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遁世与逍遥何鸣 著正是隐士的独特身份,促使形成了中国隐逸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得隐士和社会、会山林和庙堂处于一种极其复杂的纠集之中。隐逸往往很少是人终其一生的行为,很多人都在仕进和隐逸的路上进进出出。所有形态的隐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即把个人和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对立起来。隐士往往都是个体感很强和原则性强很的人,因为这种强烈的个体感,使得他们无法委曲求全地融入到他们所不愿意融入的世界中去,同时使得他们具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他们很清楚自己和那些安于现有的道德和政治秩序的人的不同。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孤独驱使他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
龙床李洁非 著本书内容、思路、风格和写法,大概是不甚拘于格套的。作者从未打算乔装打扮成一个专业治史者,模仿他们的方式和体例去写。另外,文坛有写历史小说的,以历史为素材,搞文学创作——作者亦非这种路数——作者自觉好像是相反,把文学的精神和视角,带到历史写作里面去。这会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叙事和观照。所谓叙事,是把史料仔细研究之后,用心揣摩它们的关系各种可能性,组织起来,重新呈现。观照的意思很简单,在历史人物和事件面前,作者不能只是一个抄书匠,也不能成为过往观点、看法和评判的传声筒,要努力拿出较为深入而独异的个人感受和见地,否则,对肯于为本书掏钱和花费时间的读者,将有愧焉。在历史写作中引入文学的精神和视角,不是随意捏弄历史的借口,刚好相反,愈在这种情形下,愈要谨守门户。材料运用与理解,宜追求创造性和深刻性,但材料的来源,务必清晰、可靠。写作中,有人建议减少对于旧籍的直接引用,转述为现代语,以便阅读,作者考虑再三,未敢采纳。因所有引文,都是最基本的原始材料,应以原样留在书中,立此存照,跟作者的运用、阐发相质证。不过,普通读者对陌生、难懂字句的理解问题,确实需要设法解决。注释,是通常的做法,但找寻起来很令人厌烦,作者自己往往就无此耐心。忖度之后,决定尝试以下办法——直接在相应字句后增加夹注,以方括号与原文区分。这里特加说明:(1)书中,凡方括号内、以相异字体排印的文字,即是对引文的注解;(2)这些注解主要有两类,一类属于对原意的直译,另一类则适当有所引申、评述或转释,以利读者理解和增加阅读趣味。
-
罗马与长安凌沧洲 著穿梭古今,纵横中外,不拘文史,亦庄亦谐。借激情之笔墨,寄严肃之思考,无升平之粉饰,有会心之一笑。——丁东(著名学者、评论家)从历史中找细节,从细节中挖掘精彩,从精彩中感悟道理,从道理中领会现实。凌沧洲娓娓道来,作品引人入胜。——周志兴(香港华文传媒机构总裁,香港《领导者》杂志社社长)凌沧洲的书,刀锋凛冽,才情四溢。冷峻的思考力,恢弘的视野,严谨的逻辑,透彻的思辨,以及华美的辞章汇于一炉。——马晓霖(资深传媒人,前《环球》杂志总编辑、大旗网总裁)果然酣畅淋漓,如食山椒,够味!——网友黑夜之瞳读凌先生的文章,直想仰天长啸。——网友MOSANG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凌沧洲!——网友西北纵横本书是一次文化历险之旅、发现之旅,将引领你穿透几千年历史的迷雾,在历史的河流中,打捞一个民族失落的勇气、信仰和自由。 凌沧洲从权力的角度切入,以大历史时评的叙事方式探讨中国文明的盛衰和得失,以新闻人的眼光观察历史的转折与冲突,以诗人的激情讲述历史的故事和细节,视野宏阔,文采斐然。不仅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掘出许多勇气和自由的基因,而且对残暴的中世纪专制与愚昧进行了剖析和批判。 书中对中西文明的比较,独家挖掘的东西方历史隐秘,大胆甚至匪夷所思的提法,网络语言和词汇的创新,凌厉的笔锋,嬉笑怒骂的抒情,均是该书不可不看的亮点。
-
问吧杨庆茹 等编著传统文化对广大现代人来说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随着传统文化的日趋升温,大众对一些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话题产生了兴趣。如:关公怎么从战神成了财神?俗语“女大十八变”中,“十八”是指年龄还是指变化之数?为什么称帝王君临天下称为“南面”呢?一柱香的时间有多长?……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都隐藏着丰富而有趣的内容。本书采用“提问、回答并链接拓展”的形式,精选了传统文化中的101个趣味小问题,以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休闲文化读物。本书采用“提问、回答并链接拓展”的形式,精选了传统文化中的101个趣味小问题,以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休闲文化读物。
