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艽野尘梦陈渠珍《艽野尘梦》是“湘西王”陈渠珍于1936年赋闲长沙时,回忆其1909年至1912年进出西藏的纪实文学作品。但书中关于藏地求生的惊险曲折、陈渠珍与西原的生死与共、雪域绝境的人性异化等近乎虚构,陈渠珍用字字血泪谱写出一段旷世传奇。为了让当代读者更好的阅读与理解这一旷世奇书,校注者陈继光纠正其他版本讹误30余处,新增注释277条。以1937年首版铅印本繁体无句读版为底本,参阅《陈渠珍遗著》及其他版本和相关资料,对书中的难懂字词、异体字、生僻字作了注释,为此点校注本。并保留了其他版本中没有的序言、要例、总叙以及附篇。此外,此版《艽野尘梦》由大冰长文导读,且为陈渠珍女儿陈元吉唯一推荐阅读的版本。
-
读库2401张立宪 著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记录家族长辈的经历以及跟晚辈相处的故事。《听妈妈的话》里,母亲的讲述与女儿的书写穿插,让一位出身贫穷好学上进性格要强的女人的前半生跃然纸上。七天时间,已患有中度抑郁不肯吃药的母亲讲完自己的故事,这也是七十五岁的母亲和四十一岁的女儿之间对人生仅可交流的部分,两人之间是否能达成互谅?《两代人的战争》更多记录的是家族三代人的相处,新旧观念碰撞、认识错位导致的两代人的战争,虽然不再有暴力打骂,但从未止歇。《婆婆》从家庭面对的具体问题——就照顾生病婆婆产生的矛盾切入,读者确能感同身受,一个家庭的任何问题都可能牵涉整个家族。2020年,从事品牌推广和企业文化策划服务的大洪在朋友的推荐下进高校兼职讲课,随着自身业务转型,需要每周在几所大学间穿梭讲课,当老师也从一份临时工作变成了核心主业。这让他深入感受和了解了当代年轻学子在光环以外的大学学习与生活,把这几年的代课经历整理为《在五所大学当老师》。网名谋杀电视机的董舒,曾在《读库2003》发表讲述电影《1917》拍摄缘起和技术实现细节的《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一次艺术的链式反应》聚焦诺兰和他的《奥本海默》如何诞生:一个作者,用自己的故事和原则,去激发一群富于创见的艺术家,共同克服一个又一个障碍,直到实现预期目标,交出成果。维特根斯坦被罗素称为“天才人物z完美典范”的一代宗师,以其惊世骇俗的人生履历,深深嵌入西方哲学史。《“哲学理应如诗”》中,数学系出身的周楠试图为这样一位异常复杂甚至矛盾的人描摹一幅肖像,重新检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与私人生活的关系后,明白了贯穿其一生的行为逻辑:与自己做最彻底的拼斗,直到把自己点燃,化作光芒。ARG,全称Alternate Reality Game,译为“替代现实游戏”,其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与现实世界的息息相关,并非将一个截然不同的虚拟世界叠加于现实世界上,而更像是让现实世界成为它所营造的虚拟世界的一部分。雨尘以“虚拟世界侵入现实”为题,用一个虚构故事串联介绍ARG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希望读者能用另一种方式拥抱另一个面向未来的新世界。《秦妇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z长的一首叙事诗,全诗二百三十八句,一千六百六十六字,几乎是白居易《长恨歌》的两倍。后人将这首诗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秦妇吟〉传奇》是诗人谭夏阳对这首诗失传与复原过程的再现,并尽力还原韦庄当时写作的时代背景。人类世界分成彼此隔绝的很多块,一旦不一样的世界发生碰撞,沟通是个大问题,所以一直以来人类都盼望有一种共同语言,但几十亿人类有可能讲同一种语言吗?冯翔在《语言争霸》里回溯不同时代哪些语言充当过媒介作用,不得不说,国际语言更换的最重要规律之一其实是实力更替。
-
长安学与长安学人黄留珠,李炖 主编长安学的学术实践活动很早就已经存在。《长安学与长安学人》精选与长安学与长安学者相关的研究与反思的论著41篇,阐释长安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以期提供关于“长安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与专门研究领域的基本认知,以及对“长安学”历史渊源的总体认识。丛书简介:“长安学十年学术论著选集”是一套10卷本文集。文集从从学科理论、古都空间及行为选择、考古学、文献学、历史记忆、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海外研究等视角,分专题汇编长安学近10年代表性学术成果。丛书以追求人类文明进步为基本价值观,对长安学作为具有独立性的学科和专门研究领域进行重新定义,并阐明其现代价值与意义。丛书总主编:萧正洪丛书副总主编:贾二强石晓军
-
