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品宋姜青青 著南宋皇城赓续营建长达一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山水园林式宫殿,也是宋代顶级建筑艺术的代表,可随着元军铁蹄的南下,这座曾经辉煌壮丽的宫苑或被烧、或被拆及至被彻底摧毁,其原貌如何今人已无法得见,仅能从不同典籍的只言片语了解到其殿宇楼台的雄壮与华丽。该书作者从不同史料中爬梳整理,将学术研究普及化、大众化,用文学的、通俗的笔法将南宋皇城选址的故事、皇宫宫殿的建造、宫墙内的秘闻、宫殿的辅助建筑及宫苑草木一一勾勒,逐渐揭开南宋皇城的神秘面纱。从对南宋皇城的兴衰书写中见宋人文化、宋人精神。
-
南海丝绸之路水下文化遗产合作保护问题研究马明飞在广袤的南海海域,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还沉睡着大量古沉船、遗迹等水下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瑰宝具有重大的考古、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不仅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海洋文明的集中体现,更是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基础。本书从分析南海丝绸之路沿线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现实困境入手,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目标导向,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话语驱动和具体思路,在分析沿线国家合作保护南海丝绸之路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与政治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参与并主导南海丝绸之路沿线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和路径。本书所倡导的在中国一东盟“10 1”合作框架下构建互信互利的合作保护机制,并通过达成专项合作保护文件的方式促进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是新时期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体现。本书进一步提出的水下文化遗产联合执法制度、自然保护区制度和以谈判协商为主的争端解决机制等不仅可以提升中国在参与国际海洋事务中的影响力,增强中华海洋文明的传播力,也有利于促进国际社会海洋文明的交融互鉴。
-
吴镇烽金文论集吴镇烽该书是作者近60年来所撰学术论文的汇编,共收录论文80多篇,主要涉及青铜器与金文相关问题的考辨,以及利用金文等出土文献所做的先秦历史、地理问题的考证,此外还有玺印、封泥、钱币以及学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全书分为“论述篇“考释篇”“鉴赏篇”“史地篇”“其他篇”“附录”六部分,集中反映了作者几十年来的学术成果和研究面貌。
-
中国中古时期的战争[美]大卫·格拉夫军事历史学家大卫·格拉夫以中国古典文献和最新的学术成果为基础,生动叙述了从公元300年西晋解体到900年唐朝覆亡长达六百年的军事战争史,所涉及的战争既有政权冲突与更替,也有对外征伐和边境防卫,更有武装叛乱及镇压行动。他将战争置于更广泛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中国中古时期军事制度、军事理念、武器战术的变革对王朝命运、社会秩序和百姓生活的重大影响:把边境防御任务委托给定居在帝国边界的游牧民族,导致了西晋王朝的覆灭;府兵制在北周代北齐、隋征陈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轻骑兵取代重骑兵,让李世民纵横沙场,力压群雄,等等。作品视野宏阔、见解深刻,很能给人以启发。
-
历史分期与主权(美) 凯瑟琳·戴维斯 (Kathleen Davis)《历史分期与主权》一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探究封建法以及封建编史学问题,揭示“封建主义”的历史性形式中所蕴含的现代主权理论和某种社会契约理论;第二部分从世俗化问题切入,审视时代意识、时间政治与现代主权问题之间的复杂关联。基于讨论,作者检讨了基于“中世纪”与“现代”之分的时代分期问题,论述了“封建主义”和世俗化问题对时间政治问题的支配性影响。作者由此表明,时代分期的时间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主权的时间;换言之,主权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时间性 的模式。
-
金声玉振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荆门市博物馆编;陈伟、李天虹 主编1993年,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对郭店一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大批楚简,是研究古文字学与先秦文献学、学术史、思想史无比珍贵的资料,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为纪念郭店楚简这一重要文献发掘出土三十周年,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荆门市博物馆合作,精选46篇历年来已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关于郭店楚简研究文章,涉及简文内容、古文字、思想特点等的考察与辨析,多为名家名作,反映学界对这批珍贵出土文献的认知和研究进展。
-
中国思想史纲侯外庐 主编《中国思想史纲》,是结合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一起编著的,大体依据侯外庐主编的五卷六册本《中国思想通史》的主要论点编写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也可看作是《中国思想通史》的缩写本。但是在编写过程中有所侧重、有所补充、有所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而并非《中国思想通史》的简单重复和节略。同时根据新出土的秦汉帛书和竹简等新材料以及其他新发现的文献资料增写的章节段落就是。还有一些章节,从论点到文字都作了修改,有的重新改写。而近代部分则根据1978年出版的侯外庐主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重加编写。本书曾在2004年于本社出版过一次,后被列入“世纪文库”重新出版。此次新版增加了再版说明,以满足广大中国思想史爱好者及其学人的需求。
-
《史记》新发现辛德勇本书是作者从政治史、文献学、天文历法、历史地理等角度围绕《史记》的记载而展开的系列研究。所收文章秉持作者一贯的风格,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犀利的语言风格,材料征引丰富,逻辑论证严密,有些问题采用适当推论。这组文章中,作者对于既有成说,如:焚书坑儒、西楚霸王等,都做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解说,但亦能言之成理,成一家之言。
-
魏玛德国(德)霍斯特·穆勒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魏玛共和国在革命中宣告成立。成立伊始,魏玛共和国便笼罩在不祥的征兆之下。战败的经验以及《凡尔赛和约》的强硬条款为德国带来巨额负债,左翼及右翼极端思想、通货膨胀和大规模失业共同蚕食着人们对魏玛共和国的信任。20世纪30年代初期,集体失望最终演化为绝望,传播希望、承诺虚妄出路的极端纳粹思想日益深得人心。霍斯特·穆勒在这本包罗万象的巨著中生动描绘了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意识形态。
-
大学问·生产关系、社会结构与阶级田彤本书是一部全面展现民国时期劳资关系的社会史研究著作。作者运用大量一手史料,如《申报》《大公报》《女工日记》等,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者、不同实业的劳资关系加以深入分析,讨论了企业生态、行政管理、福利保障、工会团体等问题,呈现出民国时期劳资关系纷繁复杂的样态。本书尤其注重在微观上对社会底层劳工生活实情的展现,对读者认识或重新认识民国时期劳资关系有很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