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编排。在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组文献的完整性和有机联歪,编排顺序则作交通处理。2.每篇文献标题下括号内的写作或发表日期是编者加的。文献本身在开头已注明日期的,标题下不另列日期。3.1918年2月14日以前俄国通用俄历,这以后改用公历。两种历法所标日期,在1900年2月以前相差12天(如俄历为1日,公历为13日),从1900年3月起相差13天。编者加的日期,公历和俄历并用时,俄历在前,公历在后。4.目录中凡标有星花。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5.在引文中尖括号<>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列宁加的。6.未说明是编者加的脚注为列宁的原注。7.《人名索引》、《文献索引》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在《人名索引》条头括号内用黑体字排的是真姓名;在《文献索引》中,带方括号[ ]的作者名、篇名、日期、地点等等,是编者加的。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31)》刊载的是列宁在1917年8—9月间所写的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名著《国家与革命》,在《附录》中还收载了被称作“蓝皮笔记”的《马克思主义论国家》以及1916年夏至1917年9月的有关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这些矛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帝国主义时代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的垄断经济形式,则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已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各国经济的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时空前加重的压迫和剥削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奋起斗争。欧洲许多国家在客观上出现了革命的形势,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趋成熟。
-
清季中外使领年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暂缺简介...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本卷收载列宁在1918年7月底至1919年3月上旬即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开始阶段的著作。苏维埃俄国1918年春获得的和平喘息时机未能持续多久,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又把战争强加于工农国家,迫使苏维埃人民中断了刚刚着手进行的和平社会主义建设。帝国主义集团的垄断资本家不甘心丢掉他们借给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几十亿卢布的债款,不甘心放弃他们在俄国拥有的工厂、矿井和所取得的巨额利润。早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帝国主义者就准备向苏维埃俄国发动进攻,而俄国退出战争又使它们在对德作战中失去了俄国军队的支援、失去了牵制德军的力量,这更引起它们的不安。3月,英、美、法军队在摩尔曼斯克登陆;4月,日、美、英军队相继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5月,由英、法策动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在伏尔加河中游和西伯利亚发动了反苏维埃政权的叛乱,与此同时,德帝国主义者不顾布列斯特和约的约束,继续对苏维埃国家进行掠夺。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编排。在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组文献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编排顺序则作变通处理。2.每篇文献标题下括号内的写作或发表日期是编者加的。文献本身在开头已注明日期的,标题下不另列日期。3.1918年2月14日以前俄国通用俄历,这以后改用公历。两种历法所标日期,在1900年2月以前相差12天(如俄历为1日,公历为13日),从1900年3月起相差13天。编者加的日期,公历和俄历并用时,俄历在前,公历在后。4.目录中凡标有星花。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5.在引文中尖括号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列宁加的。6.未说明是编者加的脚注为列宁的原注。7.《人名索引》、《文献索引》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在《人名索引》条头括号内用黑体字排的是真姓名;在《文献索引》中,带方括号[ ]的作者名、篇名、日期、地点等等,是编者加的。
-
君主论(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潘汉典译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以意大利为发源地,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化,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尼科洛·马基雅维里(NiccolòMachiavelli1469—1527)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巨人之一。马基雅维里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冶家、外交家;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思想家。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里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并且又一次指出马基雅维里及其后的一些近代思想家使政治研究独立于道德,他说:“从近代马基雅维里……以及近代的其他许多思想家谈起,权力都是作为法的基础的,由此,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所剩下的是独立地研究政冶的主张,其他没有别的了。”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和剧作家。在所有这些方面都有其传世的著作,包括《君主论》、《论提图斯·李维著〔罗马史〕前十卷》三卷(下称《李维史论》)、《佛罗伦萨史》八卷、《兵法》(直译:《战争的艺术》)七卷、《曼陀罗华》(喜剧),还有其他剧本、诗、文以及大量的关于出使各国的情况报告和通讯等等。