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中华文化系列讲座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编中华文化学院是一所面向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友好人士,以中华文化和中文为主要内容的学习、研究、交流的高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善的教学设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中华文化学院以培养中华文化、中文、艺术、外国语等高层次教学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中华文化学院欢迎来自海内外的朋友!
-
广东九章黄树森 主编本书部分作者对广东的精彩评语苏东坡:岭南户户皆春色。梁启超:中国各部之中,其具国民之性质,有独立不羁气象者,惟广东人为最。孙中山:吾粤之所以为全国重者,不在地形之便利,而在人民进取心之坚强,不在物质之进步,而在人民爱国心之勇猛。苏曼殊:广东人有天然媚外的性质。鲁迅:革命的后方便成为懒人享福的地方。潘光旦:不能不佩服他们的奋发有为。胡适:革命策源地的广东尚且守旧如此。林语堂:复南下而至广东,则人民又别具一种风格。钟敬文:为什么偏偏生长在这文化落后、蛮缭旧邦的岭南呢?老舍:广州真是了不起的好地方!金庸:我也是岭南文化的一分子。由黄树森主编的《广东九章———经典大家为广东说了什么》,精选名家笔下有关广东、广东人、广东事的散文、图画,分门别类地把它们编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小单元之前缀以“编者题记”,表达编者的理解与看法。《广东九章———经典大家为广东说了什么》力图全面地展现广东,包括山川、地理、民族、民系、历史、人物、信仰、方言、风俗、饮食、服饰等。全书分“潜伏的争议结”、“奇崛的生态圈”、“文化的基因谱”、“潮流的风向标”、“耀眼的星光道”、“激荡的正气歌”、“绚丽的风俗图”、“山水的映像志”、“世纪的鲇鱼行”等九章。广东现象:全球化视野下的历史审视与现实定位广东,似乎总在争议中前行,也总在争议中先行。在前近代,在中原人看来,广东是蛮荒化外之地,可是地远事自奇,广东还是成了一个争议的话题。广东物有奇珍,许多人一方面视广东为瘴疠之畏途,另一方面又欣羡并认为凡自广东归者必携奇珍,比如马援南征北归,携了一袋薏米,大家都以为是珍珠。后来有皇帝干脆把一些穷官员流放到广州,让他们捞一把以改善生计。广东成了中原人掠夺珍宝和财富的上选之地。如此,就引出了著名的贪泉故事,仿佛人粤官僚之贪,是饮了贪泉水的缘故。可是,饱受掠夺之苦的广东人,由于没有话语权,反被认为生财容易,连苏东坡都这样认为。是的,广东人很早就有重商传统,早在汉代即与东南沿海一些国家进行海上贸易。可是,要知道,在造船与航海技术不甚发达的古代,海上讨生活谈何容易?由于没有话语权,广东人就这样在中原人的争议中,以其坚忍、勤劳与智慧,默默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后来,大批中原移民进人广东,其中又多为前朝遗民,他们开辟荒山野地,勤耕苦作,保守宗风,虽不求言,而忠勇义烈,每传于外。而这种移民传统与开辟的精神,也使广东人较早就开拓与移民海外。所以,当近现代海洋文明和海洋世纪来临时,广东社会经济独领中国,政治文化也出现新气象。突出表现在广东逐步成为了革命的策源地,同时也成为了旧势力、保守派群情汹汹的中心。而在内陆争议未了不可了之际,海外却在热烈探讨广东在全球经济,乃至政治、文化布局中的地位,并投来赞叹与欣羡的目光。比如,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惊呼:“可能世界上没有一个地点在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形势上比广州更优越。”国内也有少数硕学大家如陈寅烙,以如炬目光,预言“中国将来恐只有南学。江淮已无足言,更不论黄河流域矣”。或许在种种争议以及因此形成的阻力当中,广东失去了早日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机缘。由此出现了许多对于广东的反思和责难之辞,而反思和责难之中,也包含了信任与期待。形势真是比人强,当改革开放时代到来时,广东没有辜负世人的信任与责难,他们紧紧抓住了时代机遇,赶上了时代列车,二十多年,一直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并努力争做全球视野下的区域中心;在其他诸多方面,也力争成为某些层次的中心。这就是广东在全球化视野下,历史发展轨迹中的现实定位与追求。
-
