地理
-
地理大发现王大庆 编世界到底有多大?欧洲人为啥争先恐后探寻新航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船队绕地球转了一圈儿。番茄、马铃薯在欧洲成了美食,小麦和马匹被引入美洲,不同大陆的作物和牲畜来了个“大交换”欧洲争霸,谁是嬴家?耕地摇身变成牧场,农民纷纷进工场做工。有关财富、冒险和勇气的故事在不断上演。
-
考古地理论集王妙发本书为作者历年来发表于各刊物及论文集的论文、译文、书评等的汇编,以发表时间顺序编排,反映了作者围绕“考古地理学”这一在国内还比较小众的学科的观点变化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发展。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古地图学和古代中日交流史,有对考古地理学学科理论、研究方法的讨论,也包含具体个案的研究,是作者数十年来致力于这一学科学术实践的总结,也映射出考古地理学这一新兴学科在中国逐渐建立、发展、走向成熟的大致历程。
-
森林植被水碳过程与耦合机制余新晓 著本书介绍森林植被水碳耦合进展,多尺度(叶片、单株、系统、区域)研究典型森林水碳过程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多尺度整合水碳耦合关系与变化过程等内容,并确定水碳耦合**区间,系统阐述水碳耦合机制,并提出多尺度森林植被关系与协同权衡对策,为系统认识森林水碳耦合机制、营建高质量森林和管理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辅助决策未来植被经营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中国自助游《中国自助游》编写组 编《中国自助游》涉及中国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内容包括景点、住宿、就餐、交通、电话等实用信息,同时提供行政区划图和各大城市地铁线路图。本书分为三部分:“行前计划和专题”从不同角度列出了榜单,如四季推荐目的地、历史文化目的地等,能帮助旅行者在行前做计划,更好地筛选目的地;“分省指南”分为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内蒙古等34部分,详细列出了各个区域的景点,并搭配简要的旅行路线、住宿、就餐、交通信息,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目的地;最后的“附录”包括常用电话号码、电话区号、打包清单等实用表单,帮助读者应付路上遇到的困难与麻烦,也可作为查询信息的黄页。
-
中国历史地理评论钟翀,林宏本书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全体同仁自2015以来四年间研究及发表的代表性成果、以及2015年以来本教研室培养的部分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入站博士后的毕业论文或优秀论文的选萃汇编。本书所收论文以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为主要方向,内容涵盖城市与聚落、水利、铁道与航道、历史地图、渔业与盐业等多方面,多维度反映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地理实体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诸面相。反映本专业以历史人文地理学为研究主方向,并将重点设定为对历史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各种文化地理现象的起源、分布、传播和变迁规律的探索与研究,尤其在城市与聚落、水利制度、宗族制度与结构、环境与人地关系、地图学史、铁道等具体课题上的研究特色。
-
美国海洋经济地理张耀光 著美国是世界上的海洋大国、强国,海域宽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达。本书内容分为绪论篇、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篇和海洋经济区篇。第一篇绪论篇阐述了美国领土的扩张过程,沿海地区的划分,以及主要海洋资源的数量与分布。第二篇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篇,主要阐述了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特征与区域差异,并对工程建筑业、渔业、油气业、船舶制造业、旅游业、港口与运输业等十多个海洋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与分布特征以及贸易状况进行阐述。第三篇海洋经济区篇重点论述了美国海洋经济区划分,并对所划分的西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区发展、特点及产业结构特征进行阐述。
-
众源地理信息可信度计算模型赵肄江,周晓光 著本书重点阐述了众源地理信息环境中地理信息的贡献过程、贡献者之间的隐式评价关系及其量化方法,贡献者初始信誉和评价信誉的计算,影响众源地理信息可信度的主要因素及其量化方法,顾及贡献者信誉的目标可信度计算模型与方法,众源地理信息中目标、状态、版本和事件之间的关系、信誉度相关信息间操作的联动关系和联动操作规则,以及基于众源地理信息可信度的VGI数据清洗等理论与方法。本书应用Visual Studio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语言结合AreGIS Engine控件开发验证了相关方法的有效性。本书可供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及相关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学生参考,同时也对相关领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华东地区丹霞地貌特征调查与研究朱诚 著暂缺简介...
-
中国的河山史念海 著本书包括史念海先生代表作20余篇,均曾发表于《河山集》一至九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重要学术专著或期刊中。上册主要介绍我国山川地貌、关隘都会;下册重在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与军事地理。史先生毕生研究将历史文献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解决了大量文献考证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军事学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全书收录注释2600余条,详尽周至;保留并精修原作所有插图60余幅。 本书兼具较高的学术性和适度的普及性,是一部普及中国历史地理知识,进而弘扬中国文化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地理学读物。
-
19世纪英国文化空间与国家认同洪霞本书从阐释文化空间入手,论述文化空间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范畴和形式,又起到强化、重塑英国人的民族自豪和工业社会的精神体系,文化空间发展与国家认同是一个互动的建构过程。具体说来,本书研究了两个典型个案。首先是有形文化空间大英博物馆。英帝国的强盛将大英博物馆推向新纪元,馆藏规模得到极大扩充。丰富的藏品改变着人们的感受和体验,也改变着民众的思维方式,使得英国人不自觉地形塑自我。大英博物馆成为英国实力的体现,是一种社会空间、权力空间以及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空间,是混合着人们无尽的想象和自豪的综合体。其次,英国邮政是所有的公共服务机构中与大众关系最为密切的机构,也是一种无形的文化空间。随着邮政改革,信息交流的范围空前扩大,对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通过邮政网络达成了对社会一种无形的“控制”,同时也是促使不列颠人“同化”的重要载体,是关于信息与观点交流的网络,是沟通行动中产生的社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