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成都考古发现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考古发现.2020》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20年度考古报告集。收录考古调查、发掘简报及鉴定分析报告23篇,新石器时期遗存有茂县沙乌都遗址;商周时期遗存包括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街道白塔社区及万圣社区遗址、温江区前进村遗址、温江区燃灯寺遗址;汉晋时期遗存包括彭州市濛阳镇天星埝土坑墓、高新区古井坎崖墓群、高新区蛮洞山墓地;唐宋时期遗存包括成都市高新区王家山Ⅰ号点墓地、新川创新科技园屈家山墓地、城市音乐厅配套幼儿园项目墓地、青羊区君平街遗址、高新区“康和西五街农贸市场”项目墓地、新都区礼拜村遗址、新都区桥楼村墓地、新津区将军坟宋墓,彭州市致和镇青石村宋墓、竹瓦街遗址蚂蝗堆地点宋墓;明清时期遗存包括成都市天府新区煎茶街道桤木塘墓地、天府新区煎茶街道梅家坡墓地、青白江区三星村明墓,都江堰市户外旅居电子产品制造项目明墓;科技考古类报告有双元村墓地M154出土葬具的木材鉴定。
-
欧洲文明进程·农民地权卷侯建新“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农民与土地关系,是人类文明史上亘古不变的重大课题。土地私有制并非古已有之,产权边界模糊、农民权利缺失,人身依附于土地的产权制度,曾在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欧洲亦如此。只是欧洲率先终结了它。本卷阐释了欧洲农民土地产权的变迁:人身自由和私人财产权利生根、成长,是一体两面的历史过程。继英国之后,西北欧等地区涌现越来越多的自由农民;实行现代土地产权变革,逐渐抖掉地权外衣上政治关系碎片,土地获得纯粹经济的形式,奠定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基础。为什么欧洲先胜出?制度安排的高光时刻在现代,根源却在前现代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欧洲中世纪解读变得重要起来。这种解读具有世界意义。
-
铁路现代性李思逸本书依据晚清至民国的时间顺序,围绕铁路与火车所引起的时空体验和文化想象的主题,通过大量的史料钩沉和文本分析来解读现代性之于铁路的派生方式:时空概念的演变,意识形态的争论,(乘坐在开行的)火车中的身体感受,以及文学文本再现的人物主观经验等。作者以铁路为方法、为契机、为理解中国现代性的钥匙,分析1840年至1937年铁路进入中国之后引发的冲击与适应,探讨铁路在晚清民国的具体历史情境中是如何与现代的想象与经验勾连在一起的。
-
1911张程 著本书以辛亥革命为核心事件,讲述从1908年到1912年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从宣统皇帝登基开始,结束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还有过改良派。改良派也应该有进步的一面。戊成变法在当时受压迫,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有进步性,它受到顽固派的仇恨。孙中山比改良派又更进一大步,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
-
甲骨文考釋胡澱咸 著本书为“胡澱咸中国古史和古文字学研究”系列丛书中的第五卷,由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胡澱咸先生所著。本书是胡澱咸先生对甲骨文的系统考释,包括释史、释尹、释王、释生、释微昬等十四篇,其中许多阐释都属于国内首次,论证严谨,具有较高的独创性和学术性。
-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卜宪群腐败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古往今来,无论哪个国家, 哪个时代,都有腐败现象的存在。腐败与王朝兴衰有密切关系,因此, 有腐败就必然有反腐败。自腐败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反腐败的思想与斗争。在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提倡勤政为民,反对腐败,不仅是历朝历代统治者谋求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丑恶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并与其坚决斗争的必然要求。因此,研究中国反腐倡廉的历史,了解古代廉政文化,洞悉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不仅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也有利于我们今天运用历史智慧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由卜宪群主编的《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上、下册)》是了 解、研究中国历史上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一部重要论著,出版后获得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但该书出版已十年有余,市面上存书极少,为了适应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和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我们在原书基础上对一些要点案例和观点阐述进行了精编精选,编 成了一部精读本。这本《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精读本)》以反 腐败制度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为两条主轴,全面揭示它们的历史发展逻 辑以及演变过程,同时对原书中的一些错漏进行了完善和修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
