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
铁血旅顺湾徐焰 著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上,日俄战争改变了三个国家的历史命运,某种程度上“为三个帝国敲响了丧钟”。大清帝国的腐朽无能被开始觉醒的中国人进一步认清,几年后辛亥革命就将其推翻。俄罗斯帝国经此一败根基出现动摇,国内反沙皇专制主义的浪潮高涨,十几年后罗曼诺夫王朝就被终结。“大日本帝国”以赌博式的开战取得胜利,又滋长了敢于再冒险发动战争的野心,最终因疯狂侵略走向崩溃。日俄中这三国的命运变化,又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想了解20世纪的世界史,就不得不了解日俄战争。
-
趣言太白阴经王凤翔 著《太白阴经》有明代毛晋《汲古阁藏书》抄本、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印本等多个版本。其中,清代道光年间钱熙祚《守山阁丛书》刊本最善。本书即以《中国兵书集成》所收清代钱熙祚《守山阁丛书》影印本为基础,参考其他版本,缀释成书。本书对李筌其人其事、《太白阴经》其书及《太白阴经》中“人谋上”“人谋下”“杂仪类”“战具类”“捷书”“药方”等卷篇根据李筌所论和个人所见进行了探讨解读,省略了“预备”部分。“杂仪类”的“相人篇”“相马篇”诸篇及“杂占”“遁甲”“杂式”等卷因带有唯心、不科学的内容,故不做深入释读。
-
趣言吴子兵法赵英,杨娜娜 著《趣言(吴子兵法)》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品读兵典”,侧重于对兵法原旨的阐释与解读,以便读者对《吴子兵法》的基本精神和兵学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下编为“谋略运用”,主要是以吴起指挥的经典战例作为载体,深入分析《吴子兵法》在攻齐、击秦、南平百越、北并陈蔡等战争中的具体应用,使兵法在生动的战例中成为鲜活的存在,以助益读者领会兵学智慧的独特魅力。创作过程中坚持“言从史出”,既做到言之有据,旁征博引,又纵横千年,贯通古今,复原历史真相,探究军事规律,寻觅兵学智慧。
-
东西方视域下第一次十字军战争研究王向鹏 著本书是国家社会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东西方视域下次十字军战争研究”(18FSS009)的终成果。国外学术界十字军研究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军事史研究与政治、文化及其他领域研究相割裂、缺少互通的痼疾。成果尝试以更为宽广的视野,注重整体宏观的把握,从地中海东西两个区域、三大文明的视域之下重新审视这场战争。不是单纯陈述史实、研究军事,而是以十字军及其军事为焦点和抓手,广泛辐射到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力求全面展现这个时代西欧封建社会及地中海东岸发展演进中的主要特征。成果的结构并非线性,设立多个相关联专题,有机联系,形成逻辑,综合阐述。此外,还注意了文献资料的细致筛选、比对,将前沿研究与历史文献恰当结合。成果既涉及微观研究,诸如军事的领导、管理和组织,武器装备的形制和演进,战场战术及攻守策略,后勤补给、信息传递和情报作战,也有大量宏观视角的观察和探讨,如西封建社会与封建军事军制,阵营合作与战争格局战略,战争中的交往等等。成果中的大量内容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观点上力求实现一定突破,即便是一些诸如军队数量和武装的传统问题,也尽量追求视角的创新和联动,追求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适当带入全局思考。
-
联合国维和行动问题研究王洪海联合国维和行动设立72年来,确保行动安全始终是联合国对出兵国/出警国的庄严承诺。当前,受冲突形态变化,经济冲击和跨国犯罪等因素影响,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风险环境更加多元、更加复杂和不稳定,对维和人员的威胁日益突出。本书围绕联合国维和行动安全这一主题,对概念阐述、关键要素、解决框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力求通过研究,为联合国维和行动安全问题提供行动安全化的参考。
-
现代欧洲的基础[英] 埃米尔-赖希(Emil Reich) 著1756年“七年战争”爆发以来,伴随着一系列大事件,现代欧洲的政治和文化现状逐渐成形。《现代欧洲的基础》逐一阐述这些大事件的历史内涵,其中拿破仑事件处于核心位置。在拿破仑以前,欧洲一直缺乏向心力,统一欧洲的梦想不切实际,每每成空。虽然拿破仑也未能取得成功,但从来不曾有人像他这样如此接近一统欧洲的目标。
-
血沃宝岛本书编写组 编台湾岛内的革命斗争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两岸长期隔绝,特别是当年地下斗争的残酷性、特殊性、复杂性,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台湾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高尚情操和牺牲精神,一直鲜为人知。为还原历史真相,缅怀为追求人民解放而在台湾英勇牺牲的革命先辈,弘扬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了本书,披露那一段尘封的历史,呈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台湾同胞为争取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展现革命先辈为实现初心使命而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英雄事迹,揭示革命先辈的坚守与忠诚、苦难与斗争、奉献与牺牲。这对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激励两岸同胞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祖国统一进程继续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兵学通史白立超,刘忠,孙建民,邱剑敏,魏鸿 ... 