-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朱子彦本书是作者十余年来对三国史潜心研究的成果,其研究方法、“路数”不仅与当下流行的通俗性“讲史”大相径庭,甚至与传统的三国史学术研究也迥异其趣。诸葛亮北代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其是否真的鞠躬尽瘁、忠于汉室?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魏延脑后有反骨吗?吕布是英雄还是小人?“司马昭之心”究竟如何?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关键何在?这些在三国史上最引人瞩目、有些几成历史定谳的旧案在本书中有了全新的诠释,独到的论断向读者展现了三国史的别样画卷。诸葛亮忠于汉室的高风亮节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曾经被历朝历代人士称颂不已。其人格魅力、道德风范更是被抬到昆仑山般的高度。然而从历史的角度看,诸葛亮既非神,也非圣,本书力图以理性的目光重新解读诸葛亮,对诸葛亮择主的标准,剪除、打击异己,北伐之目的,与后主刘禅的关系,以及欲受九锡、代汉称帝等问题均作了大胆探索。此外,作者对三国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吕布、魏延、司马昭等均依据史料作了严谨评述和全新论断。九锡制度与汉魏晋禅代关系,以及两重君主观的研究是本书的独到之处,这有助于从制度上、思想层面上研究三国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史。金戈铁马定三分, “人谋”是决定三国时期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从“人谋”得失及军事战略角度探讨三国鼎立之因亦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
中国高端讲座刘梦溪 等著本系列书所收录的作品,均来自在历史文化领域中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专家的讲座,代表相关领域一流的学术水准,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每一篇讲稿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作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几易讲稿,力求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收录的文章包括: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就有关中国和世界历史、传统文化等专题向中央有关领导进行讲述的部分讲稿。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部分讲稿。在北京大学等高校举办的有影响的历史文化讲座的部分讲稿。大型电视历史文化讲座中的部分讲稿。亲历文化领域中最高水准的演说,领略著名学者所关注重大课题。本系列书以精品思想启智为宗旨,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并重,致力于精英思想的普及。读者将有机会分享到来自国内一流学者的真知灼见,提升视野和境界。
-
清朝那些事儿东篱子 编著清朝,一个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王朝,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惊讶和太多的沉重。近些年来,以清朝为背景戏说的电视剧大行其道,说明这段离我们最近的古代历史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清朝被贴上的是腐败、屈辱的标签。其实,这只是晚清时期一个写照——所有王朝的没落时期概莫能外,大清王朝真实的历史要丰富得多,也生动得多。在中国历史上,有五胡乱中华的时代,有蒙古铁骑入主中原的时代,但时问都不长,像元朝就不足一百年。而崛起于边地的满洲人,却能牢固地掌控中原三百年,这足以证明了它的不同寻常。 我们讲清朝那些事,绝对不能不讲清朝的那些皇帝。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用到古代各个朝代身上也恰如其分。从秦朝往下数,除了创业的帝王,往下能有一两个干点正事的明白皇帝相当不错了。但清朝是个绝对的例外,自努尔哈赤以后,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个个雄才大略。即使嘉庆以后的几位皇帝比其父祖辈显得平庸,但依然个个勤于政务。所以在清朝皇权始终至上(慈禧也是皇权的代表),大臣权力再大,对皇权的威胁也是有限的。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说完帝王,就不能不提后妃和公主。皇帝的后妃都是有品级的,这说明你不能简单地把她们看作皇帝的大老婆、小老婆,他们是政治生活中不能忽略的一环,皇宫不大,但掀起的风浪却会波及全国。清代的后妃总起来讲还是比较守规矩的,但既然被卷进了是非地,就注定成为是非人,或者无法寂寞,如孝庄皇后,或者不甘寂寞,如慈禧,她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讲清朝那些事儿,还得说说那些王爷们。我们知道,曾国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差点颠覆了大清王朝的太平天国镇压下去,才不过得了一个一等侯的封爵,离着王爷的级别还远着呢。所以,王爷就好比拱卫在皇帝这个太阳身边的一颗颗星星,地位无比尊贵。但是也正因为离皇帝太近。稍不留神就被那个“太阳”的巨大引力吸进去,弄得个尸骨无存。这些至尊至贵的王爷们大多命运多舛,想卖命未必有机会,想逃也绝对逃不掉,就好像全部资产都押在垃圾股票上的大款,特别有钱,又是个地道的穷光蛋。讲清朝那些事儿,必须讲一讲权相能臣的命运。明太祖朱元璋因为怕权臣当道威胁皇权,不惜废除了宰相,但以首辅大学士的新名目出现的宰相,并不比以前的宰相权力小。还是清王朝的皇帝更聪明,他们把哪怕是最有权的大臣都变成了奴才。奴才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主子手里,只要你进入了仕途这个圈子,就成了被皇帝牵着的一只风筝,让你浮你便飞升九重天,让你沉你就得入十八层地狱。权相也好,能臣也罢,除了兢兢业业地干好自己的活儿,剩下的只能看他与皇帝的缘份了。 讲清朝那些事儿,我们要说贪官廉吏们的悲喜结局。三百年的清王朝当中出了数不清的贪官,也出过一些廉吏。贪官污吏害国害民,是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去之不尽的毒瘤,也为百姓和正直之士所切齿痛恨。