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千年的遗恨冯立鳌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时期,各种政治因素从旧有的社会序列中挣脱出来,按照自身的内在要求,在相互冲突中又重新寻求新的组合。这是一个历经了五百多年阵痛和磨难,在痛苦、兴奋和惊异中成长的民族发展历程。《千年的遗恨:变动中的政治格局与列国沉浮》从更高层面上论析春秋战国时代特定天下政治格局下的诸多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内政及外交活动,考察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各种原因,进而想在历史政治领域研讨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资当代社会集团在各种现实目标活动中的考察和借鉴。《千年的遗恨:变动中的政治格局与列国沉浮》从更高层面上论析春秋战国时代特定天下政治格局下的诸多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内政及外交活动,考察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各种原因,进而想在历史政治领域研讨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资当代社会集团在各种现实目标活动中的考察和借鉴。
-
柏林日记(美)夏伊勒 著,张若涵 译《柏林日记》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后者有大段内容直接引自前者。如果没有《柏林日记》,就没有《第三帝国的兴亡》。丰富的一手资料,这是本书最突出的特点。作为一名记者,夏伊勒以栩栩如生的笔触,描述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捷克斯洛伐克被瓜分以及纳粹帝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二战前欧洲政治局势的发展脉络,以及乱世中人们日常生活的画面。此外,还有大量关于二战的珍贵史料,涉及波兰战役、苏芬战争、挪威战役、西线战役和英吉利空战。夏伊勒从新闻记者的角度,对二战初期战事进展进行了详密的记录。尽管他并非军事专家,但在战略问题上却颇有见地,其敏感性和预见性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对于研究二战史极具借鉴意义。《柏林日记》中关于希特勒的内容也弥足珍贵。夏伊勒担任驻柏林记者多年,使他能够在近距离对希特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对其政治活动和私人生活进行了全面详细地记述,评论精妙,常有神来之笔。作者简介威廉·夏伊勒(William L.Shirer)生于美国芝加哥,是著名的驻外特派记者、新闻分析员与世界现代史学家。他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担任战地记者期间,报道了许多有关纳粹德国从柏林兴起到灭亡的经过。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雷弗•罗珀在《纽约时报》上称赞他是将“活着的证人能够与史实结为一体”的非凡杰出的历史学家。他还著有《第三帝国的兴亡》(1959年)、《第三共和国的崩溃》(1969年)和关于欧洲政治、期堪的纳维亚的书,及三本小说。 本书在作者亲历、亲闻的基础上,以这段时期纳粹德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论述纳粹德国最具权威的作品,是第三帝国令人颤栗的故事最杰出的成果。编辑推荐本书是《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夏伊勒1934一1941年间作为驻德国记者,在纳粹德国耳闻目睹的原生记录;这是一本思考战争与人性,痛彻野蛮征服文明的伤感之书。本书1941年7月在美国推出后立即成为最畅销大众类图书。 这是《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的另一部更直接、更个人化的关于纳粹德国的作品。《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夏伊勒1934—1941年间作为驻德国记者,在纳粹德国耳闻目睹的原生记录;它又是一本思考战争与人性,痛心野蛮征服文明的伤感之书。
-
趣读史记郭灿金 许晖一部史家绝唱,一曲无韵离骚。《史记》作为我国史学的典范之作和不朽的文学经典,一直被后世所欣赏、阅读和研究。 “百家讲坛”重头戏“品读《史记》”热播在即。继“三国热”、“论语热”之后,“史记”又将成为新的阅读热点。河南大学学者、杂文作家郭灿金、许晖以他们新奇、别致的现代观念和近乎无厘头的语言逐一品评《史记》中的人物、事件!深刻、犀利,谈古鉴今,痛快淋漓;风趣、幽默,新编妙解,让人捧腹。
-
