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中国黄埔军校陈宇《中国黄埔军校》记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国共两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的历史。对黄埔军校的创立、发展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做了比较客观、真实的记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黄埔军校的风云岁月和黄埔将帅曲折传奇的人生经历。《中国黄埔军校》探讨了该校之所以闻名世界的教学方法和成功奥妙,对黄埔精神进行了解析。书中黄埔一期生访谈录及对毕业证书的考证,是作者独家采访史料;插图400余幅,有些照片是作者实地拍摄,首次发表;除附录外,将有关图表穿插于《中国黄埔军校》各章节中,加强了资料检索效能,可方便、简捷地查阅早期黄埔军校史的一些基本数据,全面了解其沿革和概貌。此书融史料性、可读性、观赏性为一体,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
596秘史梁东元本书全面揭示了中国在当年受到封锁、包围和背叛的险恶环境中,是如何制造出代号为“596”的第一颗原子弹的。从蒋介石派人到美国学习原子弹制造最终碰壁,到毛泽东摸着铀矿石发出原子弹制造的动员令:从中苏专家在核武器研制中展开的合作与斗争,到毛泽东和赫鲁晓夫的尖锐对立;从寻找和治炼铀-235开始,到突破核武器制造技术;从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员,到声名显赫的科学大师;从当初毫不起眼的一块小石头,到试验场冲天而起的蘑菇云——这一倾全国之力、分布于20多个省市自治区、涉及30多个部门和900多家工厂,被舆论称为二战之后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都可在作品中看到其伴随历史烟云一路走来的清晰痕迹。 作品翔实而客观,丰富而冷静,多角度,大视场,凭借大量采访调查而来的细节,详加甄别,仔细考评,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段艰苦而光荣的岁月,为当今人们提供了一个可据以深入思索和参考的话本。
-
文化慧眼读云南丹增《文化慧眼读云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文化的眼光来全面解读云南丰富的历史、民俗、文化特色和厚重的文化资源。《文化慧眼读云南》是编著者丹增同志倾心而作的一部大书。它是对近4年来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实践、经验和理论的系统总结,是对全国各类文化名流精心解读云南文化的提炼和整理,也是对云南文化进行的一次全新的再认识。全书以恢宏的气势、全新的视角、丰富的内涵、雄辩的思维和多彩的画面,描绘了一幅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壮丽画卷,让人感叹、令人激动,更让人对云南文化建设的未来油然升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期待和更加坚定不移的信心。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在云南文化正在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再上新台阶的背景下本书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
其实你不懂天津人林希本书是将天津人人格特征提升到了文学的海拔而写就的一沓洋洋洒洒的文字。它是谐谑的,又是庄重的;它是反讽的,又是郑重的;它是喜剧的,又是正剧的。虽然写的是天津人的"一般过去时",但从宏观的角度看,似乎此情此景,近在眼前。在看到本书前,你不知道天津人是谁;看完这本书后,你就能知道谁是天津人了!在这之前,还没有哪一位智者对天津人神秘的心性做过如此深刻的探究和把脉。...
-
舜帝之谜郑国茂《舜帝之谜》是目前国内研究舜帝生平、思想、文化及其对后世影响最为全面、系统的史学专著。从舜帝的生平、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作者涉取的资料丰富,分类科学,行文通俗易懂,既适合专家学者研讨,又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
历史的心智冯立鳌本书把对许多微观事件的分析放置于春秋战国十多个不同的国别中,意在加深人们对各国政治、军事、文化以及人物活动的认识。在每一国别中照顾事件发生的历史顺序,把战国时的魏、赵、韩一并归为“三晋”,接于晋国之后,既表明对春秋晋国的不同,又显示出对晋的历史承袭。书中还有许多在编排技术上随机处理的地方。读者如果能和本人系统分析春秋战国政治活动的其他三部论著相参照,一定会有更多的体悟,对当代地域文化的历史特征也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然而,在作者对列国政治的系统论述中,本书注重的是对人物及事件微观上的分析,一般不涉及对事件历史背景及前后关系的考察,因而揭示不了事态在当时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有史载以来思想开初大活跃的时代,是民族心智迅速走向丰富、成熟的时期,发生于该时期并且形成籍载的人物活动,许多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心态,对后世之人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着深长的启迪,本书从多个视角上分析发掘历史材料,指出计谋成功的奥秘和施行的关键点,并在分析中力求意境全面、解剖深透、富有创意。本书把对许多微观事件的分析放置于春秋战国十多个不同的国别中,意在加深人们对各国政治、军事、文化以及人物活动的认识。
-
千年的遗恨冯立鳌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时期,各种政治因素从旧有的社会序列中挣脱出来,按照自身的内在要求,在相互冲突中又重新寻求新的组合。这是一个历经了五百多年阵痛和磨难,在痛苦、兴奋和惊异中成长的民族发展历程。《千年的遗恨:变动中的政治格局与列国沉浮》从更高层面上论析春秋战国时代特定天下政治格局下的诸多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内政及外交活动,考察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各种原因,进而想在历史政治领域研讨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资当代社会集团在各种现实目标活动中的考察和借鉴。《千年的遗恨:变动中的政治格局与列国沉浮》从更高层面上论析春秋战国时代特定天下政治格局下的诸多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内政及外交活动,考察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各种原因,进而想在历史政治领域研讨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资当代社会集团在各种现实目标活动中的考察和借鉴。
-