清官居其位而又不贪其利,他们大多是尽心尽力当差办事的典范,自然应该为人所景仰。大凡贪官,能以好的下场为自己的人生收尾的人很少,但作为清官,同样未必能得善终。贪官与廉吏的悲喜命运让我们面对历史的真实(因其真实而更显残酷)不能不掩卷长思。 讲清朝那些事,我们不能回避给当下的清官戏提供了不少素材的一个个谜团和异事。清王朝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军事奇迹,同时,在这个少数满洲人统治着大多数汉人的特殊朝代,也发生了许多奇异的事,出现了许多奇异的人,这些人和事在今天看来有的很有趣,有的很可笑,有的很无奈,还有的则成了永远不可能解开的谜团。其实,任何奇人奇事都有其出现、发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基础,揭开奇的表象,探究其背后的秘密,才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清朝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有血腥,有文治武功,有丧权辱国,有板上钉钉的铁案,也有难求答案的谜雾。清朝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
-
文人遭遇皇帝李国文中国文人,有一种奇特的品质,无论其为大名人,还是小名人,无论其为好死者,还是赖死者,应该说百分之九十点九,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化自任,绝不敢让这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对中国文人来说,功名,财富,声望,褒誉,是暂时的,只有闪烁着你的睿智,活跃着你的思想,当然,还有流露着你的才华的作品,才是永久的。这也是最软弱的中国文人,最终能够在精神上胜于强大的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康雍乾这些帝王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像曹操这样全才全能的政治家兼文学家呢?因此,他的一生,既没有出过政治家玩文学玩不好的闹剧,也没有出过文学家玩政治玩不好把小命搭上的悲剧。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历史的任何一页,都会翻过去,说来说去,有一点值得记取的,就是鲁迅先生所说,无论政治家,文学家,不管是谁,必须要有真本事,才会永远。
-
共和国警卫纪实孙国《共和国警卫纪实》撷取共和国保卫战线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开国大典时的内卫工作、1949年千里护卫毛泽东访苏、黑水剿匪、押解万名犯人大转移、保卫APEC会议等,真实记录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警卫工作。解密尘封档案、撩开历史帷幕,使人窥得真实的历史和历史的真实……
-
大明十五疑案冯玉荣简介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他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忘。真的是这样吗?沈家为什么回落得如此下场呢?真是因为他富有了吗? 靖难之役,南京城破,燕王朱棣夺取帝位。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踪,有说自焚宫中,有说化装成僧人出逃。一场大火湮灭了一段历史,建文帝的下落也就成为明史的一大未解之谜。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于谦的写照。他的命运与明朝的两次重大事件——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紧紧联系在一起。土木之变,拥立新君,使他成为救时英雄;夺门之变,旧君复辟,使他命丧刑场。在新旧皇帝的轮回交替中,于谦扮演了极其尴尬的角色。本书为你解析明朝十五大悬案:沈万三因富致祸、胡惟庸党案、蓝玉党案、建文帝的下落、郑和七下西洋、于谦为何沉冤西市、海瑞罢官、崇祯太子飘零何处……你想知道的明朝秘史,尽在本书中。作者简介冯玉荣,湖北京山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史、文化史。参与编写《中国经济通史.明代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发表学术论文有:《颜之推的妇女观》、《从社会史的角度审视中国漕运——评吴琦》、《编纂群体之研究》、《晚明几社文人论兵探析》、《究利病,通权变——批注研究》等。编辑推荐云奇身分内使,居西华门,离胡宅非常近,既然知道胡惟庸谋逆,为何不先期告发,一定要事迫眉睫时,才拦驾告发?况且如果胡惟庸真要谋反,也是秘密埋伏,即使登上城墙也不可能看到刀枪林立。谋反这么大的案件,胡惟庸当天下狱,当天就被处死,处置得如此匆忙,实在蹊跷。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为了纪念柔石,曾将他与同乡台州的宁海方孝孺相提并论,说他有点台州式的硬气,还有点迂。时至今日,方孝孺仍是人们感叹的话题。一个曾经辅佐帝王,被世人称为“杀此人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的一代才士,却惨遭灭十族。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朱棣如此震怒以至于非要灭他十族呢?蔚为壮观的七下西洋却留给人们无穷的思索,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如此大规模的船队,是如何进行远航的呢?为什么规模如此庞大的航海活动、航海贸易随着郑和的故去,就戛然而止?既然已经拥有如此庞大的舰队,为什么晚明和清朝时的海军面对入侵者却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