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江湖丛谈连阔如遗著本书是我国现今仅存的一部客观而又比较全面地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籍。作者连阔如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艺术家。20世纪30年代,他以云游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长篇连载《江湖丛谈》。1938年由时言报社结集出版,共三集。这本书除了介绍北平天桥、天津三不管等地的变迁以及艺人小传、艺人生活状况外,还以大量的篇幅着重记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江湖行当的内幕以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劝诫人们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由于作者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他同江湖上的一些人又有很深的交往,所以他能透彻地了解江湖内幕,并勇敢地将它书写出来,公之于众,且该书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真实可信,因而颇受读者欢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连阔如(1903-1971)原名毕连寿,号仲三。笔名云游客。北京人。1927年的时候拜李杰恩学评书,擅说《三国》、《东周列国志》、《西汉》、《东汉》、《隋唐》。精通历史,对陈寿的《三国志》倒背如流,家藏各朝代《三国演义》的版本有四十余种。与历史学家过从甚密,细心研究,对三国演义中大小事件,各个人物加以点评,恰到好处,书中的诗词歌赋背诵讲解。曾参加过北平市的曲艺工会。1933年开始在天津的《时言报》、《民声报》、《立言报》上发表评书小说《西汉演义》等。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北平、天津等地说书,并开展广告业务。曾应尚小云的邀请,为荣春社排演全部《东汉》说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戏剧界艺人讲习班主任委员。创立前门箭楼大众游艺社,自任社长。1951年任赴朝鲜慰问团戏曲服务队大队长。归国后多次到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科学院讲学。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少数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曲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常任理事、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等职。连阔如的评书章法严密、嗓亮音宽、气魄宏大,尤重讲评,并著有《江湖丛谈》一书,记录了北方江湖艺人和平民市场的大量资料。其《东汉》的打功、《水浒》的民俗、《三国》的讲评,成为"连派"评书的三大代表。被喻为“既有学者风范,又有诗人气质”的一代评书大师,创立了以说史为主、自成一体的连派风格,一直享有“净街净巷连阔如,家家户户听评书”的美誉。
-
钟鼓楼刘心武著暂缺简介...
-
吸血鬼传奇(英)蒙塔古·萨默斯著;韩杨,刘群译作者简介萨默斯虽然主要生活在二十世纪,他的观念却属于那之前的年代,这一点曾使当时的许多评论家都感到好奇和震惊。生活中,萨默斯觉得自己似乎是一个从十八世纪逃出来的避难者,但是他的有些观点似乎比那个时代还要古老。他认为自己在编辑整理吸血鬼的资料时,就好像许多中世纪的学者那样,感觉接触的并不是一些遥远的异国传说或者迷信,而是令人震惊的事实资料。任何一个对吸血鬼的传奇故事感兴趣的人都会听过蒙塔古·萨默斯这个名字。他因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所著的作品,而一举确立了自己在吸血鬼研究这一领域里的权威地位,并保持至今。《吸血鬼传奇》(1928年)这本书细致地阐述了吸血鬼现象及其相关结果,向读者娓娓道出了民间有关死亡和吸血鬼的诸多传说。此书涉及范围之广,论述程度之深,至今令其他著作也只能望其项背。本书内容是基于1928年出版的《吸血鬼传奇》一书,并对其进行了一些删减后形成的。这样做既不是为了改变原文的风格,也不是为了改变原文的基调,仅仅是想让它更加简洁明了一此。而且事实也证明这样做是完全有必要的。在现在的版本中,萨默斯的论证思路看起来更加清晰流畅,而且他的哥特式风格也十分切合这样的主题。本书的文字都是萨默斯的原话,只是删掉了一些脚注、无关的描写、过多的实例以及那些过于详细的文献参考资料(还有很多逗号,他似乎喜欢在句中随意地使用逗号,就像在上面随意地洒盐一样)。
