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中国古代天命与青铜器(日)小南一郎西周政治文化曾作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典范,为后世所景仰、追随。那么,西周政治文化的特质是什么?本书作者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小南一郎,利用西周时代的第一手资料——青铜器铭文,对西周王朝的国家体制及其理念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解析。全书以禹之九鼎传说开篇,通过青铜器的使用、保管与天帝、神灵、氏族、祖先、领土等关系角度,探讨西周国家体制的形成原理。作者认为,所谓天命,不仅指天神指定王朝统治者治理天下,还包括将天命层层分割给诸侯卿大夫士,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统治结构。而维系西周王朝统治的命、德、孝等观念,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
-
新视角读史记宋玉山暂缺简介...
-
《孙子兵法》与战争谋略黄朴民本书是黄朴民先生解读兵学经典《孙子兵法》、分析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战争实践经验相结合而著成的一部古代军事学作品,全书共收入作者相关文章13篇,个别篇目系与其他作者合作完成。书稿通过分析中国古代众多战争案例故事,得出影响和制约军事外交关系变化、国势兴盛衰微的战略智慧:一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使战略决策、措施符合变化着的客观情况;二是照顾好战争的方方面面,抓住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关节,推动战争全局的发展;三是做到坚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既有实现战略目的的坚强意志,又有高度的创造精神,善于审时度势,灵活使用兵力,恰当地运用和变换作战形式与作战方法;四是坚持高度的集中统一指挥,既能使各种力量、各种斗争、各种作战形式协调一致地行动,又善于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作者黄朴民先生较早涉足历史通俗化创作,本书是作者近年通俗解读军事史的代表性成果。作者立足丰富史料,文字流畅生动,可读性强,适合青年学生、军事爱好者、普通大众阅读。
-
伦敦[美国]罗伯特·巴切勒 著,于振洋 王博文 译本书是一部全球史学术著作,研究了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伦敦从一座区域性城市转变为全球化城市的过程。16世纪50年代,在欧洲最有资格被称为全球化城市的是安特卫普,它是德国与西班牙银币、葡萄牙大米、西班牙糖交易的中心。当时的伦敦只有7.5万人,仅仅算是羊毛和棉布交易中心,正在竭力从黑死病的灾难中恢复。但是到了1700年,伦敦城已经拥有57.5万人,成立了第一批全球贸易公司,并与地中海世界之外的非欧洲国家建立了联系。在这一个半世纪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令伦敦成为一座全球化城市?巴切勒认为,伦敦的成功转型并不仅仅是与被大书特书的大西洋定居、市场和经济有关。通过研究塞尔登地图(藏与牛津大学图书馆的一幅中国古代地图),巴切勒发现了中国商人的贸易航行网络,由此揭示了伦敦的成功转型同样受益于其与东亚贸易城市的邂逅及对东亚贸易的参与。巴切勒指出,在伦敦城的转型过程中,“翻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图书、手稿和地图的翻译上,而且体现在跨文化的思想和知识传播。巴切勒证明“翻译”帮助伦敦理解并适应了全球贸易环境。通过观察伦敦的全球贸易谈判,巴切勒将伦敦知识网络的发展,归结为获得了大量国外资源,更重要的是,摆脱了教会与国王的控制,从而获得了政治和经济的自主权。通过综合有利于伦敦成为一座全球化城市的外部因素和证据碎片,巴切勒撰写了这部关于伦敦城的非欧洲语境的发展史。对于那些对“翻译”具有的文化政治属性、商人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英国和亚洲的文化和历史地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
欧洲史J.M.罗伯茨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为整个欧洲从冰川期开始到21世纪的历史提供了一个轮廓,详细介绍了欧洲形成的地理特点,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欧洲历史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影响。全书有近200幅地图和图表,对于读者理解各个阶段区域的变迁、人口的迁移、战争的进程、文化的交流和重大事件的影响等会有不少助益。J.M.罗伯茨(1928?2003),英国著名公众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数十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历史学作品,并曾为BBC《西方的胜利》《人民的世纪》等多个深受欢迎的历史节目系列担任主创、解说或历史顾问。他因“在教育与历史领域的贡献”荣获大英帝国勋章,还曾获得意大利荣誉骑士勋章。
