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
正义的回响陈碧 著《正义的回响》是中国政法大学陈碧教授撰写的法律随笔集。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每个个案的判决都是法理、事理与情理的平衡。公平和正义,不仅要在法条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桩个案中得到回响。陈碧教授结合近几年的热点案件,尤其是女性权益相关的热点案件,从法律中的情理视角解读买妻、性别暴力、拐卖妇女儿童、弑母案等20余个热点案件,剖析案件判决中的法制与情理的考量,在讲究逻辑与理性之上,关注民众的常情常感,感受法律的公正与温度,并对“坏人”的辩护权利、律师的职业困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
中国纳税失信治理研究曾远 著本书以纳税失信治理的理论支撑、纳税失信行为的构成要素、纳税失信治理的案例实效性剖析与纳税失信治理的制度化模式为切入点对纳税失信治理行为进行系统阐述,发展符合现实语境的纳税失信治理理论与实施制度,同时针对我国纳税失信行为呈现出处罚周期短、频发性强、“厚此薄彼”和法律责任标准龃龉等特征,在全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内在动因、特征、困难和执法瓶颈。本书以递进式的结构,从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合域外类似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制度上的完善路径。
-
物业管理法律实务精要韩华,李洪磊,金芳 著本书针对物业管理领域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要点全面、注重实务,以期为物业管理人、业主和法律学习者答疑解惑。
-
自然保护地立法研究吕忠梅 等 著本书围绕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目标、任务、原则、体系、制度等展开论述,以解决共性问题为导向,以生态完整性为宗旨,解决自然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明确多元主体权利义务,建立生态空间保护制度、发展与保护协调制度、监管制度、部门协同制度、权属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纠纷解决制度等,实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双重和谐的目标。
-
O2O领域前沿法律问题研究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 著本书由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组织编写,通过整合O2O平台领域的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聚焦行业热点事件和典型案例,汇集互联网法治前沿研究成果,探讨数据权益、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平台食品安全、灵活用工、网络不正当竞争等领域的前沿法律问题,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O2O法律问题提供一些思考与启发。
-
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建设研究刘长秋,段占朝,潘牧天 著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内法规作为一类旨在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党内重要制度,其生命力也在于执行。目前,党内法规研究已经呈现火热的态势,出版了一大批相关著作,但迄今国内较为缺乏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研究方面的专著。作为一部专门研究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建设的著作,本书分析了党内法规及其制度执行力的概念与意义,梳理了建党百年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建设的历史,并在指出当下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建设问题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
投资者 第20辑 2022年11月夏建亭本辑设【政策解读】【理论探究】【市场实务】【投教园地】【域外视野】5个栏目,收录专家学者、市场实务人士等撰写的10篇文章。
-
基层治理的法学思考刘辉 著本书通过对作者在《北大法律评论》《江汉学术》《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删改后形成的论文集。本书可以用于: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法治教育、培训的阅读资料;作为关注基层治理工作的各界人士可选的参考资料。
-
灵活与安全平衡视角下的企业劳动用工法律制度研究章晓明 著企业劳动用工法律制度改革是我国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市场化的劳动用工法律制度以劳动合同用工相关规则为本体,以工资、工时、劳动安全卫生等制度为配套,形成了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从产生之时起,劳动合同用工制度便将实现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进而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设定为基本目标。本书检视现行规范后发现,当前劳动合同用工法律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存在着“缺位”、“越位”和“错位”等问题。本书分析了在经济转型期劳动用工法律制度是如何与经济发展互动,而经济社会形态又是如何塑造劳动用工法律制度;本书将劳动用工法律制度在我国的演变、现状、未来进行了详尽分析,研究的角度是从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为切入点,讨论了市场化的劳动用工法律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实施效果以及面对新时代对制度的新要求;本书运用了博弈论分析、相关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对劳动用工法律制度进行了写实性的探究。
-
刑法情绪化适用之反思与理性回归秦宗川 著本书对刑法情绪化适用作概念界定、现象考察、原因分析、价值评析和理性回归方案,旨在推进我国科学而理性地刑法立法、司法和执法。刑法情绪化适用是指部分刑法适用者盲从、迁就于社会舆论,而使部分刑法适用活动呈现明显的情绪性、有失理性、过度犯罪化与重刑化特征。国外有诸多典型的刑法情绪化适用示例,国内在制刑、求刑、量刑、行刑活动中亦存在相应的苗头。刑法情绪化适用现象具有复杂的生成原因,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刑法情绪化适用蕴含一定积极价值,但消极价值更突出,整体值得批判。应当通过合理观念的引导和有效制度的干预,防止刑法情绪化适用而实现理性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