读六大名著说官史仲文 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六大名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既照出了中国古代官僚文化历史的多少智慧、才能、谋略、勇敢、清廉和豪情万丈,也照出了多少贪婪、丑恶、阴谋、残暴、灭绝人性与巧取豪夺;又照出了多少苦闷、忧郁、悲伤、烦恼、愤懑、急火攻心与肝肠寸断。六大名著是一面历史的X光镜,它照出了逝去者的魂,现代人的心。欲怒何曾怒,欲毒何曾毒。人生天地间,无非你和我。读六大名著应作如是观。六大名著是一面历史的X光镜,它照出了逝去者的魂,现代人的心。本书以六大名著为鉴,解析古代政治智慧与权力运筹。
-
大明朝的另类史梅毅明朝社会,自上而下,自始至终,爱恨骋意,倨傲以狂,狂放自适,嬉乐贪欢,由此促使个体欲望和群体欲望的无限放纵,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明朝,是一个欲望自始至终都勃勃膨胀的年代。明太祖朱元璋刑网四布的统治欲,明成祖朱棣骇人听闻的杀戮欲,明英宗朱祁镇、明武宗朱厚照毫不负责任的嬉乐欲,明世宗朱厚璁、明神宗朱翊钧爷孙财迷心窍的贪攫欲,明熹宗朱由校放任自流的淫乐欲,明思宗朱由检刚愎自用的控制欲;同时,在这些迷狂帝王的欲海中,李善长以营党欲,朱高煦以篡夺欲,王振以虚荣欲,刘瑾以把持欲,严嵩、张居正以求权欲,魏忠贤以变态欲,李自成、张献忠以残虐欲,吴三桂以私情欲,无遮无掩、放荡恣肆地在近三百年间狂暴地躁动,横溢泛滥,莫有止息。最终,欲望湮没了一切,家倾国亡,同归于尽。
-
大唐帝国(中国台湾)陈舜臣 著;廖为智 译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郑重推荐日本狂销两百万套,被喻为“中国权力游戏的人性白皮书” 热播电视剧《贞观之治》、央视岁末压轴大戏《贞观长歌》、《大唐歌飞》等多部唐朝大戏的原初故事底本。2007年成为“观唐年”已是定局,并且将成为社会话题。学术历史中正、严肃,但对一般读者未免艰涩、枯燥;演义小说热闹、传奇,但又戏说过度扰乱了历史真实,所以,我们只能选择陈舜臣的历史作品。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往事一片空白,遂使我们成为一个没有根的族群。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成现代语文,没有把所谓学院派刻板的叙述,转化成趣味盎然的大众言语。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文化界的巨手,担起这项重任,他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使斑斑史迹,变成生龙活虎!——柏杨 历史总是让人惦记,就算是像大唐这样的灿烂、华美的帝国背后,也无时不刻、无处不在地隐现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权力、金钱、荣誉、美色永远是罪魁祸首,也永远是战利品。《大唐帝国——隋乱唐盛三百年》脱胎于至今未被中国人重视的宋人曾先之的史学巨著——《十八史略》,著名华裔通俗历史学家陈舜臣先生集数十年之笔力完成。本书从散落于正史之外的民间史料还原历史细节,以学者的修养,辅以通俗的笔法对读者熟知的李唐王朝人物进行重新解读。对诸如以美色设计逼迫李渊晋阳起事,玄武门事变的复杂内幕,李世民因纳隋炀帝之女为妾而贻害后朝,皇太子的同性恋问题,武则天专政的历史逻辑、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始末等看似平常的历史事件,因为都处在历史的关键环节中,所以左右了李唐王朝起伏迭荡,作者令人称奇的心得和研判,可以说是扣住了历史的脉门。本书的特色在于:一、深入历史核心,直透人性深处,透视帝王的权力法则,可谓“中国权力游戏的白皮书”。二、析理出千古不变的历史本质── 互动消长的人性欲望,以切中事要的读史快感,引领读者从人际学的切面判读中国历史,更深刻地掌握历史事件背后的人性风貌,直扣千百年来中国权力游戏的核心关键。三、从历史细节着眼,贴近日常生活,对于不同层面的读者而言,既有角逐权力高峰的权术谋略,也有立身处世的生存智慧。总之,陈舜臣笔下的历史让人着迷。
-
中国皇家收藏传奇(美)埃利奥特,(美)沈大伟 著,潘利侠,刘继月 译中国国宝的沧桑史,一部政治的演变史。秦皇泗水取鼎、徽宗大造艮园,乃至台北故宫费尽心机赴美国展览,等等,总是在用国宝作为政治的砝码,让政治的天平向自己这一方倾斜。1949年,完整的中国皇家收藏被一分为二,在北京和台北各自前行。它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国宝与政治的传奇,没有完,也不会完……。《中国皇家收藏传奇》追溯了中华皇家收藏的来龙去脉,让我们领略到了皇家藏品在中国历史沧桑中经受的风风雨雨。作者还特别关注了的皇家藏品的政治意味,对其他著作中较少关注的共和国时期的皇家收藏给予了一定的篇幅。全书资料全面,语言简练。
-
