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壮锦纹饰研究路琼 著本书以壮锦纹饰为研究对象,立足在纹饰这个小点上,通过民艺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艺术形态及文化归属进行调研和分析,希望能够以此去窥探蕴含在传统民间工艺美术背后的文化:壮锦纹饰的分类是怎样的?有什么艺术特征和美学内涵?壮锦纹饰有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有没有壮乡民族民间文化的地域性特点?是否有了新的发展?是否需要创新?壮锦纹饰承载着壮族的风俗、习惯、信仰、情感、价值观,记录着传统农耕生活方式与文化状态。研究它,无论我们采用历时性的眼光还是共时性的眼界,都能够透过壮锦纹饰的艺术特征及现象,去分析织锦编织与纹饰之间存在的技术性表达、材料性表达、色彩性表达的关系,去论证纹饰与服装物用之间存在的审美性、装饰性、实用性的关系,去探索纹饰与社会发展的关联并追寻那艺术特征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
梁漱溟和他眼中的中国梁漱溟,(美)艾恺(Guy S. Alitto)《梁漱溟和他眼中的中国》套装将与梁漱溟相关的两本书:《*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和《我们从何处来?——梁漱溟晚年口述》精选组套,旨在给读者提供多个视角认识梁漱溟。《*后的儒家》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艾恺先生的成名作,也是海内外一部研究梁漱溟的专著,书中深入考察了梁漱溟的成长背景、思想发展轨迹、重要社会活动,并将之置于世界性反现代化思潮的大背景下予以解读;《我们从何处来?》是梁漱溟与艾恺教授的对话实录,书中侧重于梁漱溟在20世纪上半叶重要历史人物的交往,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中西交流的独特文本。
-
中国西北文化史李清凌 著本书按照中国西北文化发展的脉络,将之划分为远古时期西北文化的萌芽、五帝至周代西北文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五帝至周代西北文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秦汉时期的西北文化、魏晋十六国北朝西北文化的演进、隋唐五代西北文化的繁荣、宋夏金时期西北的文化、元明时期的西北文化、清代西北的文化八个阶段,将各阶段西北文化放置于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西北地区学术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史志和社会风俗等展开论述,并对西北文化发展的特点进行提炼。该研究对认识中国西北文化发展脉络、演变历程、区域特色、发展规律等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著本书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丛书”之一。南翔小笼馒头是江南名镇南翔镇代表性的名点,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历经岁月的洗礼,现已成为上海的美食大使而家喻户晓。2007年,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市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14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稿共分六章,从南翔小笼馒头的百年历史、传统技艺、江南韵味、小笼文化、小笼逸事、名点名师出发,以丰富的史料和珍贵的图片追溯南翔小笼馒头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历史、成因、特色、发展和传承。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
数智魔方“上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丛书”编委会 编著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这种背景下,杭州市上城区积极开展了人工智能时代学教方式转变的实践探索,组织编写了《数字魔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上城探索》。本书从顶层设计阐释、数字化课程实施、教学方式转型、数字化学习环境搭建、评价体系构建、数字校园建设等方面展示上城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果;全面梳理了上城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介绍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从课程、课堂、学习、评价、校园和治理各个侧面,打造教育数字化转型数智魔方的具体做法。
-
中国近代大学研究院所的兴创发展陈元暂缺简介...
-
中国乡土教材编写工作指导手册苑利,毕瑞 著乡土教材来自我们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可以说,它与我们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它会告诉我们,我生长在哪里,我生长的这方水土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势?这方水土又是如何养育了我们,我们又当如何利用好这个优势,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思想的启蒙是从脚下的这块土地开始的。让他们了解自己生长的地方,就能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根;就能让他们在面对家乡时,心生欢喜;就能让他所经历的童年故事成为他人生中用不翻篇儿的话题;就能让每一个孩子,以乡土为傲,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而这个家园,就是我们的故乡。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便是一部再好的统编教材,也无法将一个民族历经几千年才积累下来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内涵都统统呈现出来。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处理好有限的篇幅与无尽的中华文明这对矛盾呢?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就想到了乡土教材。当时先贤们的想法很简单——爱祖国,就要从热爱自己的故土做起;爱人民,就要从热爱自己的家乡父老做起;爱传统,就要从热爱自己的本乡本土的乡土文化做起。他们相信,一个热爱乡土的人,一定会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人民。因为说到底,乡土教育就是一场“培根”的教育。根深才能叶茂,一个不了解家乡的人,就是一个无根的人,这样的人终究不会真正长大。中国乡土教材发展的历史不过百年,而乡土文化却延续了数千年。并不庞大的乡土教材,承载着厚重而丰富的乡土文化,成为千千万万个青少年的必学内容。之后,这些文化再由孩子传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一来,不仅是有乡土教材的孩子们学到了乡土文化,没有教材的大人们也会通过孩子之口了解到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就是这样,在慢条斯理中获得传承。于是,无论年老还是年少,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在不断地从乡土中获得力量与滋养。这样,我们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不论走了多远,不管走到哪里,都会不忘来时路,亦不忘故土。也许,乡土教材的意义就在于此。
-
数字经济推动文化治理创新研究师晓娟,孔少华 著暂缺简介...
-
中国大运河文化汶上县干部政德教育中心编《中国大运河文化》一书从大运河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探讨出发,围绕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变迁、运河水工科技、漕运制度、大运河沿岸城市、运河民俗与非遗、运河区域的重要家族与人物、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运河等七个方面对中国大运河文化进行丰富、全面而深刻的解读,让读者能深入理解运河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本书主要面向各级干部,旨在打造济宁干部政德教育之大运河文化方面的专题教材,进而服务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干部为政之德”。
-
贵州苗族手工艺在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张思华 著《贵州苗族手工艺在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分为七个章节:首章,相关内容概述介绍;第二章,贵州苗族手工艺概述,对贵州苗族手工艺的区域分布进行了统计汇总;第三章,贵州苗族手工艺梳理,详尽地介绍了贵州苗族常用手工艺,并对其使用工具、材料、技法都进行了论述;第四章,贵州苗族手工艺图案与文化,对图案中蕴含的苗族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第五章,苗族手工艺产品设计方法与流程,探索了手工艺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方式;第六章,国内外经典案例,从国内外成功的工艺、文化现代转型案例中吸取经验第七章,苗族手工艺产品设计现代应用实践,以作者团队近年来的主题创作作品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