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汉语词汇的流变张联荣汉语词汇伴随中华文化走过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如空气一般存在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因其司空见惯,故而少有人探究其辗转演变。本书即从词和词义、词义变化、词义关系、名称的新陈代谢、汉语词汇的变迁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简要概述汉语词汇从古至今的流变过程。这过程漫长悠远,其轨迹亦是纵横交错,正如流水汩汩向前,看似散漫无章,实则有源可溯。作者力图提供一个大致的线索或者说提示,引读者身临汉语言神奇有趣的世界,一窥汉语词汇的“前世今生”。
-
中西学门径书七种梁启超 辑,中山大学图书馆 编暂缺简介...
-
光阴一叶高鹏《光阴一叶——茶史两千年》分四个主要章节,从中国到世界,以茶为媒介,书写了一部人类文明史的独特篇章。本作以历史为脉络,根本性解答读者、茶人在品茶、谈茶时遇到的疑惑,类似“茶是否、何时起源自中国?”“以茶怎么代酒?”“唐代、宋代民间是不是像宫廷剧那样饮茶?”“‘茶马古道’在哪?”“日本茶文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中国?”“英国人真的是一开始就喜欢红茶吗?”“全世界这么多种茶究竟来自何方?”“茶道仅仅是如何泡茶吗?”“在未来,如何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茶”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本书以轻松的语言,真实、生动的茶故事为基点,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人群对获取茶知识的需要。初级茶爱好者,完全可以通过正文不到15w字,做一个茶领域的智者。以超过两百部史籍、数十家博物馆陈列为佐证,还原茶饮、茶事从无到有的过程。有意愿深入研究茶史的资深茶人,一定要关注章节后,总共将近3万字的注解。其中不乏年代久远的古籍善本,部分内容首次在茶书籍中披露。以中、日、英三语史料为依据,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国际茶贸易的观察,力求客观、翔实地反映茶在不同民族中的兴衰过往。
-
与神共宴[意]罗伯托-卡拉索《与神共宴》是一部重述、解读希腊神话的著作,以劫掠欧罗巴开篇,以卡德摩斯和哈尔摩尼亚的婚宴结尾,作者出入于种种传说以及荷马、奥维德、索福克勒斯的叙述,提萃出永恒的行为模式,揭示了历史意识和现代观念是如何产生的。
-
魔都上海的魔力与魔性熊月之 著1924年,日本作家村松梢风以错综迷离的世相称上海为“魔都”,“魔都”由此逐渐成为上海的代名词,家喻户晓。近代上海作为“魔都”,具有高度开放、无所不容,一市三治、各行其是,战时中立、长期和平,形成中外利益共同体等特性,并由此形成上海超强的集聚功能,助推上海超强的创新能力,造就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精神。当代上海城市精神,是近代上海城市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海史专家熊月之以学术为支撑,围绕魔都上海的种种特殊之处,深入分析了上述特殊之处的种种表现、形成原因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为推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打造全球性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历史依据和文化支撑。本书视野宏阔,史论融合,分析细致,见解独到,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在诸多上海史研究专著中独具一格。
-
厦门文献志陈峰,厦门市图书馆暂缺简介...
-
春山可望李蕾精选五位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王维、李商隐、李煜、李清照与辛弃疾,以“十首”为数量,用“生平”为线索,择“名句”做串联,将诗词解读和诗人生平相结合,解析作品中的文学内涵和情感底蕴,体悟古诗词的意象与文字之美,在字里行间回望中国人的传统情感表达和诗人文路。
-
感时应物应金萍、吕雯、陈煦、陈斌、杨朝迎本书立足浙江省内的二十四节气活动,选取特色鲜明、传统风俗保存完好的市、县或村镇作为样本,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将其整编成文,形成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意义的文字资料。全书共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每个篇章统领这个季节的六个节气,每个节气以一句最能体现其特点的诗词作为总括,内容包括节气的含义、节气的来历、相关节气前后时期浙江各地典型风景图片及对其的说明、相关节气时浙江各地的风俗和流传的歌谣等。
-
清代广州旅本[美]嘉约翰 著,[美]李国庆、陈垚 译这本小书,堪称19世纪的广州“旅游攻略”,其所记掌故饶有趣味。作者美国医生嘉约翰是一位曾在广州生活了40多年的“活地图”,不仅在书中介绍了广州及周边地区的著名景点与娱乐项目,还贴心地提供了交通、邮政、货币兑换等实用信息,更定制了一日游、多日游的旅游线路。该“旅游攻略”当时因大受外国游客欢迎,曾多次再版。书中所记旧貌,亦可与今日广州新貌相映成趣。
-
海派 第3辑陈子善,张伟秉承《海派》丛刊宗旨,内容立足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发生在以上海为中心并覆盖江南一带,体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要求原创、雅俗共赏,对某专题有独到见解。《海派》第3辑特色鲜明,亮点如下:1)纪念《海派》主编张伟先生。张伟于2023年初因病逝世。特稿收录张伟遗作《1925:半淞园画友合影照之谜》,详述其解开半淞园画友合影照之谜的来龙去脉;先生哲嗣张舒萌《翻开尘封的历史》一文,讲诉发现其父遗作过程。另辟“纪念张伟先生”专栏,通过各界友朋回顾与先生交往的点滴,真实再现海派文化研究大家的音容笑貌与学术涵养。2)名家日记书信与口述实录。收录文史掌故大家郑逸梅日记、翻译家汝龙与诗人吴奔星的通信五件,京昆大师俞振飞口述与梅兰芳惺惺相惜、切磋合作的往事,黎锦晖遗孀梁惠芳倾情讲述自己与黎锦晖相知相伴所走过的风雨三十年,均为第一手资料,让你眼前一亮,内容可读性强,文献价值大。3)名家话题与人物丛谈。探讨出版大家张元济与海派神韵的继承和创造;披露巴金的“吃饭”往事;梳理考证刘海粟的富春山水创作;探究徐朗西在黄山西海门上演人体写生“大戏”的原委与影响;回顾滑稽戏艺术家绿杨的艺术人生;再现奇女子“金闺国士”周錬霞的生活轶事;描摹香港海派作家何行的“上海大亨”印象,感受不一样的名家风采。4)文艺漫话亮点忆旧。披露关于创造社旧址的唯一文字记录;分析姚苏凤之所以成为民国“侦探小说第一人”的原因;考证庄学本与叶浅予的交游往事;考据展示小说林社《孽海花》的五个版本封面;挖掘徐霞村海派诗歌的艺术价值;解析关于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的最新史料;一览美琪大戏院创始人何挺然的影院版图,再现昔日海派文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