-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奥地利)利奥波德·萨克·莫索克(Leopold Von Sacher-Masoch)著;胡正娟译本书自1870年首次出版以来,被翻译成24种文字,再版数十次,他的思想在后世被奉为“莫索克主义”,由此产生了现代心理学中一个著名的概念——“性受虐”。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给予此书极高的评价。 小说讲述了一个为爱受虐的故事,它为我们刻画了一位一心想实现自己爱情幻想的主人公萨乌宁。萨乌宁是一个欧洲贵族,他爱上了美丽的旺达,觉得表达自己爱慕之情的最好方式就是受她的奴役。旺达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差役”,并给他起名为格列高,然而,她认为格列高的爱对她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小说描述了萨乌宁的情感妄想,以及在冷酷无情的旺达身上所找到的“理想的”性爱方式。在这个忧伤痛苦的爱情故事里,作者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萨乌宁不同于常人的性倾向,并全景再现了他与他的理想伴侣——旺达之间的真实情感历程。 一百多年来,作者萨克·莫索克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穿着裘皮大衣的维纳斯》被认为是继法国作家萨德之后的情色经典之作。作者将生活哲学和情色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痛之爱”和“爱之痛”进行了酣畅淋漓而又精致入微的描绘。
-
其实你不懂广东人叶曙明著广东人的典型性格,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没有喊冤连天,没有作气急败坏的争辩,而是在一片责骂声中,一方面默默地与SARS病毒奋力斗争,积极与其他疫区分享“抗炎”经验;大家并不怨天尤人,工照开,学照上,街照逛,生活如常,井然有序;另一方面,由广东省人大迅速通过立法,要求“公民应当养成文明、卫生的饮食习惯,不滥吃野生动物,预防动物传播疾病”。这就是广东给全国人民的一份答卷。互相埋怨并不能解决问题,与其把臭氧层骂出一个大洞来,还不如做一点有用的实事。广东人深明这个道理。然而,尽管如此,针对广东人的谩骂并没有停止,反而惹来更多气势汹汹的质问:这条立法为什么不是“不吃野生动物”,而只是“不滥吃”? “不滥吃”并非严谨的法律术语,说了等于没说。是不是广东人在SARS之后,仍然死不悔改,还要继续吃野生动物?有一位网友在网上愤怒地叫嚷:“都是因为广东人的滥吃才给我们带来了这场泼天大祸,他们现在还不思悔改。自己找死死了活该,不要连累全国人民呀。”一时巨炮冷枪,弹如雨下,广东人满身都是窟窿矣。广东人以“不滥吃”代替“不吃”,恰恰是务实态度的体现。说从此不吃野生动物,纯属自欺欺人,海洋鱼类也是野生动物,你能说从此不吃吗?从立法的角度看,如果“不准吃”与“不滥吃”都是难以操作的话,那么,宁愿采用防御性的“不滥吃”,好付采用进攻性的“不准吃”。这样更符合立法的精神,也更能维护人们既有的权益和秩序。2003年的SARS事件,不仅在医学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在研究社会文化时,也可以成为一个经典案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北文化的种种差异,看到广东人特殊的族群性格,看到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
-
红底金字刘仰东著《红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的作者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引用古罗马时期一个诗人的话:“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这也正是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们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那个年代,正处在轰轰烈烈的时代,政治气候风起云涌,对于当时的成年人来说,回忆所引发的,常常是带有反思意义的沉重话题。而对于当年的孩子来说,则不尽然。他们的生活中,尽管也甩不脱“各项政治活动”,受到那个时代或多或少的影响和感染,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没有真正开始涉世,除了形式上必须履行的义务,是不可能身心完全卷入一场政治风潮中去的。当年的孩子回忆当年的生活,自然有他们自己的视角,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喜怒哀乐,与成年人是两码事。本书再现的,正是这样一个视角。
-
