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研讨)会论文集马敏,李子林,张执均 主编本书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49篇相关论文,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讨论,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和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实现四个自信的促进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的重要影响,倡导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社会建设、人类社会长治久安。
-
摩尼教非汉语文书研究芮传明3世纪中叶,借鉴多种古代宗教文化的摩尼教创建于波斯,嗣后沿丝绸之路东传中亚、中国内地。其兴盛于唐代,宋代以降日逐凋敝,至今只有少量遗痕残留在东南沿海的民间宗教里。其兴衰与传播过程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密切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本书对多种摩尼教非汉语古文献做了详细译释和研究,语种涉及叙利亚语、中古波斯语、阿拉伯语、粟特语和突厥语等。首次较为系统地为中文学界提供了珍贵的摩尼教文献资料,也为摩尼教研究提供了若干具有启发性的新观点。
-
和顺图书馆耿达和顺图书馆位于中国西南边城腾冲,创建于1928年,是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在一定意义上讲,和顺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乃是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的历史缩影,甚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图景的集中呈现。就和顺图书馆自身发展而言,它经历了由私立图书馆到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功能也不断扩展延伸;就和顺图书馆与社会发展变迁而言,和顺图书馆的产生发展是与地方乃至国家甚至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把和顺图书馆作为一个“微观世界”来考察,即走进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内部,通过和顺图书馆这一“窗口”来探视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成发展的社会镜像,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通过对和顺图书馆经验事实的发现和解释,本研究论证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成机制与发展路径。和顺图书馆经历了从乡村内生型公共文化空间到行政嵌入型公共文化空间到共建共享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变:在自发生成阶段,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依赖于乡土社会的内部资源网络及其调适能力,主要是以立足乡土服务乡邦为宗旨;在政府主导阶段,政府通过政治嵌入逐步加强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管控,并按照事业单位体制进行管理。这期间由于政府借助一体化行政命令体系,建立起了科层式公共文化生产分配机制,资源向上集中。这虽然从体制上保障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有较稳定的经费来源,但同时也导致其“悬浮”于乡土社会,与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脱节;在共建共享阶段,政府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不断优化体系建设,增强文化治理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鼓励社会参与,重视各方力量的汇入与整合,建立各方联动的协同机制,提升了综合效益。本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成演进发展不仅依赖乡土社会自身的秩序生产能力,还依靠国家的制度供给和资源输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构要基于乡土社会、政府行为、社会资源、功能转型、民众参与等要素,只有乡村社会内部形成的自然性秩序与外部嵌入的建构性秩序有机耦合才能促进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健康长效发展。
-
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日]宇野常宽 著,刘凯 译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本书作者以本科课程讲义的形式将亚文化的发展史呈现给读者,内容覆盖面广,内在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从二次元动漫的成长讲到三次元偶像的成长,同时还探讨了亚文化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书中谈及了很多与宅文化相关的热门话题,在带领读者回顾热血青春的同时,也探索了亚文化发展背后的深意。
-
读书 破 内卷王召强身为高中语文老师的王召强,近年来在校内校外带着一群学生整本整本地阅读经典,积累了一批老少咸宜的经典导读课。在新著《读书破内卷》中,王老师精心择取11种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带着我们再次出发。小说、诗歌、散文,文学、历史,哲学、中西人文学科经典之作尽在网罗。深入浅出,穿梭于作家的时代与生活、思想与精神;旁征博引,从图书到影视,从传记到评论,打开多元的阅读格局。
-
文脉与根柢园歌 著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家意识形态重塑与民族复兴进程。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需要一种全民都能认同的意识形态,而中华文化正是各阶层、各宗族和各民族的核心价值和共享价值的有机结合的国家意识形态资源。只有坚守民族文化本位、传承文化价值,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本书以十一章之篇幅,溯源中国历代治理思想,同时也强调中华文化和其他文明之间的共享价值,以期坚定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
遇见众神崔莹 著希腊神话,被认为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摇篮和精神源泉,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宝库。这本书以22位希腊神话人物为主线,通过解读110位艺术大师,228件世界名画与文学作品,深度讲述希腊神话故事。其中包括众神之王宙斯、天后赫拉、光明之神阿波罗、爱神阿佛洛狄忒、海神波塞冬、战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战神阿瑞斯等奥林匹斯12主神和10位希腊英雄。本书以众神的人物经历和性格特征作为独特切入点,解读呈现希腊神话题材的后世艺术作品,涉及的主题丰富有趣,比如雕塑家呈现冥王抢亲,莎士比亚为何对大力神情有独钟,古希腊悲剧《美狄亚》和伊阿宋的关系,《拉封丹寓言》中对女神赫拉的呈现,酒神对尼采的创作产生的影响,诗人雪莱和拜伦对里拉琴的咏诵等,敏锐捕捉希腊神话元素给波提切利、委拉斯开兹、鲁本斯等艺术巨匠带来的创作灵感,揭示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艺术和社会等领域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本书引领你在现实生活中“遇见”众神,用触手可及的经典艺术作品,帮你打开认知,积淀文化底蕴,提升你的艺术鉴赏力。
-
我在颐和园修钟表故宫与颐和园古钟表联合修复室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其前身是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清漪园。清代皇家宫苑中的钟表等陈设统归内务府管理,因此颐和园旧藏的一百余块钟表实际上与故宫收藏的钟表基本同源,主要来源为进贡、定制和调拨。这些钟表的制作年代主要是十八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期,跨越百余年时间,制作国包括中国、英国、法国、美国等。故宫与颐和园古钟表联合修复室新作《我在颐和园修钟表》包括五大部分内容。// 颐和园钟表概述// 颐和园博物馆馆藏钟表简介// 颐和园博物馆馆藏钟表修复// 故宫博物院与颐和园古钟表联合修复室合作修复铜镀金升降塔钟纪实// 中国文物学会钟表专业委员会文物修复学术论文汇编
-
浙东文化通论张如安浙东文化是以浙东区域为其生发的舞台,有其自身的源流,但其形成和发展并不是游离于中华文化的主线之外,而是在中华文化演变发展的背景之下逐步展开的,并在中华文化的变迁中不断演变和重构,形成自己的文化形态,同时又顽强地保留了自身的区域性特征。浙东文化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区域文化之一。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讨论浙东文化的概念、发展模式、形成阶段、海外影响等,旨在作本体研究。下编撷取若干浙东优势文化,作专题性介绍。
-
文创IP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王田力本书对文创产品、文创IP以及文创IP的价值等概念进行详细界定,并且对游戏类文创IP、社交类文创IP、文艺类文创IP和影视类文创IP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划分。从宏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特征和产业发展对文创IP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文创IP价值评估方法,分别提出游戏类文创IP、社交类文创IP、文艺类文创IP和影视类文创IP价值评估思路和价值评估模型,并运用游戏类文创IP、社交类文创IP、文艺类文创IP和影视类文创IP价值评估模型进行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