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考古中国岳南1972年春天,在山东省临沂市城南的银雀山上,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和湮没遁失千余年的《孙膑兵法》真本同时出土,使争论了一千多年的学术悬案顿然冰释,并为这两部兵书的研究开启了划时代的一页。《考古中国:银雀山《孙子兵法》破译记》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银雀山汉墓发现、发掘以及学者们对出土竹书研究考释破译的全过程,对所涉及的著名历史人物如姜子牙、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伍子胥、越王勾践、西施、鬼谷子、孙膑、庞涓等人的人生轨迹,作了不同程度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商周春秋时期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嗟叹不已。
-
中国北洋军阀大结局刘革学 著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军阀时期七个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具体包括:窃国大盗袁世凯;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直系军阀曹锟;直系军阀吴佩孚;东南军阀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这些军阀头目是怎样的一些人?他们的最终结局如何?北洋之虎段祺瑞,两造共和,醉心权术,为何了无家产?常胜将军吴佩孚,信奉四不主义:不住租界、不借外债、不积私财、不纳妾;讲气节,拒当汉奸,其死因众说纷纭。北洋战将孙传芳,因何拳打冈村宁次、剖士兵的腹?进驻杭州,雷峰塔轰然倒塌,是巧合还是命数?东北王张作霖,胡子出身,怎样成为权倾一方的大军阀?一生四次被日本人刺杀,最后一劫有怎样的秘闻?……
-
皇朝天运向斯 著中国二千余年的王朝岁月,五百余位封建帝王,自古以来都被镀上了一层神秘的天运色彩。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死后还要建造宏大的陵寝,希望身后被供奉于高堂大殿,继续享受子孙万代的顶礼膜拜。这些豪华宫殿和宏大陵寝,选址讲究、布局严谨,人文建筑和自然风水和谐统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本书作者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丰富的历史知识以及深刻的思考为您拨开历代帝王宫殿陵寝的层层迷雾,细说千年皇朝兴衰之谜……
-
日本小史(英)韩歇尔 著,李忠晋,马昕 译近代以来,了解日本不仅是东方的事情,也引起了西方的重视。这从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的名著《菊与刀》在中国的不断出版可见一斑,但此书和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一书一样,都是从日本文化入手来谈日本问题,何况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两本书都显得高深有余,清浅不足。关于日本历史方面书籍的翻译出版,远远不如中国人自己的“整理国故”,各朝各代都有故事。前年曾有一本《宛如梦幻》讲述日本战国历史的读物,除此之外,大概就要算肯尼斯·韩歇尔教授的这本《日本小史》,讲述日本从石器时代到世界强权的发展历程,行文通俗易懂是其最大特点。另外,作为史学著作,《日本小史》也探讨了在种种大事下的形势(比如,偷袭珍珠港的意外程度,日本研制原子弹差多少成功),并借此分析日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惯的形成。加之众多的插图和提要,算得上一本富有趣味的历史读物。日本自建国以来,一直有一个明确而强烈的愿望——要建造强大的、受人尊敬的国家,至少要受到中国的尊敬。因此,日本人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能力,将外来的、新的东西加以日本化,尤其是采纳、适应和学习潜在的对手或敌人的长处。从1000多年前,日本开始向中国学习,直到摆脱附庸国地位并转变为自视优秀种族的国家;尤其从明治时代开始,在短短半个世纪之内,日本从一个偏僻、孤立的田亩之地发展成世界列强之一;几十年后,日本再度从战败的灰烬中迅速重生,并成为全球最富有的超级经济强国。作者讲述日本从石器时代到世界强权的发展历程,检视日本历史上所造就的“奇迹”外表下的不同切面:现实与理想的调合、对集体权威的高度服从、道德上善恶的界限宽容、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国家使命感、善于师法强国的民族心理等等。全书文笔流畅、条理清晰,每一章均可作为单独的专题来阅读,且均有综述与摘要列表。此书可说是研读日本史的最佳且最新的教材,对普通大众而言,也是一本了解日本及其历史的轻松读物。
-
帝王生活向斯 著在高墙围起的宫禁里,中国的帝王们过着神秘而奢华的生活,宫中之事都被镀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他们的个性在一种极其放纵又极其拘束的氛围中奇特地发展着。然而,各年代的史学家对帝王们的私生活讳莫如深,偶有记载也只见于野史,这更增加了人们对帝王宫禁生活的好奇心。本书作者根据翔实丰富的文献史料,解密历代帝王如何封后纳妃、帝王帝后及皇子皇孙们的生活事典、宫中节令习俗等皇家政务和文化生活。以翔实的考据史料真实地再现了历代王朝皇家生活全景。
-
世界简史何炳松这是民国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教科书,是中国史学大师最优秀的历史普及读物,由中国卓越的史学大师、杰出的历史普及作家何炳松所作。 中国人都知道韦尔斯和《世界史纲》,知道房龙和《人类的故事》;更应该知道自己的韦尔斯、房龙;自己的《世界史纲》和《人类的故事》。
-
中国简史吕思勉《中国简史》(上下)是民国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教科书,是中国史学大师最优秀的历史普及读物,由中国卓越的史学大师、杰出的历史普及作家吕思勉所作。 中国人都知道韦尔斯和《世界史纲》,知道房龙和《人类的故事》;更应该知道自己的韦尔斯、房龙;自己的《世界史纲》和《人类的故事》。
