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非洲折叠程莹 张丽方,张丽方本书聚焦于非洲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景观,力图摆脱过去大众传媒中对非洲的刻板印象,从当代非洲生动而驳杂的日常景观和文化表达入手,理解当下非洲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变迁。两位作者以一手的非洲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史及文化研究的多重视角观察非洲,从非洲科幻到当代表演和视觉艺术,从尼日利亚的街头巷尾到疫情之下的南非社会,在普通非洲人的生命际遇、大众文化和艺术表达的脉动中重构读者对非洲的印象,打造国内读者了解非洲的“第一现场”。
-
西方电视受众理论研究唐忠敏 著本书从电视网时代受众的狂喜与焦虑,多频道切换时期受众对电视文本的意义解读和意义再生产、电视粉丝的参与式文化生产,以及受众的“时间市场”、注意力市场等方面展开分析,较为完整地呈现电视受众理论的发展面貌、理论之间的论争,以及学术界对这些论争的思考,阐释了受众理论的超学科研究路径,对数字传播时代的媒介受众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网络公共空间的社会语用生态研究陈倩著网络冒犯对他人具有伤害性和侮辱性,是网络公共空间常见语言暴力行为之一。本书基于道德秩序理论视角,揭示出网络冒犯违反道德秩序,产生人际疏离的负面语用效应,破坏网络公共空间的语用生态。因此,在网络交际中,公众也应遵循一定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闻一多 等《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诗词课》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是汇集名师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从诗、词两大类出发,精选历朝著名诗人、词人,诗派、词派进行讲解,分析透彻、以点带面,有助于读者多层次理解。
-
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创历程柴文华 康宇 王春辉“两创”即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本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从秦汉以来“五经”系统的建立,到近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的“双创”历程。 旨在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两创”的历程和经验,结合时代精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为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高参考。
-
科技自立自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著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和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机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的新起点上,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和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前进路径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书立足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讨论辨析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要义和重要内涵。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是形成符合科研规律、有效满足国家发展和市场需求、鼓励探索创新、开放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本书从科技力量布局、科技计划组织、科研管理制度、科研评价体系、科技转化机制、创新开放制度等角度系统梳理了我国当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并提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路径的相关建议。
-
英国人与英国精神〔英〕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肖宏宇 译没有人比奥威尔更能写出英国人的性格,他本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纽约书评》《英国人与英国精神》收录了乔治·奥威尔的《狮子与独角兽》《北方和南方》《关于民族主义的札记》《英国人》四篇文章。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冷峻的文笔审视英国人和英国社会,探讨了在战时与日常生活中英国人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以及英国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他用犀利的笔触描绘了英国人身上特有的气质,点出了英国制度文明的特点及应反思的地方。
-
谁是日本人赵坚日本有俗语“遥远的邻居”,其实日本就是我们遥远的邻居:虽仅隔一衣带水,却似远在天涯海角。日本很长时间都以中华为师,19世纪末近代化成功,中日关系逆转,在“爱恨情仇”之间跌宕至今。近代以来的日本介绍,笔头常带感情,不是喜爱,便是厌恶,此外就是不屑。本编所收随笔,为作者旅居日本期间,以平常心和平实态度观察的记录,主要发表于香港《文汇报》副刊与《澎湃新闻》“外交学人”专栏等。作者认为日本显远(距离),是因为我们不能辨识其近(现状),而把握其近,还得从远(文化、历史)入手,尝试通过厘清日本历史、文化和信仰诸大端,将“近”在眉睫的邻国展现于读者。
-
凝结时间的茶香裴战存,刘洋,段龙山 编本书以中国传统茶艺为创作素材,深入挖掘与阐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介绍我国历史悠久的千年古树茶的民间制作工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书中还设置了追根溯源、传承技艺、非遗名片、名词释义、拓展阅读、诗文链接等栏目,让青少年在领略工匠精神的同时,拓展更多非遗文化。
-
茶艺里的家国情刘延晖,孟庆旺,徐明辉 编本书介绍了中国非遗茶工艺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文化价值、现代传承等内容。通过“爱国茶”的故事以及茶人奋进事迹,让读者了解精巧茶工艺和灿烂茶文化,体会匠人精神。书中还设置了追根溯源、传承技艺、非遗名片、名词释义、拓展阅读、诗文链接等栏目,让青少年在领略工匠精神的同时,拓展更多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