在作者的几部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小的一册,但是最有名。——作为一部代表作,它使马基雅维里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也包括恶名和所谓“马基雅维里主义”、“马基雅维里式的人物”等称谓)。此书在马基雅维里死后五年即1532年印行,迄今四百五十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宗教界、政界、学术领域和社会上广泛地引起各种强烈的反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西方国家一些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君主论》和关于马基雅维里思想的研究,从新译本到专著在东西方各国不断出版。马基雅维里已经绝后,葬地无可考。现在在佛罗伦萨桑达·克罗切教堂放着刻有碑铭的石椁,是1787年后人为纪念他而制造的。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编排。在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组文献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编排顺序则作变通处理。2.每篇文献标题下括号内的写作或发表日期是编者加的。文献本身在开头已注明日期的,标题下不另列日期。3.1918年2月14日以前俄国通用俄历,这以后改用公历。两种历法所标日期,在1900年2月以前相差12天(如俄历为1日,公历为13日),从1900年3月起相差13天。编者加的日期,公历和俄历并用时,俄历在前,公历在后。4.目录中凡标有星花。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5.在引文中尖括号<>内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是列宁加的。6.未说明是编者加的脚注为列宁的原注。7.《人名索引》、《文献索引》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在《人名索引》条头括号内用黑体字排的是真姓名;在《文献索引》中,带方括号[]的作者名、篇名、日期、地点等等,是编者加的。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29)》收载的是列宁在1917年3月和4月即俄国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头两个月所写的著作。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遭失败,力量消耗殆尽。1917年初,俄国的经济濒于崩溃,民不聊生,争取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群众斗争蓬勃发展,专制统治朝不保夕。为了挽救危局,沙皇政府对外准备同德国单独媾和,对内企图驱散国家杜马,建立军事专制制度,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镇压。俄国资产阶级既不满意沙皇政府的腐朽无能,又不愿看到君主制的覆灭,只想迫使沙皇让步而分掌政权。资产阶级得知沙皇准备同德国媾和,便惶惶不安,打算发动宫廷政变,更换沙皇,以达到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目的。这一密谋得到英法帝国主义者的支持,但软弱动摇的俄国资产阶级终因害怕引起人民革命而畏缩不前。尽管如此,资产阶级同沙皇专制的矛盾毕竟加剧了俄国的政治危机,有利于工农民主革命运动。沙皇政府完全陷于孤立,革命形势日趋成熟。从1917年初起,罢工浪潮空前高涨。彼得格勒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日益汹涌澎湃,政治总罢工发展为强大的示威游行,最终转变为武装起义。大批士兵投向工人一边,汇成了势不可挡的革命潮流。起义者捣毁警察局,解除反动武装,占领政府机关,逮捕政府大臣。至2月27日,革命在首都取得胜利,并迅速向全国扩展。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37)》收载列宁在1919年6月28日至12月15日即国内战争局势最危急时期的著作。1919年中,红军击溃了高尔察克的精锐部队。高尔察克的军队已经不再是主要危险。同时,红军粉碎了尤登尼奇的自卫军队向彼得格勒的进攻。外国武装干涉者和俄国反革命势力眼看在俄国东部的败局已定,便于1919年5月下半月开始在南方发动大规模的新攻势。进攻的主将邓尼金在短期内从美、英、法等国获得了大量的装备,纠集了15万兵力,在整个南方战线发起了猛烈攻击。到夏季,邓尼金军队已经占领了库班、捷列克、顿河等地区、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的一部分地方和顿巴斯,继续向北推进。7月3日,邓尼金发出了向莫斯科进军的命令。他的精锐部队沿着哈尔科夫——库尔斯克一奥廖尔一图拉~莫斯科一线向莫斯科进逼。10月-中旬,邓尼金军队占领奥廖尔并窜入图拉省,首都莫斯科已岌岌可危。与此同时,尤登尼奇的军队再次逼近彼得格勒,西部的波兰自卫军和东部的高尔察克残部积极助攻,牵制住红军的一部分兵力。苏维埃俄国又处于四面受敌的非常危险的境地。
-
列宁全集(俄)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本卷收载列宁1903年9月至1904年7月,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激烈斗争时期的讲话和著作。这一时期,俄国正处在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夜。人民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持续发展。1904年1月爆发的日俄战争加剧了俄国的革命危机。“处处都感到伟大风暴即将到来。一切阶级都动了起来,准备应变。”(《列宁全集》第2版第39卷第6—7页)无产阶级要在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就必须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革命政党。1903年7—8月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解决了这一任务。这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统一的纲领和章程,建立了中央机关。列宁的建党思想取得了胜利。机会主义派成为少数派(即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在中央机关中占了优势。代表大会之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面临的任务是巩固已经取得的胜利,在代表大会各项决议的基础上把所有党组织团结起来,领导广大无产阶级和农民群众做好迎接即将来临的革命战斗的准备。然而,孟什维克不甘心在代表大会上失败,仍坚持其机会主义立场,继续进行分裂活动。1903年9月,孟什维克召开派别会议,建立秘密的反党中心——少数派常务局,制定派别活动的纲领和夺取党中央机关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