-
1449大明惊变吴蔚 著“土木之变”是明王朝在历史上留下的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发生在河北省的怀来县土木堡。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两千余人借贡马为由,向明朝廷邀赏。把持朝政的大宦官王振发现瓦剌虚报人数,因此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原定马价的五分之四作为惩罚。瓦剌便借机制造衅端,于同年七月率大军向明边境骚扰。明军一败再败,战报传到京师北京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率五十万大军亲征,结果被瓦剌两万骑兵击溃,英宗本人于土木堡被俘,五十万明军“死伤过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土木堡之战也因此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事例。史家通常认为,土木之变是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土木之变后,明朝再也无力对蒙古诸部进行远征。加上政治日趋腐败,此后,将士不敢再战,遭受重创的明军再也没有振作起来。而土木之变后,瓦剌兵锋极健,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局势十分危急。在国家的危难关头,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涌现出了于谦这样的民族英雄,力挽狂澜,扭转了岌岌可危的局面。而后来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位,于谦反而被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可悲可叹的历史。在本书中,不是单纯地以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中心,“在历史中,背景才是主角”。所以,作者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人物与环境的关联上,如此,也是为了强调综合而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当历史人物处在时代背景的大环境中,有太多人在各种位置,为各种利益,发展出错综复杂却稳定的规则。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都是一种自己的追求,都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所作出的不得已的选择,没有多少可以责和非议的,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或多或少地改写了历史。本书分为上下两编,选择了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发生的大背景,以人物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这两次著名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从而折射出明朝由盛转衰的演变。在时间跨度上,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英宗和景帝两朝,自明朝建国.一直到明朝中期,凡与两次事变相关的边防、军事、政治、人物,均有所涉及。对明朝一些有特点的现象,如宦官、廷杖等,还用了专门的篇幅来讲述,力求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再现这一段令人瞩目的历史。
-
大宋的人大宋的事张金良矫枉过正的结果就是关上一道门,又打开另一道门。自宋朝起,“好男不当兵”就广为流传,大宋的灭亡,与其说是来自外敌,不如说是来自自己放弃抵抗的所谓“崇文”。这个转变,使从黄帝擒杀凶悍的蚩尤,经大秦、强汉、盛唐流传下来的血性也被阉割,尚武精神的缺失使中国人个个都成了任人屠杀的“谦谦君子”,最终演变成“东亚病夫”!无论如何“澶渊之盟”是个屈辱的城下之盟,更为恶劣的是开了妥协、迷信和谈、不抵抗的先例,成为解决和西夏、金国争端的范本,在签订和约时,大宋此后数百年的宿命就已经被决定了。历史却也呈现一种别样的公平:岁币使契丹群狼不劳而获,逐渐丧失了劫掠的本能,退化成只会坐享其成成的废物。到辽兴宗时,以往驰骋如风的契丹铁骑就被西夏连续击败,丢尽脸面。每年三十万的金帛,竟毁掉了一个剽悍的民族!无故的不是锋利的刀枪,不是纵横的铁骑,更不是“神授”的君权,而是人见人爱的花花钞票!很多史料说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很是嚣张跋扈,但王雱曾劝其父:“您不能容忍接受别人的意见,别人怎么会容忍接受您的意见呢?”这话可绝不是心胸狭小之辈所言。其实王雱才华横溢,死时刚33岁,著作很多也很有见识。他小时候,曾有人指着关在一个笼子里的獐和鹿问他:“哪是獐,哪是鹿?”小王雱机智地回答:“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獐。”这是一个很绝妙的逻辑问题,丝毫不逊色于司马光的砸缸,可就因为他是王安石的儿子,便被冠以“慄悍阴刻”而默默无闻。历史,难道都是这样写出来的吗?
-
帝国崩溃前夜的那些事梅朝荣中国历史一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盘旋:一,旧王朝统治阶级腐败灭亡;二,军阀或变民集团乘机夺取政权,发生混战;三,混战的最后胜利者建立新的王朝,组织新的政府,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四,经过一段安定或繁荣的时间;五,又回到第一:统治阶级腐败灭亡。——如此这般,像走马灯一样,循环不已。外戚、宦官、两派斗争、朋党之争……一个帝国崩溃前发生的那些事,不外乎是这些,包括外国历史。古今中外,7个伟大帝国的覆灭往往在某件导火线下发生,《帝国崩溃前夜的那些事》将中外几个著名帝国崩溃前发生的历史,一一罗列出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朝代的更替。因为辉煌过,所以没落更值得惦念,历史永远是我们当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