-
新史纪丛书·斯巴达人(英)安德鲁·J.贝利斯(Andrew J. Bayliss) 著斯巴达人的形象已经不可磨灭地融入了公众的意识:长发披肩、肌肉发达、身披红袍的战士,手持印有希腊字母"λ"、闪闪发亮的青铜盾牌,以自由平等的身份列队而站。然而,这种以耐力、平等和武力著称的迷人形象所反映的并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关于失落世界的神话。这个神话自斯巴达全盛时期便萦绕其身,后来一直被斯巴达人努力维护。评论家对这个独特社会的态度通常是或钦佩或谴责,安德鲁·J.贝利斯深入研究了现有资料,致力于揭示斯巴达故事背后的真相与矛盾:虽然斯巴达战士以"平等者"自居,但他们的平等却依赖于对原住民希洛人的无情剥削;尽管斯巴达的男孩和女孩都能接受教育,但虚弱或残疾的婴儿据说会被扔下悬崖;斯巴达在当时可谓极度自由:斯巴达女性素来以直言不讳著称,她们现存的言论不少于40条——但有关斯巴达人耐力和武力的声誉则建立在对外来者的极度残忍之上……本书揭示了斯巴达人最好和最坏的一面。而今天,众多以斯巴达为灵感的运动队伍、电影和体育制度表明,人们对这个暴力又神秘的社会的迷恋还远远没有结束。
-
自由英国的奇异死亡(英)乔治·丹杰菲尔德(George Dangerfield)本书是一部英国史名著,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大英文非虚构类图书,它聚焦于一战前1910到1914年的英国,也就是爱德华七世去世到一战爆发之间的英国。当时自由党是英国的执政党,也是最强大的党派。但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三大危机,即爱尔兰自治运动、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和工会运动,由于阿斯奎斯领导的自由党政府应对不力,导致自由党急剧衰落。作者原为记者,在本书中运用小说的笔法叙述历史,刻画的历史人物如首相阿斯奎斯、未来的首相劳合·乔治、青年丘吉尔以及女权运动领袖潘克赫斯特夫人等性格各异,对三大运动的发展描写得充满画面感,对自由党衰落的原因分析透彻有力,对人性的刨析极有深度,使得这本书成为一部名著,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对历史写作有相当的影响。
-
人文通史[美]坎宁安,赖希,菲奇纳-拉瑟斯《人文通史》是国外经典人文艺术类通识图书,三十年长销不衰,不断修订。第八版延续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精辟表述,新增章节导引,穿插原典导读,呈现了从史前到21世纪的一个个人文发展里程碑,鼓励从对人文艺术的批判性考察出发,与创作者跨时空对话,理解古人的所思所感,进而体会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数百幅精美全彩插图,百余篇经典原著导读,没有照本宣科的知识点堆砌,没有对价值观的机械灌输,以鲜活有趣的故事,串联起人文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全景式呈现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教会读者如何聆听音乐、赏析美术、阅读名著、浏览地图,一步步增强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力。
-
国家、族群与战争胡其柱本书是一本介绍公元前西亚政治变迁的通俗历史著作,涵盖范围从公元前4千纪苏美尔文明开始,中经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再到亚述文明和波斯文明,最后以马其顿帝国取代波斯作为结束。与已有学术著作相比,本书具有三个鲜明特点:第一,抛开历史细节,注重勾勒公元前西亚政治变迁的脉络和框架,以期帮助读者迅速掌握古西亚的来龙去脉;第二,将看似杂乱无章的政权更替,还原为闪米特人和印欧人的持久博弈,揭示古西亚政治变迁的线索和动力;第三,将遥远而陌生的古西亚与古东亚重大历史事件相勾连,建立一种时空上的关联,赋予异域历史一种亲近感。 3.喷绘简介请更换为: 书芯切口的喷绘图片截取自乌尔皇家旗(Standard of Ur)。乌尔皇家旗是4600年前两河流域乌尔城邦的一个皇家木箱,四周嵌有由贝壳、红色石灰石和青金石制作的画板,描绘了战争、宴饮和动物场景。挖掘者倾向于认为,木箱是可以高举的皇家旗帜,而现代学者则多持怀疑态度。目前,乌尔皇家旗修复件藏于大英博物馆。
-
印第安帝国的覆灭[英]马修·雷斯托尔印第安帝国的皇帝真的一见到征服者就俯首称臣?印第安战士真的是一群崇尚活人祭祀、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吗?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当地原住民有没有打过胜仗?为什么皇帝被杀后,人数众多的印第安人没有反抗?印第安文明之所以消亡,只是因为西班牙人的军事侵略吗?知名历史学家、美国民族史学会前主席马修·雷斯托尔,从印第安文明遗迹、原住民手抄本、征服者口述记录等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发掘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一字一句解读每一则史料背后的深意,书写了这本囊括历代美洲史研究精华的大作。翻开本书,从征服者与原住民初次会面开始,看见西班牙征服美洲的历史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