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文化精神赓续与传播曹劲松本书从文化精神的主体建构入手,着重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创生两个方面,结合文化产业的价值传播与文化赋能城市及其精神庚续,展开系统性研究。同时,结合南京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在地域文明体演进中文化动因及其格局的个案研究,建构起文化精神庚续与传播的城市实践路径。本书注重学理建构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体现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相统一,把握文化公益性与产业性内在关联,对满足人民文化需要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有机统一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
-
名家与红楼梦研究高淮生本书主要讲述包括蔡义江、胡文彬、吕启祥、张锦池、周汝昌、刘梦溪等学者研究《红楼梦》的历程,展现出红学研究的演变与传承。作者采用“学案体”方式论述,文稿的形式较为活泼,兼具了学术性与可读性。作者撰述本书稿的初心在于讲好每一位“名家”与《红楼梦》,尤其是与《红楼梦》研究的故事,从不同侧面“昭传”所述“名家”的精神格调和为学旨趣。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法律与文化政策比较研究魏晓阳本书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政策、产业、人才和市场等文化发展要素为研究对象,探讨欧美文化经济发达国家和亚洲、非洲等新兴文化经济体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世界文化产业强国的发展之路,总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道路与模式,从中探求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的普遍规律与特殊现象,为我国文化产业和事业治理提供经验与借鉴。
-
高职酒店数字化人才培养探索张萍本书尝试从行业视角出发阐述酒店业转型的现状与路径,并分享高职酒店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主要从酒店行业的角度描述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关键变量以及转型路径;第二部分联合数据调研分析公司,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行业中典型的职业岗位群及其人才需求、任务能力等展开分析,明确数字时代下的行业人才需求;第三部分主要记录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专业近年来在酒店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实践。
-
故乡记忆贾滕本书以“国家—民间”关系为主线,探讨近代以来社会转型对传统农区村落文化共同体演变产生的影响;探讨村落场域中,文化“主体”的适应性反应以及文化主体行为模式的改变导致的村落文化共同体变动机制;以一个传统农区典型村落百年变迁为个案,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在场与村落文化主体行为模式的变化情况以及村落文化共同体的解构与重构历程,进而提出当代村落文化共同体的重构策略。
-
天上的街市刘士林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不断深入推进,江南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江南文化的许多独特品性构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基础,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本书以“江南诗性文化”为精神内核,结合历史与现状,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江南城市圈若干城市的文化精神,为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提供了价值阐释与建设思路,对当下城市发展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张勇 主编本书收录张勇、李平、侯宏堂、项念东、李伟五位教授近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内容分为三编。编《儒道释文化的多维解读》,以儒道释三教关系为视角,采取个案解析与宏观探索相结合的方法,既从微观上探讨韩愈、柳宗元、朱熹等人的儒学特色及刘勰、湛然居士对三教关系的理解,又从宏观上探讨道教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二编《现代学术传统的文化诠释》,探讨梁启超、陈寅恪、钱穆、余英时、岑仲勉等近现代学者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作性诠释而建构现代学术体系的路径与方法。第三编《中国诗学传统的现代省思》,以现代眼光、史学意识、哲学思维审视“诗言志”“佛教诗学”“诗史”“诗学考据学”等诗学问题。
-
红色江淮 光辉记忆方潜生开展红色建筑、革命遗址的调研,是“存史、资政、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的一项重要举措。安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是一方红色的热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谱写了壮丽的安徽篇章。本书根据“安徽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编写,介绍安徽省市级及以上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涉及曾发生在安徽地域的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的故居、旧居、活动地,重要事件,重大战斗遗址,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或墓地等,通过对红色建筑、革命遗址的介绍及阐述勾勒出安徽红色文化的发展脉络。
-
对外汉语常用形声字的语音特点研究万凯艳形声字自小篆后成为汉字的主体,在现代汉字中也占到了优势。但是,在造字之初它们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后许多字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多又非一种原因导致。因此,厘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用形声字的历时变化规律和原因将使对外汉语教师指导形声字声符表音和不表音的缘由,让老师对这些规则谙熟于心,并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于教学环节中,是本书写作的初衷,毕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才能熟练运用。为教师答疑解惑,也是在间接地为教学和学生服务。本书分为形声字与声符的共时语音特点研究和历史演变特点研究两方面。本书试图通过形声字的语音的演变研究探索建立和完善对外汉语形声字的语音理论和方法。本书先以《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为研究对象,抓住形声字声符示音的基本原则,从声符与整字的语音关系入手,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它所收录的1895个形声字加以统计分析,对声符与形声字的判定、数量、结构关系、语音关系作静态描写。
-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多层分析冯学芳本书分析了15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中国文化。物质文化层面的分析基于《生活秀》《茶馆》《游园惊梦》和《红高粱》四部作品分别所描绘的小吃文化、茶文化、旗袍文化和酒文化,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入手展示不同地方的生活百态、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在行为文化层面,通过对《平凡的世界》《呼兰河传》《边城》《许三观卖血记》四部作品中的民风习俗、节日庆典、生活状况等方面的考察展示中国人的勤劳、质朴和自强不息的性格特征。制度文化的改变清晰地反映了在社会变革面前人们的态度、选择和应对,进而更清晰地体现他们的精神风貌。具体而言,《家》《人生》《蛙》三部作品展现了普通大众对制度变革的推动和适应。精神文化是文化稳定的层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荷花淀》《京华烟云》《活着》《围城》四部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刻画着中国儒家、道家和佛教等传统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