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中医药文化特色活动课程手册王燕萍 侯立元 主编本书为上海市嘉定区外冈中学校本教材。该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相关资源,组织教师编写这本《中医药文化特色活动课程手册》。全书包括了解与分析中医人物的思想,掌握与讲解中医常识,学会英语中医词汇,知道世界各地的中医等。指导教师借助各种中医文化特色活动,将学科教学融汇在学校的百草园的实践之中,引领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劳动观,获得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
园林有境陈从周 著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建筑、文学、书画、戏剧等艺术的综合体。无论是修建园林,还是观赏园林,只有了解园林艺术本身的丰富性,才能得其真趣,体会园林之妙。园林大家陈从周一生著述甚丰,本书以“中国园林”为主题,撷取代表性篇目,跟随大师的诗意文字,探究中国园林到底美在何处。“说园”部分,概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造园角度详谈园林的立意、构景、山水关系、树木栽植、建筑物营造等技法,及其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见解精辟、独到。“游园”部分,则从赏园、品园角度分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园,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及北京颐和园等,深度解析各自风格、景观及造园历史。书中配有数十幅园林摄影图,图文映照,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园林美景。
-
面向学科建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张云飞 著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容和范围,本书提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文献学”为文本依据,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这样,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来带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围绕着上述学科研究范围,本书对一些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问题展开了综合研究,力求体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
医鉴遗珍周云逸 著笔记是杂识、札记、笔谈、志林、漫录、随笔等随手记录而成的著作统称。笔记肇始于汉代,至宋代而转盛。存世的宋代笔记有近五百种,其中有大量关于医药方面的记载,涉及医方文献、药议文献、医理文献、医制文献、医家文献及医疗社会史文献,是中国传统医药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在搜集整理宋代笔记医药文献的基础上,对之去粗取精,辨析义理,并将之与中国古代医药学专书及正史的相关记载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各种文献的互证、互补,探究其学理渊源及学术价值。
-
网络文学平台指南肖惊鸿本书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课题,收录网络文学平台40家,内容涵盖网站介绍、发展历程、运营模式、内容领域、著名作家和代表作品、与作者的签约机制、激励创作的举措、内容团队建设等。除此之外,各平台也彰显了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平台的运营主张,展示了网络文学平台的发展成果。
-
革命的身体[美] 魏美玲 著本稿书写了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国舞的发展史。从戴爱莲开创中国舞到中国早期舞蹈创作,从中国舞的黄金时代到融汇了现代舞蹈语汇的创新舞剧《丝路花雨》,作者利用大量的影像资料、扎实的历史文献、丰富的田野调查和访谈等多种调查研究手法,记录了中国舞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发端、成熟与壮大发展,体现了中国舞从业者坚持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舞蹈形式的重要建设过程,使这一舞种既灵活多变又与时俱进。本稿选题新颖,视野宽广,作者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可供舞蹈从业者、爱好者以及舞蹈专业研究者参考阅读。
-
兰州简史田澍 何玉红 马玉凤 主编兰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深刻影响着兰州历史的发展走向及文化面貌,自古以来,在中国民族交融、中西交流、疆域稳固、向西开放中,形成了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质。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西文化、多元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在此交相辉映,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等美誉。《兰州简史》基于丰富可靠的史料,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揭示兰州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区域特征。考察了兰州在中国疆域稳固、民族交融、中西交流、向西开放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和鲜明的地域个性,分析了兰州在促进中华民族形成和维护国家统一上的重要作用。
-
蓊斋赏诗于冠深著本书是一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读物,作者在书中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对一百篇唐诗进行了赏析,文字为求整齐划一,各篇皆以七字为题。其中每篇欣赏文章均包括诗人原诗、词语注释、原诗今译和欣赏文字四个方面的内容。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作者曾反复阅读并参考了《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辞典》,以及《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中几位唐朝诗人的全集中的诸多篇目,力求自出机杼,言人所未言。
-
《红楼梦》中酒令英译研究孙越川、阮先玉本书为学术专著,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红楼梦》中的酒令为研究对象,结合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个英译版本,深入分析典籍中酒令的翻译现状。在充分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内涵,从酒令类型、语言学、意象、典故等不同视角,探讨酒令的翻译难点、翻译方法以及翻译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剖析中国优秀传统语言文化典籍要素的外译问题。本书主要有三大创新点。第一,新的研究对象。前人的研究中,酒令大多数时候都是作为酒文化的附庸出现,只是粗略提及,并未对酒令本体及其翻译进行研究。本书以酒令为研究对象,在对《红楼梦》中酒令进行数据库构建的基础上,深入讨论酒令本体的翻译现状、问题和策略。第二,从文化对译的角度,系统整理分析酒令的构成和翻译,丰富和完善中国酒文化的接受和传播理论与实践。第三,从文化价值观角度,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翻译情况,为翻译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可行性建议。全书共六章: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酒令及其文化内涵,第三章从语言学视角看《红楼梦》酒令的英译,第四章从《红楼梦》中酒令类型看英译,第五章 《红楼梦》酒令的意象英译,第六章 《红楼梦》酒令的典故英译。
-
位移与思易叶隽“侨易学”是学者叶隽提出的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理论,关注的是人们在移居异地及其过程中所发生的精神面貌及其行为的变化。《位移与思易:侨易个体的精神质变及其文化空间》以侨易学的方法观照历史语境下的学者、作家等群体,探讨亨廷顿、卡夫卡、严复、王国维等人的生命历程与其知识形成、理论生发的关系,具体而微地展现侨易学的理论解释力。该书汇集了作者在侨易学方法完善过程中的个案研究尝试,也将《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出版)中的研究方法落实到了实践层面,为侨易学理论在更大范围、更多学科中的应用提供了一次良好的示范。作者的上一本“侨易学”专著《构序与取象:侨易学的方法》,在我社出版后引起了学界的热烈讨论:国内有28篇学术论文对此进行专题讨论;法国的《Monde Chinois Nouvelle Asie》还以“中国文化交流:通过侨易学棱镜看西方”为题,组织了5篇外文专业论文;旨在促进中德、中欧及世界各国科技、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北京洪堡论坛连续两年(2021、2022)设立侨易学分论坛,组织学者研讨叶隽的“侨易学”理论。法兰西科学院巴斯蒂院士认为侨易学“可以解释各种变化和交流——不仅在中国内部或是中国与世界之间,而且在世界各地和各种人群之间。在此意义上,中国学术重新获得了创造理论的能力以及主体地位”。“侨易学”代表了中国学术在开创真正属于自己、又与时代和世界相融并进的学术范式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原创理论。该理论提出后,《Monde Chinois Nouvelle Asie》《Literaturstrasse》等国外学术刊物曾有专题讨论。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顾明栋教授评价“侨易学”理论为近几年来在文化研究领域出现的重要成果之一,“既是一种理论和哲学,也可以说是一个领域,一种新兴的学科”。人文社科领域的原创理论输出,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的短板,能与国际同行平等对话的学术话语、体系更是少之又少。本书的出版将是中国人文学科原创理论的又一次尝试,预期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基于此前累计的国际影响力,本书将积极对标中华学术外译等对外输出项目。同时,计划于2023年9月在新一届的洪堡论坛上召开新书发布会,进一步扩大该书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