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权臣之路王觉溟这是几个曾经让天地变色、令历史改辙的人,他们的存在使得原本至高无上的君权也因之黯然失色。在他们的生前身后,人们用尽种种极端的词汇对他们进行褒贬,时而将他们奉为国之栋梁捧上云霄,时而又将他们当成罪大恶极的奸臣打入地狱。千百年来,有关他们的历史真相遂被各种标签和脸谱所遮蔽。 本书采用独特的第一人称手法,在恪守史实的基础上,运用华美而深情的文学语言,真实细腻地再现这七个权臣的生命历程,生动演绎他们在权力场上的奋斗与崛起、挣扎与幻灭。通过另类视角的解读,揭橥其强势人格的生成原因,及在其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中种种难与人言的焦灼和隐痛;并且深入探询人性在历史潜规则中的精神际遇和文化境况,最终完整地勾划出这些帝国大佬的生命影像,还原人性的真实。 王觉溟,原名王林,1972年生于福建漳州,曾供职于新华社福建信息社,现为自由撰稿人、《美文》历史专栏作家。2002年起以王者觉仁、王觉溟等ID上网,为天涯社区知名写手。潜心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多年,已出版历史著作《喋血的权杖——两千年中国历史中的风云变局》。
-
十三棍僧芦雅萍 著唐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遭遇统一战争中最难征服的两大强手郑帝王世充与夏王窦建德。三国在东都洛阳爆发了争霸大战,历时近十个月。前九个月,战争惨烈异常,唐军强攻郑都洛阳,然而,城坚敌顽,久攻难克,陷入对峙。是时,雄霸河北的窦建德又率十万大军增援王世充,唐军局势骤然凶险。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飞传捷报少林寺棍僧助唐拿下了久攻不克的轘州州,战局由此发生根本转机。拿下轘州仅12天,唐军生俘窦建德、迫降王世充,擒获两国国主,唐朝统一大业由此奠定。一座千年丰碑,碑上,十三位立功僧人个个有名。十三个僧人的立功武器就是一根木棍。少林棍含着佛祖的慈悲与法力,堪称世界上最质朴的的兵器!完成了世界上最经典的斩首行动。
-
被误读的远行陈存仁 著郑和出海的船中常带有三种人物,一种是道教的法师,一种是念经的和尚,最有趣的是还有两个卜卦算命的人。还有更奇怪的,有时船上居然还带着两名稳婆,即近代所谓接生婆。我初初看到这个记载,觉得非常诧异,再继续看下去,原来郑和每到一处,总要设帐施诊给药,还教导当地土人如何接生。马哥孛罗在十七岁那年,随着父亲与叔父来到中国,当时的元朝皇帝非常喜欢这个年轻小伙子,带他骑在皇帝的象背上去打猎,准许他在富丽的大理石皇宫和避暑离宫里自由来往。那些镀金的雕刻品、艺术珍藏和高官大臣,使马哥孛罗眼都花了……他离开家园差不多二十五年,当返抵成尼斯时,已没有人认得出他,即使是家中的老仆,也不准他进入别墅,老早就认为他已经死了。马哥孛罗把他破破烂烂的衣衫剖开来,里面全是珍珠宝贝……
-
帝国杀戮温相 著《帝国杀戮·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不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查考历史,也不是一律的歌功颂德。《帝国杀戮·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从一开始就在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之间的内斗中,通过舒尔哈齐、褚英、代善的悲剧收场,让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的真实政治肖像。清史研究论者素有“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非雍正整饬,满清恐早衰亡”的论调,然而,当我们通过对康熙一朝的皇族政治斗争史的细心考量之后,便会发现这位“宽大者”的背后隐藏的是团团杀机。至于乾隆,更难以隐藏他刻薄寡恩、阴毒狠忍的内里;雍正皇帝到底是像以往史料考证出来的那样残忍不堪还是像后来翻案者描绘的这般皓月当空?他是一个屠戮骨肉的能手还是保全善类的冒险者?而所有有关他即立前后的谜团都在该书雍正朝的皇族斗争历程中予以了详尽的叙述。嘉庆、道光两朝,因为封建大家庭的式微,皇权维护者的目光已经转向外延。但是,咸丰皇帝甫一咽气,分布于朝野各派中的角斗重又走上前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某些研究者认为恭亲王奕·内通枢密、外达时务,只有在他的庇护之下才会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现身……《帝国杀戮·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在还原历史的同时还原了咸丰的本来面目。这部书无意流于翻案,更无意哗众取宠,它只是在陈述历史的平静和波澜,就在这时起时伏的跌宕中让你感受到历史的一抹余晖。
-
世界简史(澳)布莱恩 著,何顺果,张孟媛 译本书讲述了人类在过去400万年的历史,人们走出非洲去寻找新大陆开始到车水马龙的世界。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用拉家常的语言,独特的写法,展现世界发展的点点滴滴。作者让过去的历史变得生动,让过往的人变得清晰,还有一些有意义的发现和强大的帝国的兴衰。
-
国民党的“联共”、“反共”杨奎松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从国民党史的角度研究国共关系的著作,从而将国共关系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利用国共双方大量可靠、翔实的历史档案(包括档案馆档案)和许多重要人物的日记、回忆录,多方查证重大史实,全面论述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书中对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及国民党各派系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剿”共决策过程;抗战时期国民党对中共政策的演变过程,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态度;抗战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决策,1949年国共北平谈判等。在这些问题上,作者吸收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而且有新意和开拓性。
