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中国的人心与文化朱建军《中国的人心与文化》是朱建军教授以心理学的眼光来解读传统文化、以人心利弊来检阅传统文化的收获之作,中国传统文化被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解剖开来,“心理学家看文化,首先看的是人心”。中国文化源流,道为其本,儒法影响最大;法家是支兴奋剂,效果显著,但伤身;儒家败坏后成为精神枷锁,仁爱之树上结着恶果累累。按照赢政的思路,韩非就是一只教老虎本事的猫,既然他不小心连上树都教给老虎了,老虎自然就要先吃了这个老师。吃了老师,也符合老师的教导,可以说是交给老师的一个好答卷,也是对老师教学有方的一个奖赏。 ——青出于蓝而杀死蓝提倡好女不嫁二夫,背后更主要的动机是让忠臣不事二主。女人对婚姻的坚守叫做贞节,而男人对君臣关系的忠实叫做气节——两者都是“守节”。因此,文化让女人守贞,背后的目的上让男人“守贞”。文化谴责女人的失节,正是为了避免男人的失节。 ——“从一而终”对谁有好处两千多年来,有一个官始终没有离开过中国的官场,那就是“贪官”。为自己而贪污腐败,我们都知道是不道德的;但是为家族为团体而贪污腐败,则往往能得到大家的同情。贪官污吏的恶行,固然不都是“仁爱”的结果,但是“仁爱”这棵树上,是有可能结出贪污腐败的果子的。 ——贪官:都是仁爱惹的祸如果你不能坐怀不乱,那最好就不要坐怀。如果你不能抗拒诱惑,那就不要靠近诱惑。西方民主国家,不是要求官员都做柳下惠,在权力不受约束的前提下能够廉洁自守,相反是要加强监督的束权力。把所有人当作不能抗拒诱惑的普通人看待,正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诱惑:柳下惠和美女的故事
-
品中国文人1刘小川 著《品中国文人1》的作者原为小说家,在对这些文人和历史的讲述中也融入了文学的笔法,展现出作家雄厚的笔力、丰富的艺术再现力和广博的人生阅历。中国历史漫长而丰富。中国很早就有记载自己民族历史的优秀传统。《品中国文人1》尝试着从中国历代大文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演进,还原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真况。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炉,同时也注入了作者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
-
致青年朋友钱理群本书所收录的文字,都是近年来我和大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与交流的产物和记录。我最感欣慰的是,这样的对话与交流,无论是青年大学生,还是我自己,都没有感到有什么障碍;每次演说、通信,都达到了我所期待的生命的互动。我们彼此都有很多收获。《致青年朋友》是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与大学生们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的产物和记录,收录了钱先生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十六篇演讲以及与青年人交流的五十通书信,他饱含着生命的激情,孜孜探寻社会的出路,苦苦求索生命的真谛,为广大青年朋友开启广阔的精神空间。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告诉青年朋友怎么才能避免“外在的黑暗转化成内心的黑暗”,怎么才能面对黑暗,却唤醒内心的光明,永远活出生命的诗意与尊严。生命中有许多顺应我们生命本性的东西,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生命的无穷乐趣,当你“以婴儿的眼睛去发现”这个世界,拥有“黎明的感觉”时,学习探索的乐趣可以使人进入一种忘怀的境界,甚至可以超越生命。我们需要开创一个大的生命境界。他还告诉我们,在这个不仅完美的世界中,在这个处处充满物欲诱惑却让人精神委顿的现实世界中,青年应该有怎样的担当。今天的中国不能没有梦,而青年人又应该从那里开始出发?青春是美丽的,大学犹如我们人生的盛夏,在大学里,我们要收获三样东西――知识、友谊、爱情。在大学期间要打好专业知识的底子,更要打好精神世界的底色。我们要对社会、历史、民族有所承担,也需要对自我的生命有所承担,要担此重任,我们必须在“苦痛的沉默”中“沉潜十年”,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和境界去应对复杂的现实和人生。他相信这个时代的青年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
一个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望于江湖 著《千字文》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作品,作者周兴嗣是一名古代公务员,他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进行排列组合,鼓捣出了一篇音韵谐美、朗朗上口的四言长诗。从这一千个字中,能够看到中国文化的完整轮廓,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为袖珍的百科全书。来自东北那疙瘩的望于江湖,充分发挥东北人的小品幽默和搞笑功力,用别开生面的历史典故和八卦段子解读千字文,引人人胜,是学生,老师,上班族,家庭主妇,退休在家的老人随时随地可以享用的生活调剂品。这是一个速成的社会,从填饱肚子到赚钱致富,从家居清洁到美体塑身,都有捷径可寻,如今连看上去难以接近的国学也有一本让人很快上手的书,而且可以让你在一气呵成的轻松阅读之后,昂首挺胸地对外宣布:我终于读懂了中国最深奥的一千个字!
