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
民事纠纷解决模式变迁的图景与法理张健 著本书利用我国目前所知数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基层司法档案文书——龙泉司法档案展开研究,在考察晚清至今百余年来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变迁图景的基础上,凝练出礼治型、政治型、法治型三种纠纷解决模式。本书尝试利用新材料在历史演变的长时段视野中讨论,强调了微观与宏观研究的协调与融合,从地方社会、日常生活的角度展现中国基层民事纠纷解决模式变迁的复杂性、丰富性及其背后的法理逻辑,为当前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提供经验参考。
-
私益救助型众筹法律问题研究刘赫男私益救助型众筹因其商业与公益结合的属性而备受争议。本书深度剖析私益救助型众筹法律问题之成因,运用经济学理论解构法律问题,结合国情实际进行法律制度设计,为通过法治路径来促进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
-
美国外资安全审查法和外国代理人登记法述评沈伟美国于2019通过了《外资安全审查现代化法案》,对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作了全面更新和改革,并且适用《外国代理人管理法案》对外国机构进行管理,在外资审查范围、强制申报、审查时限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调整和详细规定,体现出了美国在推动外资国家安全审查“现代化”方面的发展取向。具体包括:审查对象更加明确、审查范围更加宽泛、审查条件更加严格、审查程序更加烦琐、审查权限更加扩充等。本书汇集了《外资安全审查现代化法案》和《外国代理人管理法案》的中译本,并且对该两法案进行评述,希望对我国对外投资领域的法律制度构建提供思考与建议。
-
可罚的违法性陈少青本书从“可罚的违法性”入手,对刑民关系的传统理论予以溯源;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为指引,对“可罚的违法性理论”进行本土化续造,将刑民关系的连接点从违法性转移至法律效果,构建“法律效果论”并将其作为厘清刑民关系的基本方法;进而在消解刑民冲突和划定刑民界限两个层面上,贯彻适用“法律效果论”,确保刑事法律效果与民事法律效果在整体法秩序中和谐共存。
-
刑法治理功能研究姚万勤本书立足于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之下,反思目前我国刑法功能的不足,系统全面地提出了刑法治理功能这一命题,并予以充分论证。将刑法治理功能融入社会治理的逻辑之下,可以作为“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上位概念,不仅有利于调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二律背反的关系,也能为我国的科学立法和司法提供理论供给。因此,在刑法治理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社会治理效果进行必要评估,促进刑法不断与时俱进,最终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
-
叙述的定罪论袁坦中《叙述的定罪论》是一本关于如何认定犯罪、适用刑法的小册子。作者边反驳边立论,以带有强烈哲学意味的深邃思考、生活化的形象表述将刑法定罪的要素、顺序、要求娓娓道来,对三段论、等置论等定罪推演逻辑进行批判性吸收和改善,提出了“叙述的定罪论”这一命题。作者批判了三段论和等置论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分野、将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相分离的做法,在作者看来,犯罪事实、定罪证据、司法罪状、正当程序四位一体,运用刑法认定犯罪的问题,即刑法罪状的适用问题,就是确定被告人是否犯有刑法规定的罪状的问题。犯罪事实需要叙述,叙述一个犯罪事实,就像是在讲关于已经发生的过去的犯罪故事,过去的犯罪故事通过定罪证据,由受到正当程序保障的亲历者阐述,符合司法罪状便认定为犯罪。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密不可分,是犯罪事实的一体两面,就像一张纸的正面和反面,正面和反面合二为一才能成为“纸”这个整体。定罪证据是亲历者讲述的真实情况,具有亲历性、真实性、关联性、法律性。亲历性体现在犯罪事实认定者作为非亲历者,要想认定犯罪事实,必须要有亲历者的叙事作为证据加持,否则便不可信;法律性即正当程序性,定罪证据必须要得到在正当程序保障下的被告人的真实承认,也就是使被告人被说服。司法罪状是作为叙述原型的典型事例,也是具体化为个案罪状的立法罪状,他是在叙述者的叙述中形成的,属于立法罪状的阐释与续造。作者将罪状分为蕴含罪状和明述罪状,前者是存在论的法律阐释,后者是反思的法律阐释,前者不需要解释,可以直接叙述、运用,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对疑问的解释和澄清。作者在文中厘清了审判解释与立法解释、司法罪状与立法罪状的区别,主张叙述的法律适用论而非三段论的法律适用论,主张融合的法律意义观,采用叙述解释学的反思解释。
-
虚假广告侵权责任研究李轶本书以《广告法》有关虚假广告侵权的规定为核心进行了规范研究,有立法论方面的建议,如归责原则、责任承担等,有解释方面的研究,如《广告法》中“消费者”“商品或者服务”的解释、广告和广告虚假的判断等。虚假广告侵权因果关系属于“心理上因果关系”,并且由于虚假广告作用于受害者的动机,是“心理上因果关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因此无法适用传统因果关系理论。为平衡双方利益,宜推定因果关系存在。学界对于“心理上因果关系”的研究比较少见,本书尝试提出了虚假广告侵权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对“心理上因果关系”的研究有所推进,有助于丰富因果关系理论。
-
私法研究麻昌华本书设有“民事法论”“商事法论”“罗马法与欧盟法论”“立法资料专论”等专题栏目,共收入文章16篇。本卷延续上卷,并有延伸,紧密结合《民法典》热点问题,同时关注新司法解释。全书既有反映私法领域新近研究热点的文章,也有从历史脉络梳理法律发展的文章,还有从域外角度阐述法律制度以比较研究的文章,特别重视推出对现实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有创新性的成果。在坚持研究传统问题的同时,对于与私法有关的交叉领域也给与关注,重视多样性学术探讨。
-
土地租佃研究李俊本书系统研究、介绍了以土地租赁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土地利用模式。其以农地私法史为研究视角,以“罗马法—中世纪法—意大利法”历史脉络为基础,以“长期租赁—永佃权”为框架,从历史和体系方面对肇端于古希腊的永佃利用规则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解构,旨在为中国土地租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启示和借鉴。本书史料丰富、脉络清晰、意涵深远。通过罗马法经典文献及当代意大利农业法学者的研究成果,揭示土地租佃本质,展示长期租赁、短期租赁、永佃权的具体适用及演变过程,提升理论深度;借助改良、租期、租金等因素在土地租赁合同中的作用,以及意思自治原则在该领域中的贯彻,阐明农地利用的价值导向,拓展理论维度;依托中国农地利用规范,关切土地集体所有和多元利用现实,构建以租赁为核心的“三权分置”农地利用制度,彰显理论厚度。本书适合法学教学科研工作者特别是民法学者阅读参考,也可供法科学生研究选用。
-
智能投顾法律规制研究栗胜男智能投顾是当代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典型产物,肩负着构建普惠金融的重要使命,推动着整个金融行业向智能化时代迈进。随着智能投顾快速发展,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成为各国面临的新挑战。本书旨在通过对智能投顾市场准入、市场运作、市场退出三个发展阶段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探求智能投顾法律规制的内在逻辑与本土路径,以期对规范我国智能投顾的发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