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弗朗索瓦·孚雷 莫娜·奥祖夫《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是法国大革命修正派史学的代表作,亦可谓迄今为止大革命史系列的压轴之作。由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修正史学代表人物弗朗索瓦·孚雷和莫娜·奥祖夫带领的专家团队,对法国大革命做全面梳理和重新评价。本书形式乃属首创,精选105个关键词作为词条,每一词条呈现为一篇长文,兼具思想性与可读性。辞典共设五卷,分事件、人物、制度、观念、阐释而述之。“批判”主旨贯穿全书,打破独断的理论,开拓一条政治文化研究的新路。
-
何故为敌[美]马克斯·伯格霍尔兹 著,何其原 译1941年夏天,巴尔干地区的一座小镇爆发了一系列集体暴力事件。一开始,一群武装力量以“克族人”自居,对他们眼中的“塞族人”展开了无差别的杀戮。一部分被追杀的人躲进森林里逃过一劫,随即组织起来,向屠杀者实施报复。大量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遭到波及,财产被洗劫一空,村庄被烧成白地,他们或被农具击杀,或被淹死在河里,或被被扔进深不见底的洞坑。在杀戮最激烈血腥的48小时里,有男女老幼近2000人的生命被昔日邻居夺走。对于这场发生于克罗地亚独立国政权下的悲剧,以往的历史研究者大多归因于族群冲突,直到一捆破旧的蓝色文件夹重见天日。本书作者循着这份官方档案提供的线索,深入事发当地,采访了众多当事人,结合大量一手史料,开始追寻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并最终发现,这场屠杀中的许多人都兼具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原本并非什么“克族人”“塞族人”,而是共同生活、不分彼此的邻居。他揭示了地方杀戮所造成的动荡实际上是创造了对民族性的全新认识,不是族群冲突引发了暴力,而是暴力生成了相互敌视的族群。
-
扶绥敢造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扶绥县文物管理所 编著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扶绥敢造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敢造遗址是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蚌器,同时发现有90余座墓葬。敢造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经鉴定共有50多个种类,大量动物骨骼的发现为研究左江流域气候、生态环境、人与动物生存关系及华南-东南亚地区全新世早中期人类生业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敢造遗址还发现了大石铲文化遗存与贝丘遗址在地层上的叠压关系,该发现对建立左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分期框架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对考古学、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及左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
埃及艳后[意]阿尔贝托·安杰拉后人常常把埃及艳后的成功全部归结于她的美色,却不知道美色只是她政治博弈中的一环,男人只是她掠取权力的棋子:她老练地玩弄着手中的权力,硬币上的画像成为她宣传自己合法权力的最佳媒介;她为恺撒的政治野心提供财政支持,换取他为自己治国安邦充当后盾;她不计成本地为安东尼提供寻欢作乐的场所,换取古埃及领土扩张;她通晓多种语言,精通演讲与沟通的技巧,在外交谈判中无往不利……比起埃及艳后这个称号,克娄巴特拉更应当被铭记的身份是古埃及的国王。她凭借着超人的政治头脑,带领古埃及王国完成史无前例的伟大扩张,为这个原本苟延残喘的古老国度带来前所未有的领土和财富。翻开本书,看政治天才克娄巴特拉如何登上权力巅峰!