-
寻觅中华余秋雨 著《寻觅中华》一书,系统的表述了余秋雨先生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除了一篇文章之外,其他所有的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全书230千字。一路上写的书已经不少。由于读的人多,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盗版狂潮。作者的书在国内的盗版本,早已是正版本的十倍左右。前些年应邀去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演讲,馆方非常热情地把他们收藏的作者的中文版著作一本本推出来向听众展示。但是,作者与妻子不得不苦笑着交换了一下眼色,因为推出来的大多也是盗版本,想必购自中国大陆。其中还有不少,是盗版者为作者编的各种“文集”。因此作者觉得不应该再麻烦这些盗版者了,决心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出版物。更何况,重访文化遗迹时所产生的新感觉需要补充,很多当时漏编、漏写的篇目需要加入,不少自己已经不满意的文章需要删削。为此,作者花费不少时间等待以前出版的那些书的合约到期,然后不再续签,让全国各地正版书市场上作者的专柜“空架”了很久。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以前的文章进行大幅度的改写,又增补了不少关及中华文化基本经络的文章。这样就构成了一套面貌崭新的“文化苦旅全书”。其中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关中国的路程,第二部分有关世界的路程,第三部分有关自己的路程。眼下这本《寻觅中华》,系统地表述了作者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任何一部真正的历史,起点总是一堆又一堆的资料,终点则是一代又一代的感悟。这是一个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史,作者锻铸了它,它也锻铸作者。书里边的文章,除了一篇之外,都没有在以前出版的书里出现过。
-
摩挲大地余秋雨 著一路上写的书已经不少。由于读的人多,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盗版狂潮。作者的书在国内的盗版本,早已是正版本的十倍左右。前些年应邀去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演讲,馆方非常热情地把他们收藏的作者的中文版著作一本本推出来向听众展示。但是,作者与妻子不得不苦笑着交换了一下眼色,因为推出来的大多也是盗版本,想必购自中国大陆。其中还有不少,是盗版者为作者编的各种“文集”。因此作者觉得不应该再麻烦这些盗版者了,决心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出版物。更何况,重访文化遗迹时所产生的新感觉需要补充,很多当时漏编、漏写的篇目需要加入,不少自己已经不满意的文章需要删削。为此,作者花费不少时间等待以前出版的那些书的合约到期,然后不再续签,让全国各地正版书市场上作者的专柜“空架”了很久。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以前的文章进行大幅度的改写,又增补了不少关及中华文化基本经络的文章。这样就构成了一套面貌崭新的“文化苦旅全书”。其中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关中国的路程,第二部分有关世界的路程,第三部分有关自己的路程。眼下这本《摩挲大地》,精选了原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里那些著名的篇章,这次对每一篇都进行了改写。书的后半部有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生态的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
-
西风不识字薛巍 著薛巍的书话在信息与观念这两个向度上给人以极大的满足。他既能含蓄地点明《屠猫记》与国内轰动一时“虐猫事件”间遥远的连缀,也会顺便告诉你法国民俗中“猫”在性、巫术、偷情,乃至新婚礼上的种种隐喻;他会告诉你使女作家玛里琳•约翰逊因《先上讣告,后上天堂》一书而被中国小资熟知、追捧,也会顺便拆穿《经济学家》杂志虽极少为仍健在人世的名人预写讣闻,可如此念头他们并非没有。该刊一位编辑就曾坦白:“我一直想让政治版的编辑提前写写玛格丽特•撒切尔,可那个编辑就是不干”……对可怜的单语种阅读者而言,薛巍的书话是最好的矫正和调剂。
-
上流女孩当如是困困 著《上流女孩当如是》是一本肤浅的社会学著作,也是一本深刻的流行文化报告。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和文学化的语言来关注和评点西方名流、电影、文化事件与时尚。揭密了流行影视作品的台前幕后花絮,撤掉名流身上的权力光环审视他们的前世今生,消解了时尚制造的浮华与喧闹。面对一个上演着激烈冲突的舞台,作者扮演了冷静的旁观者和报道者角色,同时也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与观点,热烈,讥诮,幽默,并富有情趣。这是一本“高级八卦”。
-
中国为什么不高兴贺雄飞 主编当一帮具有民粹主义情结的“老愤青”为了迎合许多愚昧的老百姓而再次炮制出《中国不高兴》这样的“精神鸦片”时,再次激发了中国人虚伪的自大狂心理。正如一位中国学者所言,《中国不高兴》推销的是一种病态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形式虽然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健康的和病态的。健康的民族主义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病态的民族主义则常常自恋及排他,具有“暴发户心态”,妄想充当世界的领袖,缺乏一种真正自信、包容和博爱的能力,是一种变态的流行“病毒”。真正高兴的是那些“掌勺者私分大锅饭”的既得利益者和操控股价房市的“幕后黑手”,当大多数人还看不起病、孩子还上不起学时,中国的市民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真正高兴的是那些挥金如土、狡兔三“窟”、天天有饭局、夜夜上歌厅,一言九鼎的某些腐败分子,当天灾多发、矿难频发、疫情滥发,许多老百姓求告无门时,中国的农民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真正高兴的是一大堆帮忙、帮闲文人和艺术掮客,当他们合伙炮制着妄想使人“变成一头快乐的猪”的一个又一个娱乐大片和“一句顶一万句”的伪劣之作时,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真正高兴的是那些“吃了原告吃被告”的某些法官和律师,而当大多数人被野蛮拆迁逼得走投无路而只能进监狱或打官司,但仍然遥遥无期或面临“躲猫猫”的危险时,许多“杨三姐”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