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历史的针脚[英]克莱尔·亨特,黄克非 译针线和缝纫刺绣艺术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技能或艺术形式,也是历史的记述、文化的传承。衣着、旗帜、补钉和刺绣,是人们用来证明自身存在、表达情感的工具。刺绣大师克莱尔·亨特带领我们跨越几个世纪,穿越几大洲——从中世纪的法国到当代的墨西哥和美国,从新加坡的战俘营到苏格兰的家庭阁楼——记录了各大洲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以及他们是如何运用针线这门“语言”,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
中东欧文化蓝皮书茅银辉,蒋涌中东欧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板块之一,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近几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实现了实质性飞跃。双方通过构建“16 1”合作平台(目前已发展为“17 1”平台),先后于2013年:2019年分别发布了《布加勒斯特纲要》、《贝尔格莱德纲要》、《苏州纲要》、《里加纲要》、《布达佩斯纲要》、《索非亚纲要》和《杜布罗夫尼克纲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同促进亚欧互联互通,以及金融、贸易和文化的合作是现阶段重点发展的领域,而文化软实力是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等硬实力显著提高的同时,其文化软实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必将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起到中重要的借鉴作用。
-
陕西蓝皮书程宁博,王飞,王建康,王长寿《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23)》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撰的权威性研究报告,也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撰的“陕西蓝皮书”文化系列。本书共分总报告、宏观视野篇、行业报告篇、公共文化篇、区域报告篇和大事记六个部分。总报告全面总结了2022年陕西省思想宣传工作、社会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整体状况与成就,重点研究了陕西广播电视、戏剧演艺、新闻出版、文博事业、文学艺术等文化行业和十个地市文化的发展状况与特点,对“十四五”期间全省文化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分析和合理预测。宏观视野篇在宏观层面上围绕陕西省人民政府提出的30个重大文化项目实施情况、陕西明清时期传统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等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地调查和深入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建议。行业报告篇就“十三五”时期陕西电影产业发展、西安演艺集团改革及其对演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陕西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意见。公共文化篇对陕西公共文化中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时代“文学陕军”品牌建设、陕西三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发展、建党百年来陕西革命文化资源禀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区域报告篇主要从区域文化发展的视角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改进意见。
-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谭帆 等著《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以小说文体为研究对象,涉及“文体观念”“文体形态”“叙述模式”和“语体特性”等方面。全书对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整体状况及各种文体类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化了对古代小说文体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全书共分六编,“总论”以下五编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编“总论”从宏观角度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若干核心问题,如“小说”术语的演化、小说文体观念的古今差异、古代小说的叙事传统和“图文评”结合的文本形态等。第二编至第六编以小说文体的历史流变线索为经,以流变过程中重要的文体现象为纬,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探索了从先秦两汉到晚清民初中国小说文体的发展历程。
-
国际体育赛事遗产的成都记忆杨成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呼应成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创新实践。“把城市还给成都市民”不仅是一种竞争维度上的多元思维,更重要的是培育和建构一种市民参与的生活方式和多元的城市文化形态。 成都正依托经济增长、结构升级、人文特色、绿色发展,重塑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等效应,积累国际体育赛事举办的经验与赛事遗产,加速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大跨步迈向国际体育赛事名城的构建。 成都通过筹办众多国际体育赛事,有利于城市生态、人文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广成都世界赛事名城的标志性符、标志性建筑等。挖掘成都国际赛事记忆的内涵,展现地域风情、发扬体育精神、提升国际影响力、凝聚民族精神、彰显文化底蕴以及塑造城市形象、打造体育产业品牌,是国际体育赛事遗产的成都记忆瑰宝。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大型赛事的成都名片、赛事遗产:成都体育文化的“延伸 ”、体育赛事:成都体育文化的“脉络”、国际赛事物质文化的活态传承、 国际赛事精神文化的城市凝聚、国际赛事运行的城市保障等。
-
神话九章杨庆存本书重点研究和整理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女娲炼石补天”“曦和御日”“嫦娥奔月”“羿射九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牛郎织女会天河”等八大传说,并总结了“‘神话’的‘神圣化’与‘人性化’”规律。除了对神话的传世文献加以规范,以增强其逻辑性与严谨性,并阐释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尊道贵德”的三大核心理念之外,作者还通过梳理神话在历代诗歌中的传播状况,为我们展现了神话如何影响和塑造中国人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本书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对于探讨人类文明发展轨迹与文化发展规律来,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革命与图像汤晓燕 著作者历时七年,收集整理了3000多张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图像,通过与文字档案材料进行细致对比研究,对图像中呈现出来的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力求从原始图像资料中探寻当时的政治斗争、民众心态与时代特色,刻画出“另一个大革命”或曰“图像中的大革命”。
-
世说体小说体例演变研究齐慧源 著本书以《世说新语》及后世受该书影响形成的“世说体”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史”为脉络,以作品为点,紧扣“演变”,从“世说体”小说创作脱胎于子、史叙事传统论起,直至当代人的“世说”情结,系统、精密地梳理了“世说体”小说概念生成与发展流变概貌,勾勒出《世说新语》续仿作品在历史上接受、演变的轨迹。依托版本、评注、批序跋等文献资料,在时代文化背景的观照下,从传播方式、接受特点等方面对历代重要的“世说体”小说进行了深度剖析,考察小说体例上的承变特点、个性差异,挖掘其文化层面的具体成因,从而揭示出“世说体”小说这一特殊文体历史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规律,也论证了《世说新语》对后世文人笔记体小说创作的深远影响及其经典化意义。
-
如何看懂一座博物馆?陈晨本书使你了解博物馆,构建属于自己的博物馆观赏指南,懂得一些博物馆行业内的相关要点。使读者了解它的历史背景、组织构成、展品类型;了解博物馆的特色展览如何从筹备到孵化完成,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如何从策划到形成课程面世,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又是怎么从IP授权到上架成为商品的……本书可以拉近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极具科普价值。
-
上海文化建设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 ;黄坚 等著本书在充分利用档案文献、报刊资料、专访、回忆录等丰富史料及吸收近年科研新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对1949年至1966年间党领导下的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事件和重要成果进行系统的观照和研究,力求深化对这一时期上海文化建设历史的认识,并为今天我们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