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
当代中国城市立法王怡法治城市是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逻辑起点,加强城市立法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地方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亦是解决当下中国城市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物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交往规则的城市化是城市化的核心要义。因应城市化之需求的城市立法,应以强化城市发展动力、体现城市精神、实现城市价值、完善城市功能为基本原则,致力于提升人、物、交往规则的城市化水平。为提高城市立法的质量,提升城市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应在维护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对城市立法权进行理性扩容,完善城市立法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通过合理界定城市地方立法权的调整事项范围,改革创新城市立法机制的等途径,实现城市立法机制的民主化和专业化,助推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
-
塞尔维亚刑法典余秋莉本书由总则、分则与附则,共计432个条文构成。 首先,从形式上看,本法典的每一条文都自带小标题,这种小标题对该法条规范的含义进行了简单总结,使得民众可以不用翻看全文便可对条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条文的推广适用,而且也无需司法机关再确定具体的罪名,免去了不必要的争议。此外,刑法分则的各个章节划分得较为具体、细致,根据刑法所保护的类法益一共划分出了二十三章。例如,针对公民法益的保护,就具体划分出了“侵犯生命和身体的犯罪”“侵犯人类和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的犯罪”“侵犯选举权的犯罪”“ 侵犯劳动权利的犯罪”“侵犯荣誉和名誉的犯罪”“性犯罪”“侵犯婚姻及家庭关系的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侵犯经济利益的犯罪”等章节。这种具体划分方式可谓是不采用章下设节方式的一种必然选择。其次,从内容上看,本法典的总则部分除了规定有常见的有关刑法基本原则、刑法的适用、犯罪的确定、刑罚种类与裁量内容之外,还用专章规定了“警告措施”“保安处分”“定罪的法律后果”“复权、终止定罪的法律后果和犯罪记录的披露”等较具特色的内容,共有十二章。这些规定既注重通过对犯罪危险因素的消除实现对刑法法益的保护,又注重通过对犯罪人的矫正与复归实现对人权的保障。分则部分除了规定有常规的侵害公民法益、社会法益、国家法益等犯罪之外,还具有以下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强调团结,反对分裂,这主要反映在有关家庭、亲情关系的维护(部分亲属间的犯罪为自诉犯罪、通过免去举报义务贯彻亲亲相隐原则)、公民间的互助(设置见危不救犯罪)、各民族、族裔的和平共处(禁止煽动民族、种族、宗教仇恨,反对种族歧视及其他歧视等)、对外敌的对抗(集中体现在针对塞尔维亚共和国军队的犯罪章节)等方面的规定。二是及时回应社会发展需要,修改刑法相关规定。本法典从2005年颁布至今共计修订了十次,最近的一次修订在2019年完成,现行刑法典中已经出现了有关克隆人体的犯罪、伪造价值代币的犯罪、虚假破产犯罪等新型犯罪。三是充满人道主义色彩。本法典在“危害人类罪和侵犯国际法保护的其他权利罪”一章中,集中规定了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针对平民的犯罪、针对伤病者的战争犯罪、针对战俘的犯罪、非法杀害和伤害敌军人员的犯罪、非法侵吞死伤者物品、以残忍方式对待伤病者及战俘等等,禁止对平民、伤病者、战俘等人员做出非人道的行为。
-
刑法学李晓明本书主要有四大特点:(1)全面考察了古今中外的刑法立法及刑法典的历史文化体系,不仅梳理和建构了自人类社会产生以降的刑法学术史及基本理论知识体系,而且系统研究了世界各国刑法立法及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立法例,不仅告知读者刑法立法及法典打造的基本方法,而且告诉读者如何梳理和研究刑法学及其理论的系统知识,不仅教会其如何“喝水”,而且提示其如何“取水”,从而为培养更多的刑法理论与实务人才奠定基础。(2)根据我国刑法文化的研究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刑法观和犯罪观、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刑法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我国传统刑律文化的积淀,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刑法立法、司法及其学术理论的观点和经验,试图打造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刑法学科体系及其基本原理。(3)试图打造全新犯罪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如以罚为前提的罪的概念,刑法之内的重罪、轻罪和刑法之外的微罪范畴等),梳理和完善刑法学的学科主线,重新阐述和解释“罪刑关系”的实质含义,提出“罪责关系”的刑法学科主线新思路,预估和研判未来广义刑法学的“罪罚关系”范畴,系统阐述“罪”与“罚”的基本原理及其学科体系。(4)定位于刑法理论体系化与法典编纂制定相结合的实用研究思路,大胆提出建立“大刑法学”或“广义刑法学”的理论主张,不仅试图更新传统的注释刑法知识体系,而且指出纯理论刑法学可能存在的问题,使刑法学的研究内容介于理论与实务之间,试图总结一套理论刑法与注释刑法并重的现代化的刑法学理论知识体系。
-
虚拟经济有限发展法学理论视角下的银行法律制度变革陈晴,杨娟 著暂缺简介...
