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古代礼制风俗漫谈《文史知识》编辑部编《文史知识文库》是《文史知识》编辑部编辑的一套大型丛书,其中既有文史专家的普及性著作,又有《文史知识》已经刊发过的精彩内容的结集。内容丰富生动,既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的知识性读本,又可为专业工作者从事文史研究、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今后还将继续精心组织、编辑,不断推出新的种类,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
泊宅编(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立扬点校本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由宋人方勺撰。方勺曾和当时的名士苏东坡、苏子容、叶梦得等人游,对当时的世事、人物轶事多有所见闻。本书就是他的一部见闻笔记,多载北宋末、南宋初朝野旧事。其中对于方腊起义始末、熙丰间财政状况、黄鹤引词传牌以及某些医药的记述,从不同的角度为今天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资料。
-
邵氏闻见录(宋)邵伯温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本书20卷。作得早年逢王安石变法,中年经过元祐党争,晚年遭遇靖康之祸,故其见闻极为丰富。本书对王安石变法所记颇多,还记载了一些北宋初年的朝章制度及逸闻趣事。《邵氏闻见录》,北宋学者邵伯温所撰,又名《河南邵氏闻见录》或《邵氏闻见前录》,“前”字乃是后人所知,为的是有别于邵伯温之子邵博所撰《邵氏闻见后录》。本书的内容大体有这样几类:一、记录王安石变法中变法者与反对变法者的言行、思想、逸事,甚至连一些家庭琐事也不厌其烦地记入卷中,为后世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具有独特价值的历史资料。邵伯温对这两方的代表人物如王安石、司马光等各有褒贬,但总的来说,他盛赞的还是那些反对变法的人物,对他们思想道德、政治立场的肯定程度要远远大于变法者。二、记载了北宋时期朝廷和宫廷中的一些典章制度、铁闻趣事。本书对邵雍的虚诞文字外,倒也可以使他们从日常起居、过从交游的角度了解这位大学问宵的道德文章。本书也有很多纪事不实至恶意诽谤之处,产生这些缺点的主要原因在于邵伯温对于变法的政治偏见和党争之见。总括来看,《邵氏闻见录》是一部研究宋代历史尤其是变法历史的有价值的史料,对于研究反对王安石变法一派人物更具有重要的价值。
-
鹤林玉露(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罗大经(1196—1242) 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吉水人。宝庆二年(1226)进土,历仕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抚州推官。在抚州时,因为朝廷起起矛盾纠纷被株连,弹劾罢官。此后再未重返仕途,闭门读书,博极群书,专事著作。大经有经邦济世之志,对先秦、两汉、六朝、唐、宋文学评论有精辟的见解。著《易解》十卷。取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无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写成笔记《鹤林玉露》一书。此书对南宋偏安江左深为不满,对秦桧乞和误国多有抨击,对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其中有不少记载,可与史乘参证,补缺订误。更为重要的是,对文学流派,文艺思想,作品风格,作过中肯而又有益的评论。
-
邵氏闻见后录(宋)邵博撰;刘德权,李剑雄点校邵氏闻见后录》三十卷,又称《闻见后录》,《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四库全书》收于子部小说家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编盖续其父书,故曰《后录》。其中论复孟后诸条,亦有与《前录》重出者。然伯温所记多朝廷大政,可裨史传;是书兼及经义、史论、诗话,又参以神怪俳谐,较《前录》颇为琐杂。”又称:“谈诗亦多可采。”据自序,当成书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邵博论诗谓应于所本之外出以新意。如称“古之诗人多以记境熟语或相类”,“岂相剽窃者耶”。他人赏杜诗之妙在于有所本,邵博则称:“少陵所以独立千载之上者,不但有所本也”。是书考索生词、僻典较详,如考“二八飞泉绕齿寒”之“二八”,考“大刀头”,释杜甫《饮中八仙歌》之“衔杯乐圣蒋世贤”,《赠韦左丞》之“窃笑贡公喜”等,皆可为一家言。又言用事须确切,虽推重苏轼,但指摘其用事之误。此外,论《长恨歌》“孤灯挑尽未成眠”句,论王安石集句体,以及所记诗人轶事、诗本事,亦可参考。
-
铁围山丛谈(宋)蔡絛撰;冯惠民,沈锡麟点校本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之一种。 作者蔡绦为宋代大臣蔡京之子,本书为其流放于白州时所作,系宋代笔记中重要的一种。它对宋太祖建隆至宋高宗绍兴约二百年间的朝廷掌故、琐闻轶事详细记载,反映了当时朝廷的种种情形及岭南的风土人情,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