-
玩在唐朝于左我们的老祖宗——那些生活在工业社会之前的人们,那时候没有声光电的东西,没有电影可看,不能到网上发帖子骂人,看不到意甲联赛的电视直播,不能到ktv包房里一秀歌喉……他们用什么来打发时光,他们闲暇时候在玩什么……他们自有他们的玩意,蹴鞠,弹棋,藏钩,百戏……花样比起我们今天毫不逊色。 世界的变化其实并不大,这让人欣慰,也让人悲伤。仔细思量,一千二三百年的时间,漫长并不遥远。
-
被阉割的文明陈存仁 著因身为一国之君的李后主在宫中创行缠足,李后主的词更为人所稔知,所以考证缠足的人,都把这件事推到李后主头上,何况李后主是亡国之君,当然有许多正人君子写文章时,常把这件事说是亡国的不祥之兆。其实照我的考据,窅娘实在并不是缠足的创始人,李后主只能算是提倡人。从前我以为太监制度是中国民族史上的特有的,岂知考证所得,原来不仅中国有太监,外国也有太监,可以说是世界性的对男性的对男性的残酷之刑。虽然有些被迫害的,但大多数是因为贫穷,自愿接受这种不人道的酷刑。考证所得的许多事,可能会令读者拍案惊异,认为世界各国哪里会有这种荒谬情况,但图文俱备,绝非无稽。作者认为窅娘并不是缠足的创始人,李后主只能算是提倡人。 本书作者考证所得的许多事,可能会令读者拍案惊异,认为世界各国哪里会有这种荒谬情况,但图文俱备,绝非无稽。
-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作者为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学者雷熙。《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对晚清名臣李鸿章从发迹到去世的重要奏折与信函进行了独到的解读,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发迹轨迹,也可以看出晚清帝国逐步崩溃的全过程。李鸿章的官场心机、政治手段,尤其是其向“中央”打报告功夫堪称一绝。可以这么说,凡是有上下级关系存在的地方,《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都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历史漩涡里的重臣与帝国从一介书生到晚清第一重臣给朝廷打报告的艺术痞子手段与外交荣辱既要做官,又要做事,既要维新,但首先是自保。这才是李鸿章。官场“李鸿章模式”:当官既要做事,又要自保。敢于做事而疏于自保,下场往往很惨;精于自保而不做事,只是滑头和饭桶。而李鸿章则是既敢于做事、开创新事业,又精于自保,擅于经营自己的势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奏折里的历史世界:奏折是最危险也是最神奇的应用文,可以因之高官厚禄,也可以人头落地。奏折是台面上的东西,《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透过“台面”看“台下”,透过奏折的“说什么”,看其真正目的“要什么”。方寸之间,有被忽略了历史。一个人和一个帝国: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史。李氏一生,虽力所能及地推进改革,但终究“不敢破格”;周旋于列强之间,功不可没,最终却“国人皆欲杀”。读李鸿章,其实也是在读者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衰落与悲凉晚景。
-
寒风铩羽焦彤她两度出任巴基斯坦总理,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她被称为“铁蝴蝶”。外表如蝴蝶般美丽,内心却比钢铁还坚强。在出身于政治世家,她的家族也陷入暴力与死亡的噩梦。她经历了无数次被捕、流亡、拘留、监禁和软禁。她曾经说过:我的生活和经历很简单,不是被监禁就是浪迹天涯。她终于未能迎来2008年的第一缕曙光。她的遇刺,成为2007年最后一次震惊世界的悲剧。2007年12月27日,全世界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巴基斯坦。这一天,因为巴基斯坦前总理、人民党领导人贝·布托的鲜血而变得格外悲怆。贝·布托的遇刺让世界为之动容,也同样深深地撼动着热爱和平的我们。记住历史是最好的怀念。由此,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贝·布托之死的非常镜头呈现给关注这一刺杀事件的读者。我们从海量的新闻来源中遴选了贝·布托作为魅力女性和强悍政治家的一个个片段。我们感受到有着“铁蝴蝶”之称的贝·布托的美丽、善良、执着和坚韧。阳光普照地球,但世界仍不太平。战争与玫瑰仍不时并存于世界的某个角落。我们祈愿:暴力和恐怖远离生活,战争的阴影风流云散,政治残杀的悲剧不再重现,而那玫瑰的芬芳将飘满人间!全书分八个部分。第一章,“蝴蝶殇”,讲述贝·布托之死的种种迷局;第二章,“烛光里的泪水”,反映各方对贝·布托的追思和哀悼;第三章,“当女人走进政治”,探究这个为政治而生为政治而死的女人是如何走上从政道路的;第四章,“登上权力巅峰”,回顾35岁的她是如何成为穆斯林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的;第五章,“两起两落”,描述她是如何从面对失败和成功的巨大反差的;第六章,“身在天涯心系一方”,记录她不是监禁就是流亡的多舛的一生;第七章,“揭开继任迷局”,记述她19岁儿子接过母亲权杖的前前后后;第八章,“枪炮与玫瑰”,联想到南亚政坛的孤儿寡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