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戏曲演进史曾永义《戏曲演进史》是曾永义教授以剧种的演进为骨架,参照诸多文献资料与底本,编成的鸿篇巨制,全面阐述了中国戏曲的演进过程,被认为“完善了一代之学的内涵和外延”,是该领域的标志性著作。本书包括两大部分:“金元明北曲杂剧编”之第十四章至十五章以及“明清南杂剧”。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金元明北曲杂剧编”第十四章“北曲杂剧之余势:明初宪宗成化以前百二十年作家作品述评”、第十五章“周宪王及其《诚斋杂剧》 ”、第十六章“北曲杂剧的尾声:明中叶至清代名家名作述评”。“明清南杂剧”部分:“序说”、第一章“明清杂剧之著录”、第二章“明清南杂剧演进之态势”、第三章“明中期南杂剧作家作品述评”、第四章“明后期南杂剧作家作品述评”、第五章“清顺康间南杂剧、短剧作家与作品述评”、第六章“清雍乾间南杂剧、短剧述评”、第七章“杨潮观及其《吟风阁杂剧》”、第八章“清嘉道咸杂剧述评”、第九章“清嘉道咸杂剧述评”、附录“清嘉道咸杂剧述评”“清嘉道咸杂剧述评”。
-
湖湘文化通史朱汉民 主编《湖湘文化通史》由《上古卷》《中古卷》《近古卷》《近代卷(上)》《近代卷(下)》五卷组成,全书共计300万字,系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为总主编,王兴国、万里、肖永明、向桃初、吴仰湘、陈松长、陈先初、王勇等知名专家学者为分卷主编的项目撰写组组织撰写。初版于2015年,本次增补修订,除了校正错讹,主要补充了近十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并在湖湘文化与中华道统的关系方面做了更深一层次的阐述。本书是一部地域文化通史类的大型学术专著,“湖湘”系指现代湖南省行政区的空间范围,故而把这个空间范围内产生、发展、交流、演变的文化现象均作为考察研究对象。本项目强调该区域的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形态的连续性与差异性,即上古的部族文化、方国文化与中古、近古的区域文化形态的连续与演变。本项目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两个层面:既包括思想观念形态的学术、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也包括心理风俗层面的礼俗、风习、工艺、社会心理等,还注意二者相互影响的关系。本书也涉及物质文化,如上古的新旧石器、青铜器等,但偏重其中所体现的精神文化,即物质文化中所体现的宗教、艺术、科学、道德等方面的思想观念。本书系统梳理了自先秦迄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湖湘文化的萌芽、发展和成型、壮大的全过程。全书共分五卷:1.上古卷:先秦湖湘地域文化如先秦湖湘地域文化发展阶段与特征(旧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青铜器时代文化、楚文化)、先秦湖湘地域文化发展模式与动因、先秦湖湘地域文化与中原的交流、先秦湖湘地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中古卷:秦汉—隋唐时期湖湘文化的形成包括社会变迁人口迁徙下视域中的湖湘文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湖湘文化的形成、秦汉—隋唐时期湖湘文化的特征、秦汉—隋唐湖湘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的互动。3.近古卷:宋元明清湖湘文化的振兴包括文化重心南移与湖湘文化的振兴、儒释道综合与湖湘道学的文化意义、宋元明清湖湘文化的成型与特征、宋元明清湖湘文化的文化交流、宋元明清湖湘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4.近代卷(上):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包括近代湖湘文化崛起的原因、近代湖湘文化发展的主要发展阶段、近代湖湘文化的主要特征、近代湖湘文化与中国近代文化。5.近代卷(下):近代湖湘文化的发展与展望包括近代湖湘文化的发展脉络、近代湖湘文化的各个领域的成就和特点、近代湖湘文化史的基本特点、近代湖湘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等。本书是迄今为止对湖湘文化从形成到发展、演变的过程最全面也是最权威的分析总结和评述。它的面世不仅可以填补当前湖湘文化研究的空白,同时,更将以它独立的学术思维和史学逻辑影响未来学者对中华地域文化的研究探索。
-
中国人的文化常识课聂震宁暂缺简介...