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马明博,肖瑶选编《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以“文化名家话佛缘”为主线,精选了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思想家等众多名家说佛性、谈禅趣的精品佳作六十余篇。篇篇珠玑,字字性灵。从孙中山、鲁迅、老舍、弘一、丰子恺、叶圣陶到当代的文化大家季羡林、赵朴初、费孝通、张中行、黄永玉、周国平等,无一不在用生命的体验去书写对佛的感悟与理解。文人如朱自清、沈从文、金庸、余秋雨、贾平凹的文章从佛的人间性书写佛与人的关系,韵味隽永;学者如熊秉明、梁思成、费孝通、冯其庸的文章则从专家的视角,细述有关佛的建筑、雕塑、艺术之美,博大精深。阅读这些名家之作,可以真切地体味到佛教文化的博大与深厚,也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别致的情趣、别致的境界。
-
巴黎的盛宴(法)达恩·弗兰克(Dan Franck)著;王姤华译《巴黎的盛宴》一书向读者描述了1900年至1930年间,来自世界各国的一大批艺术家在当时的世界艺术中心巴黎的艺术创作与生活。他们集中居住在位于塞纳河两岸、面面相对的两座山丘——蒙马特尔和蒙巴那斯,他们改变着自己的生活,重新创造着艺术和艺术语言。作者以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料和生动活泼的写作手法,将读者带回到过去的塞纳河两岸。他们推开“洗衣船”和“蜂箱屋”的绘画作坊,目睹了毕加索、阿波利奈尔、马蒂斯、苏丁、莫迫利呵尼等艺术大师充满灵感的创作。正是因为他们的天才想像和创新,才使得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达恩·弗兰克,法国小说家、电影和电视剧作家。1953年出生,巴黎索邦大学社会学毕业。从事文学创作二十多年,出版发行了《一位姑娘》、《离别》、《猫小姐》、《疯人墓地》.《分手》、《裸卧》.《夜行女》、《孩童》、《世纪之爱》等十多部作品。1980年;其作品《希腊的初一》荣获小说头等奖;1991年,《分手》又荣获勒诺多文学奖,该作品不仅被翻译成十七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发表,而且被拍摄成电影。
-
其实你不懂广东人叶曙明著揭广东人的老底,“广东人没文化”、“广东人无商不奸”、“广东人情薄如纸”……其实你不懂广东人 广东人的典型性格,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没有喊冤连天,没有作气急败坏的争辩,而是在一片责骂声中,一方面默默地与SARS病毒奋力斗争,积极与其他疫区分享“抗炎”经验;大家并不怨天尤人,工照开,学照上,街照逛,生活如常,井然有序;另一方面,由广东省人大迅速通过立法,要求“公民应当养成文明、卫生的饮食习惯,不滥吃野生动物,预防动物传播疾病”。这就是广东给全国人民的一份答卷。 互相埋怨并不能解决问题,与其把臭氧层骂出一个大洞来,还不如做一点有用的实事。广东人深明这个道理。 然而,尽管如此,针对广东人的谩骂并没有停止,反而惹来更多气势汹汹的质问:这条立法为什么不是“不吃野生动物”,而只是“不滥吃”?“不滥吃”并非严谨的法律术语,说了等于没说。是不是广东人在SARS之后,仍然死不悔改,还要继续吃野生动物?有一位网友在网上愤怒地叫嚷:“都是因为广东人的滥吃才给我们带来了这场泼天大祸,他们现在还不思悔改。自己找死死了活该,不要连累全国人民呀。”一时巨炮冷枪,弹如雨下,广东人满身都是窟窿矣。 广东人以“不滥吃”代替“不吃”,恰恰是务实态度的体现。说从此不吃野生动物,纯属自欺欺人,海洋鱼类也是野生动物,你能说从此不吃吗?从立法的角度看,如果“不准吃”与“不滥吃”都是难以操作的话,那么,宁愿采用防御性的“不滥吃”,好付采用进攻性的“不准吃”。这样更符合立法的精神,也更能维护人们既有的权益和秩序。 2003年的SARS事件,不仅在医学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在研究社会文化时,也可以成为一个经典案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北文化的种种差异,看到广东人特殊的族群性格,看到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
-
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渊源谢承仁著《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渊源》稿是系统研究和论述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史的学术著作。作者积多年研究和教学之经验,运用丰富的史料深入地讨论了这个十分复杂和充满争议的历史课题。书中对于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学派,诸如儒家、墨家、法家、以及佛教、道教、玄学、经学都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评述;对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尽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