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藏北游历文献辑注赵书彬文史资料承担着“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社会功能,进行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藏北游历文献辑注》是那曲市政协文史办积极探索建立特邀研究员队伍形成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作者赵书彬十几年专注藏北、持续积累资料形成的学术成果。《藏北游历文献辑注》是作者“藏北历史文献辑注丛书”的首本(《嘉黎驿道文献辑注》《三十九族文献辑注》《藏北地理历史文献辑注》将陆续完成),该书系统收集整理历史古籍、档案资料、新旧版书籍中有关藏北的史料内容,辑注了西藏和平解放前游历者有关藏北的第一手文献资料54例。本书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揭示了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的有效治理。三世嘎玛巴、四世嘎玛巴进京拜见元朝皇帝皆由藏北军站出藏,五世****进京、七世****在清军的护送下进藏亦走青藏,藏北驿路交通见证了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有效管辖所发生的诸多重要历史事件。二是反映了藏北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着汉装、说汉语,关帝庙、内地商品等案例常见于藏北游历者记录中,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一家亲在藏北的生动体现。三是记录了不同区域地理、气候状况。道路记程反映各段路程的水源、草场、氧气、气候等基础条件,西方人的地理考察在地貌描绘、气温测量、动植物标本收集、纬度观测、地理勘探、湖泊测量等领域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四是展示了当时藏北政治社会的基本面貌。霍尔三十九族、申扎宗、朗茹宗、那曲宗、索宗、嘉黎宗等的管理运行情况都有涉及;还有牧人衣着、村镇面貌、部落状况、宗教信仰、娱乐活动等也都留有记录。五是呈现了藏北的许多事件、地点和人物,还原了当时所见所听所感的历史场景,具体、细致、鲜活,透露出很多不为现代人所知的历史内容,游记里形形色色的藏北人物可以串联起藏北社会的一般面貌。总之,从系统文献史料整理的角度来看,该史料辑注在藏北还是首次。这些多侧面、多角度的原始记载,是我们今天了解藏北过去真实面貌和实际情况的宝贵材料,是进行藏北研究、藏学研究的第一手素材。
-
蓬江年鉴.2021江门蓬江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一、《蓬江年鉴》的编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记载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为宗旨。、《蓬江年鉴》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的规定,由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三、《蓬江年鉴》于2012年出版第一卷,以后每年出版一卷。《蓬江年鉴.2021》为蓬江区第十卷年鉴,主要反映2020年蓬江区发生的大事要事、基本情况,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全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各行各业的发展历程,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和研究蓬江提供基本资料。四、《蓬江年鉴.2021》采用分类编辑法,主体内容设类目、分目、次分目、条目4个结构层次,以条目为表现内容的基本形式。全书条目的标题统一用黑体加【】表示,个别包含多方面资料的条目则用楷体标题标明各段资料的主题。全书设蓬江概貌、蓬江大事记、年度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镇·街道、人物与荣誉、文献专载、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附录等12个类目,共73个分目,64个次分目,665个条目。五、本年鉴所载录的内容和数据均由各撰稿单位审定提供。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若个别数据出现相互不一致,使用时应以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六、本年鉴配有双重检索系统:书前刊有目录,书后配有按字母顺序排列的主题索引、表格索引。为方便读者查阅,随书附送包含全书内容的光盘。
-
17世纪以来西方人眼中的泰山田芬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绪论、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按时间顺序将泰山文化外文文献分为早期发掘阶段、探索发展阶段、深入熟知阶段、持续发展阶段和专题研究阶段。作者对每一个阶段的外文文献进行了搜集、整理、译介和短评,并竭力呈现外文文献中的泰山记载。因中外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加之文献作者基于身份、国别、立场等的不同,所以他们笔下所描述的泰山形象及文化未必与客观存在的泰山文化完全一致。基于这个原因,笔者在对原作品进行译介之后又增加了短评内容,分析总结了不同时期泰山文化外文文献的特点,并力图寻找中外语言记述下关于泰山文化的差异性。第二部分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作者将掌握的所有外文文献作品进行了整体架构、解读,分析归纳了不同历史时期下外文文献里的泰山文化特点,并对泰山文化海外传播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和实践。
-
银雀山汉墓简牍集成山东博物馆,中国文化本册内容方面主要为《孙膑兵法》,全书包括总序、凡例、说明、图版、释文注释和附录几个部分。其中图版部分又包括彩色影像、红外线影像、摹本和彩色放大影像。本册包括《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执备》《病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无教法》和《强兵》,均为佚文。出土竹简经过再整理,编联缀合成共有224枚,其中仍有缺简。附录中主要记录了孙膑资料辑录、竹简整理信息表、复原信息示意图以及参考文献。
-