神秘的海底雾笛于青春天,海边下大雾的时候,于小岛就被那断断续续的雾笛声吸引住了。他站在栈桥的最前端,两只大大的眼睛紧盯着被大雾遮盖着的海面,想要从神秘的大雾背后,找出那个在雾里不断叫着的海牛。海底雾笛是什么?海牛又是什么样的?它吃什么?咬人吗?小岛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个没有见过面的海牛。【作者简介】于青,山东青岛市人。山东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主要作品有:人物传记《张爱玲传》、《季羡林传》;学术专著《苦难的升华》、《黑夜的潜流——女性文学新论》;论文集《没有时间的快乐》;作品集《最后一炉香》;长篇小说《上海绝唱》等。其小说作品以语言纯净、情感纯粹、故事纯美著称,别具一格。现居住在北京,国家公务员。 《神秘的海底雾笛》是作者首部儿童文学作品,构思新颖独特,想象奇妙有趣,语言优美清丽,充满童真童趣。【内容提要】小岛和丹娃为了寻找海底会鸣叫的“海牛”,与家人不辞而别,悄悄进入一百多年前德国人侵占琴岛时修建的地下通道。两个孩子在海底经历了一系列奇遇,用机智和勇敢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发现了扑朔迷离、异彩纷呈的海底世界,而且意外地遇见三十年前失踪的小岛的叔叔海波。海波叔叔在海底生活了三十年,神奇的海底环保站就是他和去世的泰瑞教授一起建造的。尽管海波叔叔非常想家,非常思念他的爸爸和妈妈,然而他还将继续一个人留在海底……这是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作序并推荐的一部少儿科幻小说,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用海洋生物做电线,用电鱼、电鳗、潮汐等资源建成海底电脑系统,还有激光列车,等等。这些“新概念”充满了科学和创新精神,大大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而其独特的构思,环环相扣的情节更是引人入胜。
-
持不同性见者张念本书着重在当下文化热点的分析、阐述和批评,关键词集中在身体、欲望、资本、消费、商业化、权利。女性主义批评是本书的重点部分,作者从中国文化经验出发,对男权文化中心以及男权文化的权力结构,做了深入细致的阐释,充分展示了一个女性主义批评家锐利、准确、有力的批评风度。同时作者还将眼光投向大众文化领域,挟裹具体、零散、混乱、感性的文化经验向思想的深度挺进。 整部作品呈现为先锋理论和经验表达的和谐织体,将本土经验作为理论分析的对象,或者将先锋理论还原成我们紧张的现实感,冷峻而富有激情,希望这本主题性很鲜明的批评文集,给你带来不一般的阅读体验。
-
人间世圣严法师圣严法师的《人间世》通过六十一篇短文,以极其通俗浅易却又充满智慧的文字来为世间男女释疑解惑。圣严法师是国际知名的禅师、教育家、学者、作家,特别重视戒行的提倡、禅修的实践、知见的厘清,且以精湛的佛学义理,配合健康浅易的修持方法,指导禅修。作者“自序”说,写此书“目的是让社会大众,都能有突破各种挫折阻碍的勇气,也有接纳各种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意见、不同立场的雅量,并且发起自利利人作无限奉献的大悲愿心,使得生活在这个地球村中的每一个人,大家都能转大好运”。因此在《人间世》里,从新时代的宗教观到心灵与环境的对话,从勇敢面对挫折到生活的指引与生命的智慧,圣严法师都能以平易易懂的话语来叙述与说理,娓娓道来,直到你豁然开朗。人世间总有许许多多的无常,世间人总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圣严法师以深刻的观察,平易的智慧文字为世间男女释疑解惑,引你走向圆满的人世间。本书从禅的角度阐述道德伦理,推动心灵环保,提升身心品质,获得安心喜悦!纷繁复杂的人世间,充满了挫折与疑惑。世间人总是离不开烦恼,你不惹烦恼,自有烦恼来惹你。无论男女,在爱情或事业上,在工作或生活中,在与周遭人事的互动关系中,都难免要碰上烦恼事,难免不顺心不如意,难免彷徨苦闷忧郁焦虑。
-
也无风雨也无晴张焱孔从洲是个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他。 ——毛泽东孙从洲在“西安事变”中立了大功!关押审查、打倒他,要我知道,报毛主席批准!——周恩来 孔从洲将军生于1906年,卒于1991年。孔从洲仍任城防司令、负责西安城防,指挥警二旅和炮兵团!……时间己到,发信号弹开始行动!你们军中有异党分子活动吗?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中将。又曾是国民革命军中的著名抗日将领。他在“西安事变”时任西安城防司令、亲身参与了事变全过程,是“西安事变”的功臣之一。他曾被蒋介石单独召见,也曾在泾阳接待周恩来、朱德、林伯渠、邓小平一行。毛泽东一直关注这位抗日将领,亲自指挥他部队中的中共党组织,建国后多次与他会见交谈。他是我军教育战线和军事科研技术装备工作的具体领导者,他还是我军首倡电子战研究,建立电子对抗部队的发起人之一。他是毛泽东的亲家翁!他是军人眼里威赫的将军,更是亲人眼中慈祥的父亲与外公。他在晚年以历史见证人的历史责任感向中共中央、邓小平写信建言,使得他所在的国民党革命军在抗日战争的功绩得到公正的评价,改善了幸存下来大批指战员的晚年生活。他有着传奇般的精彩人生,而在八十五岁谢幕人生时所要得到的却仅仅是安心告别这个世界,无愧生者的期许和对死去亡灵的承诺!