-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南京大学博物馆 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本书是对1972年发掘的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出土资料的系统整理。该墓是帝陵级别的东晋墓,由蒋赞初先生主持发掘,并于1973年4月在《文物》上刊发整理简报,公布了出土的主要器物等70余件(组)。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挖掘条件和设备,大多数当时公布的照片和资料已不能满足科研需要,基于此,本书编者团队在简报的基础上,对收藏于南京大学博物馆的北园东晋墓出土器物进行了整理、拍照、线图绘制,并重新绘制墓葬平剖面图、出土器物分布图,按陶器、青瓷器、金属器和其他的分类编排,以文字和图版的形式呈现,便于读者获取信息。并且,本书还收录了整理札记、蒋赞初先生有关发掘经历的回忆口述以及王志高、吴桂兵两位学者对于墓主身份的讨论,将与墓葬有关的相关材料收集、整理齐全,是两晋考古和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海上来风李军中国“大河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叙事需要得到补充,海洋史是此类补充中的一个重要角度。海上航线编织成的网络可以成为人们认识“传统中国”的新视角;海关则是这一网络的关键节点,既吞吐货物,也塑造社会。烟台是近代中国北方重要的贸易口岸,1861~1898年,烟台东海关是山东唯一的通商口岸,见证了北方中国的一隅在清末民初逐步被纳入全球化的历史。东海关档案清晰地记录了这一历史过程,其中又以贸易报告最为重要——不仅是贸易的晴雨表,还记载了环境物产、社会风貌、商业情报、政治事件及相关影响。这些贸易报告从“海上”的视角,提供了一幅近代中国北方的经济社会侧写——既是西风东渐,也是向海谋生。
-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老北大燕大毕业年刊陈建龙 主编民国时期很多大学都有自己的毕业纪念册,如北京大学的同学录、燕京大学的毕业年刊等。北京大学图书馆近现代文献收藏丰富,其中既有老北大的收藏与积累,也有得益于1953年院系调整时燕京大学馆藏的并入,故北大图书馆收藏的老北大、燕大毕业纪念册相对比较完整。其中燕京大学毕业年刊16册,时间跨度从1923年至1950年,中间缺1924—1925年、1934—1935年、1942—1947年、1949年,共计12年。北京大学毕业同学录18册,从1903年至1937年,包括京师大学堂和北京大学两个时期。后因抗日战争爆发中断。相比于今天流行的毕业纪念册以同学寄语、临别感言为主,老北大燕大的这些毕业纪念册内容更丰富多彩,包括校史介绍、校园概况、教职员工名录、本年毕业生名单简介、师生单人照片、合影,以及校园生活摄影等。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不少资料损佚于战火,彼时的大学校园和今日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我们如果想了解、研究民国时期学校制度建设、大学发展情况、大学校园面貌乃至和民国高等教育史,这些毕业纪念册无疑是极好的第一手资料。本次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燕京大学毕业年刊16册,北京大学毕业同学录18册,每册附有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藏部撰写的解题,介绍本册情况,并简要介绍本册涉及人物。
-
敦煌遗书刘含之敦煌遗书,与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敦煌莫高窟建筑、雕塑、壁画等一样,在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成为享誉世界的敦煌文化,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敦煌写本,主要是指敦煌藏经洞中的佛教经典、道教经典、儒家经典、文学作品、语言材料、史地材料、科技材料等各类经卷与文书。王国维先生特别将其与殷墟甲骨文字、汉简、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古代中亚民族遗闻等并列为“二十世纪前三十年中国的五大发现”。敦煌遗书毫无疑问是弥足珍贵的浩瀚文献典籍,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是中华文脉之所在。目前,幸存的敦煌遗书多以残卷、残片为主,它们分别流散于世界十几个国家甚至私人藏家之手。这些文献自发现时起即震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它们十分清晰地还原了中国及中亚诸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十分直观地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一卷卷老旧的文献残本,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仿若一首写在古老沙砾中的壮丽史诗、一曲谱在残卷上的悠扬乐章、一部“活着的历史”。敦煌遗书对中国史乃至世界史的研究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本书精选的图片主要为法国汉学家、探险家保罗·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年-1945年)中亚探险后带回的一部分敦煌遗书,现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本书尝试以一图一文的形式,徐徐打开一扇了解具有逾千年厚重历史的敦煌文化与敦煌艺术的窗口,并通过这扇窗口窥见古人之智慧、艺术之魅力、世界之美妙。
-
张謇与清末两江总督钱荣贵,丁涛《张謇与清末两江总督》是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编的一部张謇研究论文集,由钱荣贵、丁涛主编,是《张謇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张謇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 家,对清末的经济、政治领域皆有重要影响。本书选取二十余篇文章结集成册,从“政治”“实业”“比较”三个方面考察张謇与两江总督的关系,探讨张謇对推动早早期中国现代化 进程的开创性贡献,涉及张謇总办通海团练、创办大生纱厂、促成东南互保协议、参与撰写《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参与江北分省、领导清末立宪运动等议题,也包括张謇与两江总督 之间的比较。
-
张謇与国际社会钱荣贵,邱帆《张謇与国际社会》是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编的一部张謇研究论文集,由钱荣贵、邱帆主编,是《张謇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张謇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国际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书从世界史视域入手,解读张謇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精选了与“张謇与国际社会”主题相契合的代 表性研究成果,包括与朝鲜文人的交流、处理东亚外交纷争的独到见解、重新审视国际社会、国外经验的引进与传播、张謇的国际合作、“没有外交头衔的外交活动家”、向国际社会 展现中国、外国人眼中的张謇等八方面,研究张謇的文化传播、世界眼光、外交活动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