梁带村芮国墓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的发现,是近年来陕西省两周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墓地的考古发掘从2005年4月开始,经过多次的考古勘探,发现大、中、小型的两周墓葬达1300多座。截止到2009年底,已发掘中字形大墓M27和甲字形大墓M26、M19,另发掘中小型墓葬40余座。本报告收录的是三座大墓和一座陪葬车马坑的发掘资料。三座大墓出土了非常丰富的遗物,金器、青铜器、玉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西方音乐史导学沈旋 梁晴 王丹丹 著《西方音乐史导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音乐系炙手可热的教材,由上海音乐学院三位教授沈旋、梁晴、王丹丹著,《西方音乐史导学(新版)》在原版本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订重写,强调对各时期音乐重要特征的概括归纳,注重对代表性作品的介绍与分析,以卡片式或辞典式思路罗列知识点,与时俱进,在书中加入21世纪近20年活跃的作曲家及新作品介绍,该书也是西音史图书中首次从中国的立场视角加入“西方音乐作品中的‘中国’”“中西音乐历史发展阶段对照简表”“西方管弦乐队中的中国乐器”等版块的图书,由此可见这本《西方音乐史导学(新版)》出版的意义。该书于2021年入选“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
天下龙泉暂缺作者为贯彻落实“龙泉青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一定要好好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指示精神,浙江省博物馆于2019年11月16日—17日举办“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日本、印度、肯尼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名专家学者开展文化与产业、生活与艺术、传统与时尚的对话,深入挖掘青瓷文化新的内涵,加快青瓷文化的“深化、物化、转化”工作,推动青瓷产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形成本书。本论文集对加深龙泉青瓷理论和技艺的理解,揭示龙泉青瓷更多的文化和时代意义,更为全面系统认知、了解龙泉青瓷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更利于龙泉窑研究的水平提升和国际化拓展。
-
中国文物地图集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册国家文物局1.本地图集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册和全国重要文物分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册内容包括:文物工作和文物状况概述;序图;文物地图(专题文物图和市、县文物图);重点文物图;文物单位简介;文物单位索引。2.原则上收录经历次文物调查确定的现存不可移动的文物,包括少量为保护而进行搬迁的古建筑和碑刻等。3.所收文物年代下限一般为1949年,1949年以后仅记录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者。4.经过清理或发掘的古遗址和古墓葬、已经拆除的古建筑,原址已无文物而留有科学记录资料的也予收录,并在所在地“简介”中登记,但只编序号。不编分类号。5.收录的不可移动文物分为七大类(用汉语拼音字母顺序代表)二十七小类,在地图上各用不同符号表示(详见图例)。6.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有内在联系的不同类别的文物,如作为一处,则列入主体文物所属类别,在文物单位简介中予以说明。7.一处文物单位分布范围较大,包含的文物数量较多且较重要者,仍编为一处,下列子目。8.文物单位编号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分类编排,分为总顺序号和分类顺序号。各类中按时代早晚顺序排列。个别跨县的较大型文物,分别在各县文物分布图中收录,在文物单位简介中加以说明。9.文物单位名称原则上采用本名(学名)或影响较大的俗名。无法用上述方式命名的,以其所在地的村庄或自然地点命名。10.年代采用中国史学界公认的纪年。有些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使用地质学年代。历史时期使用王朝纪年。个别边疆地区一些难以确认朝代而大致属“青铜时代”的,标以“青铜时代”。1912年起的近代和现代文物,一般使用公元纪年。
-
余杭凤凰山汉六朝墓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5-7月,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凤凰山所在山体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不同时期墓葬92座,出土器物500余件(组)。余杭凤凰山墓葬类型丰富,延续时间跨度大,自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明代。墓地墓葬分布密集,为古代重要的埋葬地。该墓地发现的西汉早期墓葬出土器物丰富,组合较完整,有鼎、盒、壶、瓿、罍、罐、钵、熏炉、杯、羊角器、璧、纺轮、盂和玉器等,为研究西汉早期墓葬器物组合的规律提供重要材料。发现砖椁墓7座,涉及多类砖椁墓型式。发现主要分布于老余杭一带具有特点和地域性的熏炉。凤凰山墓地发现的墓葬为研究不同时期随葬器物的组合、形制及演变,进而为研究墓葬的年代序列及区域间文化面貌差异等提供重要材料。该报告详细披露了凤凰山墓地墓葬和出土遗物情况,并以考古类型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墓葬的形制、典型器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墓葬进行分组和分期以及年代研究,分析了不同时期的文化面貌和变化趋势,对丧葬文化的演变进行初步探讨。
-
国家公祭张爱军本书为“国家公祭日系列丛书”的第八本,分为五个部分:“国行公祭——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全记录”“全球同祭——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祀我国殇——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精益求精——各界筹备国家公祭仪式”“警示醒世——主流媒体报道”,详细记载了2020年第七次国家公祭的背景、过程以及社会反响,邀请国内有关方面权威专家解读,并登载了国内外媒体的相关报道和有关信息与资料,完整地向读者呈现第七次国家公祭的相关内容,真实地还原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