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
实质犯罪论刘艳红教义学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对我国刑法知识的批判性思考而展开探索,因此本书不仅仅是对刑法的一种态度和研究刑法的方法,而且是一个以刑法规范为起点而形成的知识体系。本书深受古典黑格尔法哲学(而非新黑格尔主义法哲学)和现代新康德主义法哲学(而非古典康德主义法哲学)的影响,但又对它们的法哲学立场与观点进行了基于当下时代与作者个人立场的扬弃。基于犯罪论体系对刑法研究范式之影响,主张我国刑法学研究应实现从经验论到规范论之转型。
-
反向抵押借款合同制度研究徐海勇本书以老年借款人权益保护为切入点,廓清了反向抵押、贷款人无追偿权等基本概念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本书比较研究了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承保的房屋价值转换抵押、我国台湾地区不动产逆向抵押和我国大陆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司法判例。本书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反向抵押借款合同的制度起源与发展、性质与特征、结构与分类等基本问题;较为深入地研究了老年借款人在反向抵押借款合同制度中享有的各项实体权益与程序权益;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反向抵押借款合同制度蕴含的各类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合同条款与保险机制,妥善分散和化解这些风险等问题。最后,本书为我国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重构我国的反向抵押借款合同制度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
民法理论与实务赵秀梅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 1.本书侧重理论研究 本书体现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大陆法系德国民法、日本民法、瑞士民法的研究成果,本书也体现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研究的成果。作者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在本书中亦有体现。 2.本书侧重立法研究 本书研究时新的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成果。第一,本书侧重纵向的立法研究:研究我国《民法通则》(已废止)、《民法总则》(已废止)、《民法典》等法律条文的发展变化,并分析立法的目的和宗旨,尤其要研究法条修改的原因。本书引用法条均为《民法典》的条文,为了使读者了解法律规定的变迁,特在本书注释保留了《物权法》(已废止)、《合同法》(已废止)的相关规定,便于读者比较学习法条的变化。第二,本书侧重横向的立法比较研究:研究我国民事立法与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不同规定,并分析其原因。 3.本书侧重案例研究 本书侧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典型案例的研究。本书选取最*人民法院及各级法院的典型案例,包括案情简介、判决结果及案例评析等。例如,本书选取了最*人民法院关于违反限购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案、最*人民法院关于物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关系案、最*人民法院关于让与担保合同有效等典型案例。另外,本书也选取了我国台湾地区“最*法院”近年司法实务中的典型案例,目的是使读者能够了解司法实务的观点。 4.本书侧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本书侧重培养学生分析案例的法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当事人可以主张的请求权以及请求权的法律基础。
-
北极航道治理的法律问题及秩序构建密晨曦结合北极形势发展和各国实际利益需求,本书从现有国际法框架和北极治理机制切入,探寻保障北极航道实现公平合理可持续利用的现实可行的路径。书中对涉及北极航道的硬法和软法作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和研究,结合不同国家的利益关切,对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从协商和司法两方面作了探讨,旨在探寻构建公平、合理的北极航道法律秩序的有效途径,为中国以适当角色有效参与北极航道治理、与有关国家共同促进北极航道绿色和平、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中肯建议。
-
实用经济法新编赵美珍,刘永宝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新时代要求现代大学生应当具有新的法律理念、法治思维,本教材各章内容均紧密结合中央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和法治建设要求,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经济法知识,同时坚持德法并举,融入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第二,反映立法动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依次开展,涉及经济法的规范性文件陆续被制定和完善,以往有关教材已经难以跟上立法发展的步伐,而本教材各章均以现时有效立法内容为依据,展现了我国经济立法的新成果。第三,体现经济法的实用性。经济法是实用性较强的部门法,本教材框架既博采众长,又有别于现有的经济法教材,特设“市场交易法”一编,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利于大学生系统掌握和正确运用经济生活中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实用性。"
-
网络犯罪的司法认定王华伟本书立足于网络刑法罪名体系概述,网络时代的刑法管辖原则,网络时代共犯理论的挑战与应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法责任,信息权的刑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刑法评价,刷单炒信的刑法评价,替换二维码取财行为的刑法评价,黄牛抢票和抢购软件的刑法评价,设置“一元木马”链接取财的刑法评价这十个专题,全面而深入探讨了网络犯罪中的总论核心问题和分论实践难题。本书的研究,体现了网络犯罪与信息刑法的前沿发展动态,其侧重从法教义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犯罪与互联网刑法,不仅对基础刑法理论有所反思与发展,而且也能为司法实务提供理论指导。
-
广东涉外知识产权年度报告赵盛和,李晓宇,魏远山,常廷彬本书立足广东省涉外知识产权的司法和行政保护以及省内企业海外布局等情况,从整体上分析我国知识产权的状况,结合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审判特点和行政制度建设特色,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提高行政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知识产权的司法和行政保护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进行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防范、应对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进而为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等政策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
9+2城市群知识产权研究报告卢纯昕,曾凤辰,刘洪华本书着眼于9 2城市群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在对比该区域11座城市知识产权制度、政策及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上对9 2城市群知识产权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解决思路,探讨并回答了如何能促进区域城市群内知识产权的协同合作,保障区域城市群内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效,从而实现区域城市群的创新发展建设。
-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案例汇编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谢小勇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业务持续增长,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遭遇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频发。本书覆盖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美国、德国、泰国等10 余个国家遭遇的专利诉讼、商标抢注、“337 调查”等多种纠纷类型,并根据案例特点,从应急程序、抗辩理由、资源协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应对策略和启示教训。
-
当代中国司法研究顾培东当代中国司法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受中国特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深刻影响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潜含着在“司法现代化”旗帜之下对标西方经典理论中“现代司法”模式的某种取向。此两方面因素形成一种张力,既相互融合,彼此吸纳与参照,亦相互博弈,彼此排斥与疏离。在此背景下形成的司法样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并由此成为人类司法文明中重要而独特的类型。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司法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过程以及司法运行中重要现象的描述与分析,冀望增进对中国特色司法之实践逻辑与内在机理的理解,为中国特色司法提供更贴近现实的理论解说与论证,同时助力于系统化的中国特色司法理论与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