宋朝人的日常生活侯印国这是一本帮助你了解宋朝人衣食住行的历史普及读本。中国文化的高峰出现在宋朝,宋人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影响一千多年的模板。我们今天的生活习俗、节奏乃至价值观念,大都是从宋代开始定型。宋朝能满足一个现代人基本的需求,养猫养狗,上班吃外卖,逛夜市,看演出......它散发着自己独有的时代魅力。本书围绕着现代人的兴趣点选取了四大主题,包含美食、逛街、住行、节日。从这本书中你会发现,宋人的美食天天不重样,夏季冷饮冰果应有尽有,不想出门了还可以叫外卖;去夜市逛街,到酒楼喝酒,到瓦舍勾栏观赏各种文艺演出;当然你也可以在家独自焚香、喝茶。宋人日常的审美和趣味,不就是我们在忙碌庸凡的城市生活中渐渐失落的“风雅”吗?本书作者侯印国多年致力于古人生活史研究,文章内容依托详实可靠的史料。他以一位现代人的视角和语境,带你穿越回那个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和大雅的宋朝。
-
异彩纷呈 梵华互鉴于江著佛教造像艺术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东汉开始延绵至今,近2000年。在佛造像艺术初入中原之时,保留有大量的域外风格,逐渐至两宋时期形成了完全的本土造像艺术风格,我国佛造像艺术经历了模仿-本土化(局部)-融合-再本土化(完全)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后三国时代(公元534-577),在短短的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佛造像艺术风格经历了两次变化,对于同时代的雕塑艺术以及之后隋唐时期的雕塑艺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最后阶段,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有所发展、对外交往明显增加,因此大量的吸收了外来文化,同时将其融入到本民族文化中,尤其是在佛造像艺术上。印度笈多时期的佛造像艺术风格通过海丝和绿洲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因此,后三国时代的佛造像艺术前承北魏晚期风格、后启盛唐造像艺术,在我国佛造像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将通过大量收藏于各博物馆的造像、各大石窟的遗存,系统的介绍后三国时期不同阶段的佛造像艺术风格的特点,并从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分析各时期佛造像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能够使读者更系统、清晰的了解这一时期佛造像艺术风格的特点、演变过程及演变原因。
-
80件陶瓷器穿越世界英国阿什莫林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陈依依 译从10万件陶瓷馆藏中精选80件,时间跨度超过5000年,空间范围涵盖近20个国家,以陶瓷为线,开启一段穿越历史的跨文化之旅。从朴素粗糙的陶碗,到宗教仪式中的奢华瓷器,从文艺复兴时期粗野新奇的器物,到以非洲传统工艺为灵感、线条简洁流畅的当代器皿,书中的80件陶瓷器各个精美绝伦、妙趣横生,展示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所藏陶瓷的纯粹之美。陶瓷是历史的诉说者,它们时刻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的宗教信仰、日常生活、商业贸易、风俗习惯和创造力。
-
寻秦迹许卫红;申珅 著兵马俑是大秦帝国实力与气度的象征,兵马俑的背后是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在时代中生活过的证明,他们似秦帝国的一个个细胞,成为大秦帝国最鲜活的注解。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遗址发掘领队许卫红,30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寻亲迹”、研究秦史,在本书中,她为我们呈现了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诸多细微的发现,它们合力再现了秦代社会的鲜活图景:沿着秦俑家族开枝散叶的脉络,能看到秦人怎样的创新和传承、现实与期望?“物勒工名”制度日臻完善,用“接骨膏”修修补补的兵马俑,代表着秦人的务实还是监管部门的妥协?秦代本土怎样发达的漆器工艺技术支撑着匠人们制造出如此鲜活的彩色兵马俑?修建秦陵的究竟是哪三种人,他们的后勤保障是如何做到的?……而跟随作者探索秦朝鲜活过往的步伐,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文物遗址背后秦朝的实相:强弩中的“绝绝子”反映了秦朝在军事方面对游牧民族怎样的追赶和超越?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到底是真是假,政策的实施是否有弹性?“暴秦”对战死的士卒有一套严格的发丧流程,是否可为我们解开一点点“秦国为何会统一天下”的疑惑?骊邑的发展壮大,为大秦帝国稳固全国统治做了哪些贡献…… 这支沉睡了2200多年的地下军团,其千军万马的形象,气势宏大的军队阵容,无不彰显出秦王统御天下的威势和统御万世的雄心壮志。但武力征伐不代表秦文化,更不是中华文明,要真正看懂兵马俑,我们就不能局限于秦军所向披靡的军事传奇,而应该去多了解兵马俑及兵器所体现的包容性、多元性,这才是秦文化更真实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