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淮北烈山窑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淮北市文物局,淮北市博物馆烈山窑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烈山村,处于濉河的支流雷河东岸,时代自唐代末期至元代晚期。2017年和2018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烈山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窑址分为三个区域,Ⅰ区为金元窑址区、Ⅱ区为唐末至北宋窑址区,Ⅲ区为汉代窑址区。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70余处,有窑炉6座、道路1条、灰沟14条、灰坑52个、墓葬4座。出土了数以吨计各时期陶瓷器和窑具残片,可复原的遗物标本有4000余件,主要产品是生活用具、建筑构件、玩具和各种装烧窑具。比较有特色的是定烧的“公用”“黄一郎宅”等瓷器,黄釉印花大砖类建筑构件和刻有“鞏縣”字样素烧瓷。烈山窑是安徽省首次发现并确认兼烧宋三彩的瓷窑址。窑址发现的几座窑炉属于北方典型的马蹄形馒头窑,窑炉建造技术较高,窑炉形体及装烧量较大,其中Y4窑室面积近24平方米,火膛又大又深,有10平方米左右,窑炉总长达12米。烈山窑址并没有发现炉渣,在金元窑炉的火门内发现多层木灰烬,说明烈山窑是采用柴烧。烈山窑址周围瓷土资源丰富,燃料充足,并且借用雷河、濉河与大运河便利的水系向南北方运输外销瓷器。烈山窑作为通济渠安徽段大运河沿岸的瓷窑址是南北方制瓷技术交流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安徽大运河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贸易瓷器,其中就有烈山窑生产的产品,烈山窑生产的瓷器通过大运河行销国内多地。烈山窑址的发现为大运河瓷器贸易产品来源找到一个重要的坐标点和产地,也为今天构建安徽大运河文化带提供了一处重要的支撑点。
-
上海市志 财政 税务分志 税务卷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述地域范围,以10年底上海市行政区划为准。由上海市辐射至全国其他地区及国外事物,兼及记述。本志记述内容的时限,上起1978年,下迄10年,反映这一时期上海改革开放全貌。首轮《上海市专志系列丛刊》所缺或记述内容不够丰富的分志、分卷,上溯至事物发端。中分志、人民代表大会分志、人民政府分志、人民政协分志、民主派分志,为保持同一届次内容记述的完整性,下延至10年后的换届年份。本志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为序设置分志、分卷,事以类从,类为一志,并兼顾当代社会分工的原则。全志述外,中分志、农业分志、工业分志、商业分志、服务业分志、城乡建设分志、金融分志、口岸分志设置综述卷,并设经济综述分志,加强全志整体性。各分志、分卷采用篇章节体,卷首设概述、大事记,以专记、附录、索引殿后。
-
梧桐树下的历史足音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 主编本书为图文书,从“建筑可阅读”的角度出发,主要介绍了上海41处老建筑里曾留下的民盟先贤本等许多仁人志士的奋斗足迹。回望上海民盟那段激动人心的峥嵘岁月,记录民盟前辈为争取 解放与民主和平民主的奋斗历程。期望从上海老建筑所承载的民盟故事中,感悟到民盟前辈的家国情怀和为民精神,从前辈身上汲取到为国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
-
崇明县志上海市崇明区县志编纂委员会 编暂缺简介...
-
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历史实录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史研究室 编暂缺简介...
-
乌程汉简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 编,曹锦炎 石连坤 周同祥 鲍强 主编2009年3月下旬,浙江省湖州市于旧城改造时,在市区人民路一处基建工地的施工过程中,出土一批有字木简,以木牍为主,后被拾荒中从基建废土之中发现后陆续捡出,经有识之士多方抢救征集赖以保存,近350枚。后经实地踏勘调查,出土地点原属湖州的子城范围,历史上一直是府署所在地,故这批木简与汉代的官方日常事务有关。本书收录乌程汉简350枚,年代跨度西汉初期至东汉晚期400余年,书体风格呈现多样的面貌,以隶、草为主,少量还带有汉初秦隶意味。全书分为图版、释文二个部分,其中图版分彩色照片、红外线照片两组。图版和释文编排,以内容为序,大致上按纪年简、公务简、信牍、抄书简、习字简、医药简、遣册、道教符牍、图画、文房用具分类。江南地区出土成批简牍,乌程汉简尚属首次发现,对两汉时期湖州的地方历史和地域文化,以及书法艺术,具有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
开天 一大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 编,田建伟 绘本书用八个立体场景以时间发展脉络生动讲述了从清末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红色历史故事。全书采用3D折纸艺术和VR动画结合的形式,创新性地将传统的革命教育与现代技术融合,是一本好看、好玩的红色文化启蒙读本。书中还暗藏十余种“小匠心”,有抽拉、翻折、灯光、夜光等多种不同互动模式,还可以通过虚拟与现实的连接,覆盖跨越百年的重要历史知识点,多维度将红色故事娓娓道来,利用数字技术更好地讲述红色故事。
-
旧石器时代埋藏学曲彤丽埋藏学以研究遗址形成过程为核心目标,是当今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成。本书重点探讨为何以及如何研究旧石器时代遗址堆积形成过程中的人类行为因素与自然作用因素,识别遗址所经历的来自于不同作用力的不同形式的改造,为准确判断堆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复原人类行为过程奠定基础。埋藏学研究能够使我们对考古材料做出尽可能客观、准确和全面的解读,最大程度地接近人类真实的历史。
-
三城记广东省博物馆作为《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展览的配套图录,该书以粤港澳三地文博单位精品138组248件为线索展开考证,其中既有见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绘画,也有大量精美丝绸和刺绣制品。这些昔日在中国对外交往舞台上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的丝绸,展现了岭南丝绸文化的别致风情,叙述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影响,让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今注本二十四史 南史(唐)李延寿 著,赵凯 汪福宝 周群 校注《今注本二十四史》是对中国古代正史进行大规模校勘、注释的文献整理项目。旨在通过校勘和注释,形成一套能够反映当代学术水准、为史学研究者及普通阅史者提供学术助益的二十四史权威版本。《今注本二十四史》项目全书设总编纂一人,执行总编纂二人,另设学术领导小组总体督导。总编纂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政烺先生。每史设一到二位主编,目前共有主编二十四人。各史作者皆为中国古史专家,全国二十多个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三百余人共襄其事。《南史》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