-
古人的文化沈从文《古人的文化》为沈从文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随笔集,以“古代文化”为主题,本书内容涵盖古代扇子、镜子、玉石、陶瓷、 玻璃、动物图案、 服饰、书法等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古代文人生活、百姓日常生活、文化娱乐种种方面,可以说从细节见古代真实生活的情形。《古人的文化》从作者谈论的物质生活样式中,可以更真切地触摸古人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内涵。作者对中国古人物质生活的探寻,不喜浮华,不大而无当,无火燥之气,平和简略,从容淡定,可见出其对世间生活的深挚之情,和对文化传统的自爱之心。
-
裙子的文化史[法]乔治·维加埃罗 著,刘康宁 译这是一部关于西方裙装的历史,也是一部女性逐步从衣着规训中解放的历史。各时代的民俗风貌和性别定位决定着其服装风格。裙装除了能够反映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外,其对女性身体的束缚也在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规训等方面有所体现。从中世纪到19世纪,依靠如裙撑、束胸衣、腰带、诸坚固材质等辅助,裙装塑造着女性的身体形态,以符合不同时代对美的追求;直至20世纪,女性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裙装开始为女性身体服务。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裙装的变革,直观地体现在线条和廓形的变化上,由僵硬、纤细、“装置化”逐渐走向舒适、便利、性感。这变化与各时代女性的自我表达、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同频同步。从裙装的历史中,可以一窥西方社会审美趣味的变迁,也能够一览西方女性是如何一步步找回身体、明确自己社会地位的。
-
石上众生萧易本书从石窟创造者供养人的角度对巴蜀石窟重新解读。所谓供养人,是指提供资金、物品或劳力开凿石窟的人。本书分为初入、生莲、大佛、乱世、梵音、涅槃6个章节。作者寻访了大量四川、重庆荒野中的石窟,并对石窟进行分期,勾勒出不同时代的造像题材与风格,第一次将视角放到供养人上,揭示石窟供养人的希冀、哀伤、欢喜,往往会决定石窟的题材。作者通过对巴蜀石窟题记的解读与辨识,找寻出近百位供养人的故事,通过他们的故事,串联巴蜀石窟的脉络,还原其生活与时代。四川石窟艺术的题材、艺术的变化与供养人的身份有直接关系。本书从历史文献和碑刻中对其进行梳理,通过对不同时代供养人身份、地位、情绪等方面的还原,勾勒出每个时代的风貌。
-
藏书家 第25辑王路 主编《藏书家》(第25辑)秉承刊物一贯宗旨,刊载文章26篇,分年度书志、书界人物、文津茶座、天禄寻踪、雪泥鸿爪、版本鉴定、书海披沙、缥缃闲话、海外书情、馆藏故事等栏目,收录有关藏书知识、藏书家访谈、藏书家遗迹寻踪、版本介绍等方面的文章,兼顾学术性和趣味性;记载爱书人访书的辛苦、读书的痴情和藏书的乐趣,从而展现爱书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追求。读者能从随笔式的文章中体味到读书的乐趣,提高品位,并能藏以致用。
-
唯情与理性彭小妍欧洲启蒙时期,有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同时也有休姆与卢梭的情感主义。而《唯情与理性》探讨的五四时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旨在说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并未在全球情感与理性的永恒辩论中缺席;五四知识分子在认识论层面上承接先儒、启发后进,与西方古今哲学相互发明,与新儒家根植于五四的人生哲学一脉相承。
-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钱乘旦、陈晓律在世界各国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平、渐进、改革为主要特色,其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就在这平稳的现象之下,英国经历了深刻的、惊涛骇浪般的社会变化。它率先闯进现代文明的大门,走进现代社会,它开创了现代经济与政治制度,其科学与文化发展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英国是现代化的开拓者,它的开拓永久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这种剧烈的变动与沉稳的路径,如何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书即追溯这种文化模式的形成机制,从中寻找带有普遍意义的历史启示。
-
国际汉学译丛张西平 著本书下设三个栏目:西方早期汉学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文史研究,共收录译文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