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北京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心通过5五位传承人及周边人员进行采访,对被采访人的口述资料进行整理,完整讲述了传承人人生经历,包括学艺经历、传承人的家族或师承关系以及对传承人的从艺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全面呈现了非遗项目的实践与传承,体现出非遗的精神内涵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进行相关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本套书采访的5位传承人分别是:绣花鞋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冠琴、北京刻瓷传承人茅子芳、海淀扑蝴蝶传承人刘炳焕、门头沟龙泉务童子大鼓传承人宋永田、“厨子舍”民间宴席制作技艺传承人舍增泰。
-
中国符号袁红兵 著本书介绍了中国建筑的起源、奠基、发展、成熟、高峰与现代化探索等几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并梳理了中国各个朝代从都城到地方城市的主要建筑。读者可通过该书了解中国古建筑之美, 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敦煌吐鲁番文献里的俗语词研究黄幼莲敦煌吐鲁番文献是华夏文明内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结晶,在这里汉文化不仅与各少数民族文化交汇、融合,而且其自身的各种思想潮流也在不断调适、整合。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打开以后,数量多达7万余件的古代写本重现于世,其中包括大量佛经和语言学资料。这些敦煌文献足以改写中国文学史,并极大地推进汉语言研究的进程。作者通过对敦煌吐鲁番文献中的俗语词进行考证和研究,挖掘出这些俗语词与现今闽南话的联系,证实了文献中的部分俗语词仍保留在闽南方言中,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文明的交流和变迁历程。
-
人文化成[中国当代]吴宝麟礼是天地运行的常法和人类生活的恒道,根植于伦理关系、祭祀仪典、道德实践中,发挥着沟通天人、协和人我的作用。理想的雅乐则传达礼的精神,凝结着宇宙整体和谐、人际协调互动的旨趣。礼和乐代表着先民自尊、自律、敬天、爱人的追求,是古代文明两大砥柱,也为当下社会人生提供深广镜鉴。《人文化成:礼乐文明的理想指归》围绕“礼”“乐”“文明”“教化”等文化关键词展开,深入浅出地勾勒礼乐的起源、实施与功用,彰显礼乐文明活生生的样态与亘古弥新的生命力。
-
昨日之城黄伟林由于历史的原因,桂林承担了那个年代全国抗战文化中心的角色。桂林文化城的故事,实际上是那个年代中国文化人的故事。存在于1938至1944年的桂林文化城,既是昨日之城,它述说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历史;也是今日之城,它启示今日中国人文化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进程中的意义;更是未来之城,它将那种支持中华民族打败侵略者的文化力量传承、传播到未来,让国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进程中焕发出源源不断、历久弥新的创造力量。
-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新论李颖科本书立足中国文化遗产特性和中国传统的审美崇尚与价值取向,紧扣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客观审视划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思想与实践发展演变历程;对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作出与学界完全不同的学术思考与认知;创新性研究提出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理念;重构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原则;全面系统地厘定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目的、任务及路径选择,并进一步阐释论证了新时代保护发展文化遗产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职责担当。
-
前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暂缺简介...
-
半井斋治史随笔邱捷本书系作者发表的与历史题材有关的文章辑录,多数发表在《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文史纵横》《近代史研究》等报刊。本书充分依据历史资料,如《杜凤治日记》《广东七十二行商报》《香港华字日报》、清末澳大利亚出版的华侨报纸等,撰成的文章短小精悍,文笔生动,注重知识性、新颖性和可读性,目的是向普通读者讲述历史故事,传播、介绍历史知识。书稿内容多与广东、广州历史文化有关,对于宣传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岭南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
倜风味修尚茶究竟是文化还是科学?本书从风味的角度重塑茶文化,不同于传统茶文化,茶风味文化是化学文化;从植物、资本、历史、基因、地理、文化的角度入手,引入“风味科学”和“风味文化”;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系统梳理了茶风味的线条和肌理,简明扼要地厘清了风味的科学性,避免太专业的术语,让大多数人能够看懂、明白,为全书奠定理性的风味基础;从文化的角度让茶风味文化娱乐化、趣味化、实用化、全球化,普及并创造新的茶风味文化,为茶业发展插上新的臂膀。
-
单读25 同窗林桂枝、杨京京这是一本妈妈与女儿共同完成的书。她们一起读了十几本书,聊各自的感受,没有说教,没有叮咛,是一场富足的精神盛宴。这样的对话、交谈,自然、坦率、毫无芥蒂,没有一方要说服一方,而是完全自由平等的交流,相互启发、又彼此独立。书中所涉话题极为丰富,从生与死、人对自我的认知、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到精神自由、权力和财富、性与爱……几乎囊括了我们生命的基本命题。阅读,让我们用不同的眼睛,看见对方的世界;阅读,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长久美好的关系,是我们一生可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