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
科技法前沿胡朝阳本书聚焦于科技与法律的关联视域,考察科学技术在推动与促进法发展以及法在引领与规范科学进步、保障与规制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双向作用,从而进一步分析科技法研究中的法制科技化与科技法制化的双重面相。基于领域法进路考察科技创新的正外部性及科技运用的负外部性,探讨科技创新的法律保障机理及科技运用的法律规制机理,从而提出科技创新的法律保障体系及科技运用的法律规制体系。本书侧重于对新一代信息网络与计算机工程等前沿技术领域进行分论阐述,围绕电子商务、数据处理、算法推荐、搜索引擎、增材制造、机器写作、虚拟现实、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及其运用,分别考察科技创新与运用在法与社会影响方面的正负双重外部性,揭示有关法律在保障上述科技创新及规制上述科技运用方面的基本模式与调整机理。通过分析科技法治原理,结合前沿科技创新与运用的发展趋势,阐述其技术创新保障及其技术运用规制方面的法治体系概貌与法治规范实践,以期为科技法学前沿领域问题研究提供一种通识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应用研究范例。
-
数据法学张敏《数据法学》一书撰写团队成员均为近年来法学界较为活跃,在数据法学领域成果丰厚、颇有影响的学者,撰写体系和内容也反映了法学界的最新动态和专业水准。本书针对数据的性质、数据法概述、数据治理现状、数据法律关系、数据的流程、数据交易、数据的竞争与垄断、个人信息的侵权保护、个人数据跨境流动监管及国际协调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阐释数据法治的重点问题与未来研究动向,力图为我国数据治理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一定的努力和贡献。本书体系设置科学,内容注重数字治理的生成逻辑,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经验,对于数据与法治融合的落地意义重大,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
-
西班牙刑事诉讼与证据制度专论施鹏鹏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西班牙现代刑事诉讼的形成,主要研究西班牙刑事诉讼发展史; 第二章为诉讼主体理论,主要研究刑事诉讼的各主要主体; 第三章为保护之诉研究,主要研究西班牙宪法对刑事诉讼的影响; 第四章为诉讼对象理论,主要研究刑事诉讼的裁判对象; 第五章为预审程序研究,主要研究各项预审行为; 第六章预防措施研究,主要研究强制措施; 第七章刑事证据制度研究,主要研究刑事证明的一般理由。
-
民法精神与法治文化民本模式论王利民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法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民本模式研究”(批准号:14ZDC022)结项成果。本书以民法精神为基础,以民本模式为架构,建构了法治文化生态秩序理论体系。根据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属性决定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诉求,进而决定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构造、转型与实践的内在逻辑与思维进路,本书系统论证和阐释了民法精神与建设法治文化民本模式的一体与统一,形成了以民法精神为基础和本体的建设法治文化民本模式方案。主要阐释了以下内容和观点:(1)法治文化的民本社会形态及其秩序属性;(2)建设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诉求;(3)建设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构造模式;(4)建设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转型模式;(5)建设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实践模式;(6)建设法治文化的民法精神条件及其规定性。
-
商标律师入门指南张文娟本书并不涉及高深的知识产权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商标工作实践者亲身体验的总结。本书以商标法为依据,分四章介绍商标律师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怎么去做、重点是什么,可供刚进入商标律师行业及想要进入该行业的人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全球网络犯罪发展及治理态势研究报告韩娜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内容覆盖网络灰黑产业链、网络数据犯罪、网络信息安全犯罪等领域,全面展示了全球网络犯罪最新发展态势,考察了各国的网络犯罪治理的制度、法律、战略、国际规则和合作机制。从计算机、法律、政治、国际关系等多学科复合视角出发,着力呈现全面、真实的全球网络犯罪及其治理图景,并基于各领域的犯罪态势与治理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
风险社会下的动物福利法赵绘宇本书改变以往中国动物福利文献往往以法条文本为单一维度,或只对国别法律文本进行介绍分析,而是着眼于深层次的东西方人与动物的哲学伦理思想基础,来分析一国动物福利立法需求与法律生成。同时,我国也需要正面回应当下现实层面从国家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和预防人畜共患病等多角度的社会安全需求。而且,各国人与动物的复杂伦理关系基础上,需要对野生动物、农场动物、动物园动物、实验动物和伴侣动物等进行分类型的动物福利保护与监管,以提高法律实施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此外,对各国动物福利从立法文本到执法实施立体展示。这些也是基于目前国外国内大量的一手的法律文本、外文文献、热点案例事件所做的研究。
-
盲从模仿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廖斯暂缺简介...
-
监狱文化论稿王雪峰暂缺简介...
-
刑法修正案注解杨金彪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共48条,针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疫情防控、金融市场乱象等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对刑法作出修改完善。《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修正案(十一)》根据新任务、新要求、新情况对刑法作出局部调整。一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安全生产、产权保护、金融市场秩序、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的刑法治理和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适应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和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斗争需要,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公共卫生安全、生物安全,以及知识产权领域等法律的制定修改进一步衔接,需要刑法作出相应调整,以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完整性、协同性。三是,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地方等都提出了一些修改刑法的意见建议,需要修改刑法予以明确和解决,回应关切。 但是,徒法不能自行。法律必须得到广泛宣传,才能够被社会公众知晓,公众才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而且,刑法如双刃剑,用之不当,国家和个人两受其害。因此,刑法需要严格解释,以把刑事司法装进权力的笼子。为此,本书致力于为国民更好地理解刑法而提供材料,为公检法等司法者、律师更科学把握控辩的核心和适用刑法的尺度提供参考,为法学教育者、研究者更好地研究刑法提供可能的视角,为法科学生更好地掌握刑法、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提供学习的素材,依循比较法研究方法,立足于严格解释的立场,对《刑法修正案(十一)》进行教义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