-
人类的当务之急张广天著理想作为永不到达的未及,需要你作为个体一人做事一人当!“爱情,在法国是一部喜剧,在意大利是一部歌剧,在中国就是一部相声”、“爱情就是从第三者到第四者到无数者”、“一切以浪漫为开始的爱情都将以恶心为结局”,这些格言式的台词,夹杂大量的形体表演,都像是作者心中对爱情恐惧的外化。具体大于一般,自己先于理想,行动带领选择,目的服从手段——这一版《切·格瓦拉》演绎了切·格瓦拉一生的经历,从他作为医生、战士、革命者、领袖和情人的角度,以史诗般的磅礴和诗歌般的抒情以及若干轻松时尚而机智幽默的场景,使切·格瓦拉这个传奇人物的动灵复活在剧场的方寸舞台上。与上一版相比,这次的演出中少了激烈的指责和激化的矛盾,取而代之的是在畅通的气脉之中荡漾着的宽厚与仁爱的情怀。这就是集体主义后的理想现状。张广天告诉大家,选择孔子是因为他在中国很有影响力,也就是说虽然中国人中有少少没有看过他的书,每个人却都在一定程度上按他的思维方式做事,从某种角度说,每个中国人都是孔子。张广天说:“我是带着善意在看我们的历史,在《圣人孔子》中我反映了今天很多中国的现实,虽然这些都是用漫画手段来描绘的,但剧中的那些人就是我,也是其他中国人。不论如何,我是爱他们的。”
-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李御宁等著这是一部韩国人撰写的关于日本的著作。20年前,当人们为日本成长为经济巨人赞叹不已、甚至“倾倒”之时,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透过日本社会中许多文化现象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缩小”见长、以“缩小”意识为本性的日本人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生为”具备的这种才能,最终达到了“以小取胜”、“以优制胜”的目的。可以说本书是通过文化表象对社会深层问题进行透彻分析的一部耐人寻味、颇有教益的书,它不仅对一般读者了解日本社会、日本文化能起到启蒙作用,而且对较高层次的人文学者和对日本有兴趣的各类科学工作者也会有所裨益。
-
我在美国当警察2石子坚 著《我在美国当警察》面市以后,主人公石子坚的婚姻一下子被推向崩溃的边缘。随后,也正是本书彻底修复了这个即将支离破碎的家庭。《我在美国当警察2》是畅销书《我在美国当警察》的续本。作者在美国打拼的传奇经历以及在家庭情感上的坎坷,引来无数关注。本书讲述的是这个三口之家的生命航船,是如何从风平浪静的渤海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太平洋,虽被吹得千疮百孔,但却仍未沉没,终于又平安驶回出发地的故事。异国文化的洗礼和美国警校的锻造,使石子坚脱胎换骨。为支持丈夫,东华放弃了优越的银行工作,追随丈夫到美国,用柔弱的肩膀扶助丈夫支撑这个家,盼的就是丈夫学业有成后一家人回国,苦尽甘来。然而,她等来的却是无尽的悲伤:丈夫想留在美国当警察,而东华却由于语言文化的障碍,像当年知青盼回城那样盼回国,夫妻就回国还是不回国的问题争吵了十七年!本来温馨和睦的三口之家,闹得犹如三国鼎立,婚姻家庭都走到了彻底破碎的边缘,小狗Baby竟成了三方交流的纽带。这是一个既非中国,也非美国的马拉松式婚姻,谁都不承认自己有错,又都认为自己对这个家做出的牺牲最多。点燃丈夫跨出国门导火索的竟是一天也不想在美国呆的妻子,而最后决定回国的却是一心要留在美国的丈夫……
-
原来论语可以这样读王文特关于《论语》的书,就像馒头,咬了第一口,就知道味道怎么样(有些书像包子,要咬到馅了才知道)。《原来论语可以这样读》是这样解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学习了又经常复习,不也是令人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我讲课学生听不明白,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孔子说:“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人之为人,不是为了人家了解自己,人家不知道对我没什么损失,没什么好担心的。人,难就难在知人。《出师表》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知人与否,小则关系自身,大则关系国家,知人需要经验,更需要时间,存了“患不知人”的念头在心里,才能讲究有素,才能慎终如始。王夫之说:患己知之不早,则屈学以阿世。患忌知之不早是古今通病,好多人学就是为了求人知己,那么我想他阿世则阿世矣,真学问是很难学到手了。孔子说:“人的本性很相近,由于习惯影响不同而相远了。”这一章孔子不论性,只是强调要慎其所习,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性善是孟子的说法。孔子说性比较含混,他说:“人之生也直”,我相信这是孔子说性。毛主席说:“在阶段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级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