著,黄朴民 编《中国兵学通史》(全七卷)对中国兵学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演变轨迹、主要特征、重要地位与文化影响等进行全景式的回顾、梳理与总结,重点考察与揭示中国历史上的代表性兵学著作、诸子论兵之作、重大战争中所反映的兵学基本原则、四部典籍所蕴含的兵学思想要义及其对中国兵学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并对影响与制约中国历史上兵学发展的基本要素,如武器技术装备、军队体制编制、作战样式与战法、军种兵种构成与变化、军事训练与军事法规等烛隐甄微,胜义迭出。 该书是中国兵学探索方面的最新成果,为我国新时代军事理论发展和国防事业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借鉴。分册简介: 《中国兵学通史-先秦卷》 白立超黄朴民 著 先秦是中国兵学的高光时刻,为后世兵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谓“后先秦者,不能遗先秦”。 该卷厘清了先秦兵学从“竞于道德”到“逐于智谋”再到“争于气力”的发展脉络,深入考察了该时期代表性兵书蕴含的兵学要义,对先秦兵学的开创性地位做出了科学总结。《中国兵学通史-秦汉卷》 黄朴民 著 秦汉兵学有三个显著转变:由“争天下”向“安天下”转型;由以作战指导为中心向以治军建军为侧重过渡;由兵儒学术体系分殊向兵儒思想观念融汇嬗变。中国兵学文化由此呈现出鲜明的“大一统”精神风貌。 该卷紧扣秦汉兵学“实用理性”这一中心命题,对该时期兵学思想的要义及其兵学史地位分析总结,见解独到,可谓一卷在手,尽识秦汉兵学文化风流。《中国兵学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刘 忠孙建民 著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兵学发展南北碰撞激荡融入新活力的时期。 本卷突出三结合:结合战争类型与历史发展趋势,考察战争对于国家统一的意义;结合军事理论与战争实践,反映该时期战略运筹和用兵谋略的时代特色;承前与启后结合,着眼该历史转换期的时代特点,考察兵学发展的前后联系,展现兵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中国兵学通史-隋唐五代卷》 邱剑敏 著 该卷立足民族和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从重建大一统的历史维度切入,系统梳理兵学演变轨迹,着重探究代表性兵书和兵家思想;结合战争实践展开兵学思想专题研讨,分析兵学发展动因,探讨兵家统一之策与安邦之道,揭示了平天下和安天下的兵学旨归与兵家使命,全面展示了隋唐五代兵学发展的时代风貌。《中国兵学通史-宋辽夏金元卷》魏 鸿著 宋辽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兵学史上的又一高潮,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宋代兵学和以游牧文明为基础的辽、西夏、金、元兵学各擅胜场,多元交融。 该卷围绕兵学的核心命题,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视角考察兵学发展,对各种类型的兵学著作深入剖析,对军队建设、战争实践中体现的战略思想总结提炼,揭示出此期兵学的时代特征及其独特地位。《中国兵学通史-明清卷》熊剑平 著 明清兵学是中国古典兵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在步入高峰期后,迅速走向衰落,并被迫完成面向近现代化的转型。 该卷重点关注重要兵书、重大战争、重要军事家,全景展示明清兵学的发展轨迹和转型历程。由探讨兵学发展的兴衰出发,考察王朝更替的内在原因;由总结战略决策的得失出发,思考历史前行的路向选择;由梳理军事技术对战术思想的影响出发,深入研究战争原理,深刻感受兵学领域“道”与“术”的升降。《中国兵学通史-近代卷》 李元鹏 著 该卷重心放在近代军事人物文集中的兵学散论,突破了以兵书为中心的近代兵学研究一般模式;介绍西方军事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新式兵书同时,对近代兵学与现代军事学的关系与递嬗做了深入分析。 作者试图扭转以往近代兵学研究视野偏窄,叙述条块分割的局面,从整体上讲清近代兵学的全貌,同时对兵学在近代的回响与沉寂给出合理解释。
-
新时代军事技能训练杨文哲,康磊 著本书的编写宗旨是把握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的根本要求,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需要,以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综合国防素质。在编著过程中,我们尽量在内容上通俗易懂,形式上便于教学和实际应用,努力将此书打造成使用更广泛的军事通俗理论读物。全书包括“队列训练”“单兵战术”“轻武器射击”“军事地图的识别、应用及定向越野”“综合训练”“核生化武器及其危害、防护”“信息化战争典型战例学习与研究”等七章。希望该书不仅可以满足高等院校师生国防教育需要,也能够满足广大干部群众对国防教育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的需要。
-
世界装甲列车图解百科[法] 保罗·马尔马萨里 著,姚军 译铁路在战争中有两项基本功能:快速投送兵力和保障后勤补给。装甲列车又被称为“移动堡垒”或“轨道上的战舰”,是人类利用火车自身优势使其成为一种强有力武器的大胆尝试。这种威风凌凌的武器曾在二战前航空兵和装甲坦克兵未发展壮大的年代出尽风头。美国内战时,它为战场决胜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后,几乎所有拥有铁路系统的交战国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装甲车辆,从维护殖民地治安时的低强度应用,到俄罗斯内战期间的大规模使用,这种前线武器越发受到欢迎。后来,坦克和其他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使得装甲列车略显失色,但直到前南斯拉夫共和国的内战期间,装甲列车仍在发挥作用。 《世界装甲列车图解百科:1825—2016年》(Armoured Trains: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1825-2016)是该题材的集大成之作。本书按国家名字分类,以翔实的图文介绍了1825—2016年近两个世纪里世界各国在装甲列车设计和建造方面的成就,及装甲列车在战争中的地位演变。本书汇集了大量照片及绘图,集中展示了各国装甲列车设计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