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张宏杰 著解读皇帝制度的历史密码,重现五位君王的宿命人生,《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作者张宏杰最新力作。王学泰、莫言、白岩松、何东、解玺璋、张越、柴静,联袂推荐。很久以来,国人有个皇帝情结,而且至今尚不能完全消退。这反映了人性中对权力的渴望。权利平等的民主制度建立不起来,社会上存在着权利的不平等,人性中想要追求最高权力的渴望就很难遏制。——王学泰张宏杰不是从政治、道德或者学术的角度,而仅仅是从人格的角度去接近古人。他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与共。——莫言历史,不都是改朝换代,不都是学术论文,更不都是冷冰冰的名字。仔细看,它分明是人生挣扎与彷徨,是人们心中的希望与绝望,是人性的缓慢前行。也因此,在历史学家以外,其它作者的笔下,历史才多了更多的可亲和更多的真实。——白岩松与以往的历史书写不同,张宏杰成功地使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面孔,而且,这面孔是带有表情的。阅读这样的文字,你可以感觉到历史喘息时的温度。——解玺璋我看过的中国历史书大多可分为两类。一是所谓“严肃的”:揪住一个小题目小角度小分歧不放。自己跟自己吊书袋绕脖子与读者没太大关系。一是所谓“通俗的”:相当野狐禅,特爱讲政治阴谋宫廷秽闻。成全中国人民崇尚“厚黑”的阴暗心理。极少数历史书属于第三类:既有学术研究又有不腐朽的价值观支撑,还有温暖的人性关照和有个性的表达,张宏杰的书属于这一类,从《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到《中国帝王的五种命运》,于我们有趣,有益,有关。——张越张宏杰笔下的中国历史,要比现在许多作家的瞎编小说、导演滥造大片,不知道好看多少倍!在他的捉笔如刀之中,一张张历史人物的面孔,都被剥离还原出了他们的种种真实表情与复杂心态。——何东记者与作史者应有同样的精神,就如斯宾诺沙所说,不赞许,不责难,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柴静本书解读了五位皇帝在皇冠压力之下的不同表情:比如王莽,阴差阳错地被“人民”戴上了皇冠,却因为不熟悉权力之车的性能,被中途甩下并碾死。比如杨广,机关算尽地夺取了皇冠,然后又毫无节制地榨取皇冠给他带来的快乐,终于死于权力之酒的酒精中毒症……这五种表情,既可叹,又可怜。因为“皇帝制度”不仅损害着国家民众,也同时伤害着操纵这个制度的统治者。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帝”两个字,包含了解读中国社会的大部分密码。历史根本不需要戏说,就可以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五位皇帝,一个从道德模范变为乱臣贼子;一个因大业雄心而身死国灭;一个被恐慌笼罩而疯狂变态;一个一生游戏皇位,竟然溺水而亡;一个天生性格软弱,最后抑郁而终。他们把一个帝国的悲剧握在手上,是非成败,谁人能论定?他们用一生的宿命博弈帝制皇权,外表璀璨,内心尽悲凉!
-
皇帝·文臣和太监十年砍柴 著皇帝如夫,文臣如妻,太监如妾,《闲看水浒》作者十年砍柴最新力作。很长的时间内,皇帝、文臣和太监共处在大明那个封闭的大房子里,他们三者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从屈原开始,臣对君的关系常用男女关系来比拟,这两类关系确有可比性,读读《离骚》就知道,被君王疏远的臣子,那心态和弃妇多相似呀。在大明这间屋子里,如果皇帝是丈夫,文臣是妻子,那么太监是什么呢?是小妾。从明太祖废丞相以后,过去那种宫廷和政府相对制约的平衡不复存在,天子乾纲独断,但一个人毕竟不可能包揽一切。废丞相后,太监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分散了一部分皇权,而文臣则靠礼法和祖制,艰难地与皇帝和太监对垒。这种形同“三角恋”般的微妙平衡,基本左右了大明近三百年的政局。这本书承袭了《闲看水浒》的风格,于细节中见真奥。在今天有关明清历史类书籍车载斗量之时,作者并没有赶时髦去再演绎那些历史故事,而是用读书笔记的形式,阐述自己对明代政治格局的独特看法。作者选取了一些有代表的人物,主要是明朝中晚期的皇帝、文臣、太监,分析他们相互依存却又彼此防范和伤害的微妙关系,揭示出大明的一种“三角恩怨”。
-
大帝国的涅槃江上苇天涯·煮酒论史版主,江上苇倾情巨献,重新评价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第一奇书!著名另类历史写作者,赫连勃勃大王(梅毅)作序强力推荐!中国延绵两千年的帝王史,是战乱史,是英雄史,更是在这片广袤疆域上各民族彼此融合渗透、文明吐故纳新的历史。大帝国的威严压不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天子”只是兵强马壮者的掌中物。揭竿而起的英雄,逐鹿天下;历代王朝的掘墓人,其兴也勃焉。冥冥中,是什么不可预测的力量在决定历史的走向?在已远去的历史中,究竟又有多少让人扼腕而叹、拊掌而笑的故事?一场暴雨,燃起了亡秦的烽火;一次失败的改革,奏响了西汉末世的挽歌;一枚田沟里的玉玺,见证了宫廷纷争,七国之乱……中国延绵两千年的帝王史中,每一次改朝换代的序曲,总源于农民起义。那些无法预料的偶然,总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江山社稷的归属。于是书呆子王莽做了皇帝,田舍翁刘秀做了皇帝,放牛娃刘盆子也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