-
刑法论丛赵秉志暂缺简介...
-
政府性基金的法理、制度与实证闫海,王天依,孙伯龙,冯硕暂缺简介...
-
意大利刑法典黄风,杨超整本法典共分三编二十二章,除总则外,对国事罪、侵犯公共管理罪、侵犯司法管理罪、侵犯宗教感情和对死者怜悯罪、危害公共秩序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环境罪、侵犯公共信义罪、妨害公共经济、工业和贸易罪、侵犯文化财产罪、侵犯公共道德和善良风俗罪、侵犯对动物的感情罪、危害血统健全罪、妨害家庭罪、侵犯人身罪、侵犯财产罪、治安违警罪、有关公共管理的社会活动的违警罪、有关保护隐私权的违警罪进行了翻译,较为完整、全面地展现了意大利刑法全貌。
-
瑞典刑法典周振杰《瑞典刑法典》(1962年第700号法)于1962年制定,1965年1月1日生效,包含有关在瑞典构成刑事犯罪的诸多行为的规定。有关其他犯罪之规定可见于具体法律法规。本法典也包含适用于所有犯罪与刑事制裁以及瑞典立法适用范围的总则规定。
-
数字出版模式下传统文化传承的版权问题研究张慧春本书以传统文化资源数字传播版权保护模式选择为研究视角,探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运用数字技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版权制度构建。本书较为全面地梳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传承存在的版权问题,提出应当发挥“数字 文化”传播优势,使公众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文化交融发展、传承的历史脉络。通过对网络版权保护具体规则适用进行深入研究,认为目前版权保护制度并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甚至颇为掣肘,故需要进一步变革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制度,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播提供更全面的法律支持。本书提出应当充分发挥文化遗产机构的积极作用和专业职能,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探索建立以文化遗产机构为主体的版权共享机制。通过系统梳理开放存取运动的产生、发展和适用,提出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播可采取开放存取模式,在充分尊重作者版权权利的前提下,加快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播,推动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共享,促进文化创新发展。本书以第三次《著作权法》修正为背景,系统阐释应完善合理使用条款的适用和充分利用版权授权机制,以助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
虚拟治理成本法的司法运用研究刘畅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 。虚拟治理成本法源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产生于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实践之中,具有简洁明了、容易理解、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实务中,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为我国环境司法实践中开展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进行环境刑事犯罪审判,以及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环境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虚拟治理成本法在环境司法实践中运用时,产生了一些问题和争议,阻碍了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的实现。为此,本书以“虚拟治理成本法的司法运用”为研究对象,对虚拟治理成本法的一般原理、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虚拟治理成本法司法运用法律支撑制度的建议。全文共分为四章,各章的主要内容概况如下: 第一章“虚拟治理成本法运用的一般原理”,首先,介绍了虚拟治理成本法的产生以及发展;随后,对与虚拟治理成本法司法运用相关的概念,“环境损害”与“生态环境损害”、“环境修复”与“生态恢复”,从技术规范与法律规范两个维度进行了概念辨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虚拟治理成本法适用的三种情形进行了分析,结合概念辨析的内容,将虚拟治理成本法鉴定评估的生态环境损害类型界定为“不可修复生态环境损害”,并对其概念特征进行了探析。 第二章“虚拟治理成本法在民事司法实践中的运用”,首先,对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民事法律制度的沿革进行了分析;随后,通过对两起典型案例的比较,发现类似案件采取不同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数额差异巨大。提出问题,法官如何对虚拟治理成本进行裁判?最后,对73起以虚拟治理成本法鉴定评估的民事案件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要素分布、地域分布、时间分布、原告分布、定性分布多个角度描绘了虚拟治理成本法民事运用的概况。 第三章“虚拟治理成本法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运用”,首先,对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刑事法律制度的沿革进行了分析;随后,通过对两起以“生态环境损害”定罪量刑的案例进行比较,发现被告均对定罪量刑的标准问题提出质疑与抗辩。提出问题,如何界定虚拟治理成本的法律属性,并以其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行为人定罪量刑的依据?最后,对31起以虚拟治理成本法鉴定评估的刑事案件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要素分布、地域分布、时间分布、采纳情况、定性分布多个角度描绘了虚拟治理成本法刑事运用的概况。 第四章“虚拟治理成本法司法运用的修正与展望”,首先,对虚拟治理成本法司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对虚拟治理成本的定性分歧严重,虚拟治理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化等;随后,对虚拟治理成本法司法运用的法律规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造成虚拟治理成本法司法运用问题的原因及完善思路;最后,对虚拟治理成本法司法运用的法理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司法解释提出了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