强国之鉴王加丰★热播的央视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的再反思★央视“《大国崛起》系列丛书(共8册,全价346元)”浓缩本、精华本和深度解读本。名家推荐著名经济学家 厉以宁: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历史上强国崛起的故事,非常好。外交学院院长 吴建民:一个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钱颖一:看到世界的过去,带来现实的思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张维迎:了解其他国家的一些历史,我想对认识中国下一步该怎么走也非常重要。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教授汤重南:中国真的应该从此打破封闭,应该让全民多能够关注全世界,睁眼看世界。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保罗?肯尼迪:一定是各种因素的综合造成了大国的崛起。法国著名学者 皮埃尔?罗桑瓦隆:一个强国仅仅物质力量强大还不够,它还应该具有吸引力。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 郑永年:崛起中的大国,都是因为它内部的国家制度的健全。内容介绍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取决于什么?真正的大国究竟指的是什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国),在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汲取其他大国发展的经验教训,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本书正是对大国崛起这一争议大的热点话题的深度解读,它由8位参与CCTV《大国崛起》的历史学专家再度联手、精心打造而成。全书钻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紧扣正在和平发展的中国国情,并综合社会各界对大国崛起话题的讨论,用讲座的形式和通俗流畅的语言,以全新的角度和笔触重新反思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美国9个大国崛起的经验与教训,聆听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既是“大国崛起”的浓缩本、精华本,也是“大国崛起”的深度解读本。内容悬疑点近代社会的开端是人类的活动领域从陆地转向海洋开始的,为什么中国有能力转向海洋但不愿或不想转向海洋,而当时看来更为落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却转向了海洋,由此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荷兰这样一个蕞尔小国是如何成就大业的呢?17世纪的荷兰为何能在17世纪的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的,成为令欧洲国家羡慕甚至嫉妒的经济强国和大国的?英国这个只占地球陆地面积0.2%、人口当时仅2000多万的岛国,是如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崛起为全球最富有、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从而傲视全球的?与英美比较起来,法国现代化的道路为什么如此艰难曲折?现代法国是如何诞生的?现代法国是如何沉沦和复兴的?与其他所有欧洲民族相比,为什么德意志空间在民族边界上有着最大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这种特点将给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德意志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带来什么样的特殊难题?日本是如何由一个弱小、落后的东方封建国家而建成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大国的?又是如何由图强之路而误入军国主义歧途的?日本帝国的败亡有何教训?俄国为什么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俄国是如何两起两伏的?现在的俄罗斯还会有第三次崛起?美国这个仅有200余年历史的国家是如何崛起为今天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它的崛起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究竟是什么原因或因素推动了它的迅速崛起?
-
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认识史何沁本书主要是研究、阐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的认识历程,确切地说,是认识历程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还不是系统的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认识史。它只是研究武装斗争问题的一个视角,侧重于探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是如何逐步认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的。这个研究视角和想法是在中共党史教学过程中,在阅读了有关资料并结合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之逐步形成的。主要是:第一,中国革命曲折、复杂和胜利的历程使我深感研究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对此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第二,研究党认识武装斗争的历程,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有着普遍的实际意义。第三,在今天,撰写此书还有其特别意义。中国民主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军队为主要组织形式,配合以其他方面的斗争,经过艰苦曲折的历程,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清宫疑案正解阎崇年有清一代近300年的历史,发生了上百起清宫疑案,一直以来引起无数人的关注和猜测。 那么这些疑案的真相到底如何?“亲民学者”阎崇年,精心选材,以百姓的话,用评书的技巧,讲皇家的事。从努尔哈赤杀子、皇太极封妃、顺治帝出家、康熙帝立废太子、雍正帝继位、乾隆帝出生、嘉庆帝遇刺一直讲到光绪帝之死,还对清宫皇子教育和清宫过年的情况做了剖析,这一切为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清代宫廷秘史提供了一把钥匙。作者以第一手史料为依据,条分缕析,翔实考证,从中探寻历史的蛛丝马迹,发掘背后的事实真相,亲切自然,平易中更凸显历史的魅力。近年来,出现了一股“清史热”。很多人都关心清史,尤其是清宫疑案。1992年我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接待方组织大陆清史专家和台北市民就清宫历史问题进行座谈。座谈会上,一位台北市民问道:清宫疑案究竟有多少?我略加思索后回答:大约有上百起。最近我到一些地方演讲,每到一处都会有人问到清宫疑案的问题。这些事例给我的印象是,许多观众和读者都关心清宫疑案,希望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案子的真相。因此,我把这大约百起的清宫疑案梳理了一下,选出10桩疑案,一件一件地进行“正解”。此外,还对很多读者和观众比较关心的两个问题,即清朝宫廷教育和清朝宫廷过年,予以介绍。为什么要进行正解呢?因为:这些疑案发生在清宫——从兴京(赫图阿拉)、东京(辽阳)、盛京(沈阳)到北京,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末帝溥仪,时间既久远,又多系皇帝家事、宫闱秘闻,外人难得其详。于是,正史野史,官私记载,笔记小说,或为尊者讳,或道听途说,对同一事件的记载歧异纷纭,更为这些疑案增加了几分玄秘色彩,显得扑朔迷离,让人难窥真情。这就需要根据史料,辨伪存真,揭开历史迷雾,恢复事件的本来面目。这就是我所说的“正解”,它与“戏说”的最大不同在于完全根据史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而不进行艺术的渲染和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