两汉文艺思想史李青春 姚爱斌 主编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共九编33章130余万字,系统阐释了两汉四百年文学艺术思想的发展历程。全书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梳理两汉的文艺思想及其重要特征,既有历史的时间线索,又有专题的内容研究,两者结合,将两汉文艺思想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峰。纵向维度侧重于历史的论述,从西汉初中期、西汉后期、东汉前期、东汉中后期四个主要历史时期,论述两汉时期文艺思想的发展概况、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的文艺思想等。横向维度则着重截取代表性人物与文艺思潮,对两汉文艺思想的生成机制、《礼记》的诗学蕴涵、扬雄文艺思想与西汉后期文人心态、郑玄诗学思想及其范式意义、东汉辞赋的文艺思想、汉代各类艺术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与文化意味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着重探讨了“文人”作为一种文化主体身份的历史生成、演变及其对文学观念之影响。本书的出版推动了两汉文艺思想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行走世界寿乐英 著作者深入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旅行,主要讲述当地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建筑、人文风情等。在旅游中,作者结合人文历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眼光观察世界、体验文明,并用大半生的读书心得和生活阅历,体悟异国风情,注重独特发现,追求独特体验,记述独特感受,进而分享深层思考,抒发人文情怀。本书鲜明的特点是作者并没有完全关注与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在旅行的表象下,作者更多的关注所游历的历史和文化、文明形成的不同。阅读本书,尽情领略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五大洲不同的文明。
-
文人阶层史论龚鹏程文人居传统社会四民之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既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倨傲,又显现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庸懦。传统社会,人人竞为文人,耻事艺能,其功过是非,尤堪细论。本书以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文人阶层作为研究对象。在作者看来,文人阶层不但是值得注意的阶层,也是国家盛衰治乱之关键。从这个阶层出发来谈论中国传统社会,无疑是一个独特的角度。本书以文人阶层为出发点,所讲述内容涉及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才性论”“天才论”“品花”“侠骨柔情”“世俗生活”“饮食男女”等等。
-
民国时期的中美汉学交流吴原元本书以书评、日记、回忆录、书信及中美汉学家之论著等为主要史料,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采用“相互对观”的复线比较模式,就中美汉学间的学人交流互动及其所生产的汉学知识在对方学术界的境遇与回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丰富学术界对于中美文化交流以及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之认识的同时,深化了现有美国汉学史及汉学知识传播与迁移方面的研究。
-
读懂中华文明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以宏大的历史眼光、宏阔的全球视野、严谨的逻辑思维深入阐释中华文明的特质和内涵,以及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和“两个结合”,坚定“四个自信”。
-
宋代雕版印刷与文化于兆军著本书对宋代雕版印刷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全面繁荣的黄金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播空前发达的一个时期。南北两宋刻书机构之多、地域之广、规模之大、版印之精、内容之赡、数量之多以及图书贸易之盛、流通之广堪称前世所未有,后世之楷模。宋代雕版印刷的繁荣让版印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利器,它促进了宋代经学的嬗变,加速了宋代史学的兴盛,激发了宋人文学创作的热情,推动了整个宋代文化和社会的转型。
-
中国行会史曲彦斌本书从史的角度论述从唐至清的一千多年各朝各代的行会,包括行会的名称、种类、民俗,涉及木匠、铁匠、陶瓷业的手工业行会,药业、牙商、金融业、典当业的商业行会,餐饮业、戏曲行、娼妓业的市井娱乐服务业行会,长春会、丐帮、瓜行(武术)的江湖行会,及行会中的行业祖师崇拜、行会规约、标识、隐语行话等等,三百六十行,五花八门,无所不容。资料极为丰富详实,且论述深入浅出,层次分明,通俗生动,展现了一幅过去社会的历史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