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冰冻圈化学康世昌等 著本书系统阐述冰冻圈化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学科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冰冻圈化学组分特征、时空格局、迁移转化归趋过程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机理等内容。本书集成国内外**研究成果,讨论冰冻圈化学的基础和**前沿认知。
-
同与不同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中国城市社会地图集系列·广州社会地图集刘云刚 编《中国城市社会地图集系列·广州社会地图集》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设计。第一部分是社会基础概况,通过多幅地图和图表数据简要介绍广州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社会经济和城镇用地等的发展基础和空间特点。第二至第四部分是社会空间特征,将社会空间的实体地域表达分为三个层面,即人群、设施、机构,三个层面空间对应到本地图集的第二到第四部分内容,即社会人口地图、城镇设施地图、组织机构地图,是本地图集的主体部分,分别解释了广州社会属性、社会设施和社会机构方面的空间特征。其中,第二部分社会人口地图具体呈现了人口特征、家庭状况、住房特征和社会阶层等多方面属性的空间特征;第三部分城镇设施地图展现了交通设施、各类公共设施、各类商业设施等社会设施的分布特点;第四部分组织机构部分则包括了社会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公司企业等组织机构的分布状况。第五部分是社会空间结构分析,通过抽取社会要素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广州社会空间的综合分区。全书绘制了200多幅彩色的地图,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广州社会要素的空间分布特点。
-
中国土系志 云南卷张甘霖 著,张甘霖 编《中国土系志·云南卷》是在云南省区域概况和主要土壤类型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试行稿)》作为高级和基层分类依据,对云南省土壤高级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进行鉴定和划分。《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云南卷》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云南省的区域概况、成土因素、成土过程、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回顾云南省土壤分类的发展以及本次土系调查的概况;下篇系统介绍建立的云南省典型土系,涵盖全省11个土纲,62个亚类,144个土系,内容包括每个土系所属的高级和基层分类名称、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参比土种、代表性单个土体等,同时,列出相应的理化性质。书后附云南省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
事件理论与节事微空间的后现代地理研究戴光全 等 著《事件理论与节事微空间的后现代地理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2)《强调质性微观尺度分析的事件空间理论与节事空间的实证研究》的部分成果结集。全书聚焦微观事件和节事微空间在中观社会和宏观文化中的发生与演化机制,在后现代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用多案例、多元质性的混合微观尺度分析方法,对事件进行理论探索,对节事空间进行实证分析。《事件理论与节事微空间的后现代地理研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6章,从文化表演性与认同、身份与符号、游客互动、意义建构、“租值消散”等方面,对事件的基础理论进行探索;第二部分包括后5章,从节事场景、空间政治、空间冲突、城市 群展览业竞合、广交会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等方面,对节事空间进行实证分析。《事件理论与节事微空间的后现代地理研究》对地方和企业节事会展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有明显的参考作用,对节庆、节事与展览的实践操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学术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适合会展节事、旅游管理、文化创意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阅读和广大读者研修参考。
-
谁住在这里系列(英)玛丽-简·威尔金斯精选150余幅高清摄影图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孩子讲述了高山、草原、雨林、深海、沙漠、极地六种典型地貌,以及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朋友们,既可以看到它们生存的智慧、勇气,感受到它们旺盛的生命力,更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地球、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
中唐时期的空间想象[美] 王敖 著,王治田 译 译中唐时期的地理学发展是如何进入当时文学世界的空间想象的?这一跨领域的联系对于我们理解文学与地理学两大领域又意味着什么?本书通过对不同文类文本的讨论,揭示了当时地理学与文学之间多样且流动的关系。李贺的《梦天》、柳宗元的山水诗文、张祜运用大图视野欣赏古老画卷的诗歌、元稹和白居易富有地理信息的唱和诗等,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制图学之眼”的烙印。中唐文学大师们,以其对地理学的稔熟与兴趣,使得不同地点、相互区隔的人群以及旅行的文本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
-
时代变革下的空间嬗变赵寰熹 著近代北京城,无论从研究性上还是故事性上,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历史地理学的空间研究视角,关注的是历史时期的人与地、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社会空间的结构与属性。在思考城市变迁的时候,所关注的问题大到城市形态的演变,小到一个胡同、路口、建筑的变化,核心问题仍是人地关系与空间特征。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期,北京城市的地理空间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且这些变革当中酝酿着人们对这个时代的认知以及时代背景下的自我认识。而这些认知又与地理空间结合在一起,影响着城市的面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些则为本书探讨的主要问题。
-
祖国在我心中中国地图出版社 著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形成全社会正确使用中国地图的良好氛围、提升公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并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测绘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5号)精神,大力开展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对地图市场的监管,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不断增强。然而,社会上传播的地图产品中错绘我国国界线,漏绘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重要岛屿,随意使用变形地图等现象仍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加强地图市场监管,杜绝“问题地图”,2017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更加有效地在全社会推动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培养和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与现实选择,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本套《祖国在我心中》国家版图教育读本。《祖国在我心中——国家版图教育》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国家版图知识,具有很强的科普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
中国村镇张小林 等 著《中国村镇》以地理学的视角,从分析村镇在中国城乡居民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了中国村镇形成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地理基础,阐述了中国村镇的空间格局、类型及其功能结构,探讨了中国特色村镇发展演化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中国村镇的地域分区系统,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村镇的未来发展作了一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