柳南随笔 柳南续笔(清)王应奎撰;王彬,严英俊点校《柳南随笔》六卷、《续笔》四卷,清王应奎撰。应奎字东溆,号柳南,诸生,江苏常熟县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约卒於乾隆二十四、五年(一七五九——一七六0)间,年近八十岁。王应奎年少以诗名,后人评论他“古文博综,典赡中有修洁之致。诗品更高,不拾人牙慧”。但他八入棘闱,都没中式,退隐山居,“一堆书及肩,而埋头其中”。著作除了《柳南随笔》、《续笔》外,还有《柳南诗文钞》、《海虞诗苑》十八卷。《柳南随笔》、《续笔》仿宋洪迈《容斋随笔》之例。内容大致可归为两类,一是读书所得,随手札记。凡经史子集,诗词曲画,文字音韵等,均有猎取。考诗的源流,究名物之根柢,订正史实的谬误,为文史研究,提供了许多线索。二是记自己所见所闻。王应奎广闻多识,喜访旧事轶闻,书中很大一部分是记士大夫文人的遗闻轶事,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王应奎最宗仰王士,但对他著作中的失误,也不为之隐讳,对名家赵执信、冯班、钱谦益等人也有评论。另外,关于复社、同声社、应社、东林党的史事,以及东湖书院、万卷楼、绛云楼、汲古阁、述古堂等藏书,也有涉及。这些史料均有参考价值。但因《随笔》间有谬载误书,《续笔》纠正了《随笔》之误,故两笔中间有重复。
-
东轩笔录(宋)魏泰撰;李裕民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东轩笔录》是魏泰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旧事的笔记。魏泰,字道 辅,晚临汉隐居,襄阳人,生活在宋神宗、哲宗、徽宗时期,兴王安石、王安国、王?、黄廷坚、典大临、徐禧、章?等交游,博极?书,长于诗文,年轻时怀才豪纵,曾因一时气仇欧打主考官,未能考上进士,以后一直隐居。徽宗时,章?推荐他作官,竟指袖还家。他的姐夫曾布,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后因反对市易法,兴吕惠卿闹僵,被贬,元佑后又重新执政。魏泰的思想倾向颇似曾布,对变法持一定的批评意见,对王安石肯定居多,对吕惠急卿则痛加揭露贬斥。魏泰的著作有东轩笔录十一卷、续录一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订误集二卷、书可记一卷、襄阳题咏二卷、临汉隐居集二十卷、襄阳形胜赋等,今存者唯笔录、诗话及诗四首。书末附录各家著录及题跋、有关魏泰的材料、参校书目及简称。
-
全唐文(清)董诰等编清代官修的唐五代的文章总集。一千卷。嘉庆十三至十九年(1808~1814)由董诰领衔,阮元、徐松等百余人参加编纂。共收文章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编次以唐及五代诸帝居首,其次是后妃、诸王、公主,再次为各朝作者、释道、闺秀,宦官、四裔附编书末。清宫原藏有《唐文》稿本一百六十册(据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一,其编者为陈邦彦),清仁宗认为它“体例未协,选择不精”,于是下令重编。该书即在这一稿本基础上,用《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补其缺略,又从《永乐大典》辑录了唐文的单篇残段,并旁采他书和金石资料编校而成。它汇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为学者查阅使用这些资料提供了方便。但该书在编纂、考订上还有不少缺点,包括文章漏收、误收、重出,作者弄错,题目和正文的讹脱,小传记事不确,采用的书不注出处等等。清劳格和现代学者岑仲勉在读《全唐文(共12册)》的《札记》中(见劳著《读书杂识》、岑著《唐人行第录》)曾举出上述问题约四五百条。
-
齐东野语(宋)周密撰《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齐东野语(繁体竖排版)》又记文坛掌故、文人轶事。“诗用史论”标示咏史诗与史论的渊源关系,“作文自出机杼难”标明文学创作的独创性,“诗用事”讽刺当时诗人以用典故多为博赡的倾向。放翁钟情前室”记陆游与唐琬的婚姻悲剧,“台妓严蕊”记道学家朱熹的卑劣与陈亮的荒诞,“王魁传”叙王俊明事迹以指斥民间王魁传说为无稽之谈。诸如此类,书中不少。《齐东野语》也有部分小说或故事,如“洪端明入冥”想象奇特、情节奇巧;“吴季谦改秩”记某盗杀人夺妻之事,对后世小说有影响。《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齐东野语(繁体竖排版)》考证古义,极详细丰赡。“避讳”一节详列古代至宋之前避讳实例,“曝日”列举古人负暄事例以说明“曝日”对人体的益处,“古今左右之辨”详考“尚左”、“尚右”的风俗,“历差失闰”详考古代定闰的情况等等,显示出周密的博学多才。《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齐东野语(繁体竖排版)》杂记医药、天文等等。“经验方”等记医理与药方,“针砭”记针灸的功用。“算历约法”记以数字推算一年节气。总而言之,《齐东野语》内容丰富,持论公允,叙述历史多能揭示历史事件的真象,可以弥补正史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中国古代笔记杂著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