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零点调查袁岳,周林古等编著民意调查是进行受众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受众分析是传媒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传媒内容和受众定位的重要依据。本书作者通过分析零点调查公司案例为广大的业内人士提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本书有两大特点:一是对于民意测验的界定更为清晰,从而使阐述更为集中与准确;二是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理论阐述,同时呈现了很多实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
中国民工潮王颖著土,还是一样的黄土,不过比黄土高原的略呈褐红;山,和许多平原地带的山丘没有两样,只有长不大的难以成材的树丛。像这样的地方能有“芝麻开门”的宝藏吗?看到它的人相信都会摇头。不知在何时,也许在此时,这个地方出现了神奇。有许许多多中国的年轻人奔向这里,也有许许多多的台湾、香港、日本和欧洲商人奔向这里,他们都是来“淘金”的。这股潮流,比起当年美国人、英国人涌向美国西部去淘金更加踊跃。这里没有金子,也可能连一座金矿都难找到,但这里的确有无穷无尽的“金矿”,很可能花中国人几辈子的努力也淘掘不完。反而会越淘越多。是什么造就了中国的“芝麻开门”奇迹呢?造就了连四十大盗和阿里巴巴都垂涎欲滴的人工宝藏呢?当地有人为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
中国弱势群体沈立人 著中国社会主要群体的弱势化。弱势群体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这恐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在一个正常的社会当中,一般的都会存在着弱势群体,但是弱势群体的成员一般都是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它的不同之处在于什么呢?在于中国不仅仅存在着像别的国家老、弱、病、残那样的弱势群体成员。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社会的一些主要群体青壮劳力,如工人阶层、农民阶层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势化趋向,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在世界人类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的产生有其沉重的历史原因。那么,如今为什么仍会产生弱势群体?作者在分析了大量的事例后,得出自己的见解,认为腐败、人谋不周以及市场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副作用等等,是重要的主客观因素。弱势群体的存在,制约消费,导致市气不旺,增长受阻,甚至会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当前,防止两极分化已成为关系改革成败的一个底线,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最大难点之一。为此,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必须有新的举措。比如:在倾斜效率制约公平后,要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对农民和农民工,要真正“给以国民待遇”;对就业和失业,扬弃“减员增效”,而要“稳员增效”;要使体力劳动者除按劳分配外,还要有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教育必须公平,给弱势群体以“上升通道”……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所言:“这本篇幅不大的书,在一个节骨眼的问题上为我们敲起了响亮的警钟”,“有相当的亲和力与震撼力”。可谓读来荡气回肠,掩卷令人沉思。这是一本不多见的专门以弱势群体为主题的书。中国弱势群体的多数是农民,包括离土离乡未离贫的农民工,还有待业、失业和下岗、买断的城市贫民,老年和病残,穷学生以及一无所有的赤贫者—乞丐。一串串真实的故事或详或简,反映了在我国当代的繁华景象中,还有一大群兄弟姐妹处境艰难,盼待救助。作者简介:沈立人,1927年生。资深经济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兼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江苏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省社科联副主席等职。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文章1000多篇,获孙冶芳经济学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等奖及省部级奖多项,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批获得国家特殊津贴,1987年当选为党十三大代表。作者参加撰写、编审和统稿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刘国光主编),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重要著作还有《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国经济重大决策始末》、《中国入世面面观》等等。目录:序有相当的亲和力与震撼力缘起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上编摆事实第1章先从古今中外的贫困现象切入●贫困是历史性、世界性矛盾的症结●牢记长远贫困的旧中国●新世界同样处处有贫困●反贫困是一场艰辛的持久战第2章中国当代弱势群体的形成和构成●社会结构的分层和演变●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有哪些人第3章农民:多数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多数●中国农民的历史负担和历史贡献●正视贫困农民的实际情况●还有失地农民和拆迁移工●农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第4章农民工:离土离乡未离贫●从“盲流”正名为“农民工”●贡献与回报不相称●频频出现的“跳楼秀”●讲不完的农民工故事●忽然冒出了“民工荒”第5章城市贫民:待业、失业和下岗、买断等等●日趋严峻的城市贫困问题●找工作的失业者越来越多●下岗对职工意味着什么●另一类贫困人群:部分拆迁户●顺便说说企业改制以后第6章老年和病残:源于生理的弱者●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病残是弱者中的至痛●“弱才,你的名字是女人”……第7章穷学生:苦难中成长的后备知识分子第8章乞丐:一无所有的赤贫者第9章弱势群体是怎样产生的第10章弱势群体的存胡何后果第11章要树立什么样的贫富观第12章蛋糕做大了如何分第13章能否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第14章是新自由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下编想办法第15章致富农民,任重道远第16章善待农民工,转移为市民第17章悠悠万事,就业优先第18章社会保障,方兴未艾第19章分配机制,正待重构第20章教育公平,根本之计第21章穷人变富人,无产变有产第22章群策群力,构建和谐社会并非多余的结束语:经济社会学者的天职
-
女性主义李银河著时至今日,女性主义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女性,何以主义?有时候这是时尚的谈资,有时候这是性别论战中的大旗。众说纷纭,面目却愈加模糊。女性主义理论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女性主义运动的基本脉络是什么?女性主义有哪些理论流派?关于女性主义有哪些论证?女性主义之后,又将何去何从?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写的这本《女性主义》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堪称一本女性主义的简明读本。
-
广州的深度组合李大华,周翠玲编著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管存在着多么纷呈的看法,也不管理论的探讨是否已经有了一个明晰的结果,广州人领潮流之先、独步当代的生活方式已经被人们竞相效仿。近20多年来,全国各地无数人对广州的选择,究其实就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进而也就是对一种文化模式的选择。正如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所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这个意义上,城市的生活方式就是城市的文化模式。 显然,作为2000多年的历史名城,广州的魅力和气质并不呈现在曾经的三朝十帝的皇家气象上,也不规范在森然的礼仪典章里,而是体现在一系列的矛盾组合中:广州人的务实、低调、乐天悠然与饮头啖汤的开拓精神;广州的边缘性、非主流与作为近代中国曾经的政治中心与外贸中心;广州社会的现代性与民间传统的“古风犹存”———种种矛盾的因素和谐地并存着,使广州社会在扑朔迷离中异彩纷呈。 历史上,这一扑朔迷离中的异彩纷呈也正是岭南的特征。“九死南荒吾不悔,斯行奇绝冠平生”,如果这句诗不是被贬谪岭南的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表达的浪漫和豪迈,至少也算是他对岭南山川奇胜所表达的欣赏态度。确实,在北国人看来,自五岭逶迤以南,满目便是奇异的风土,充耳是呕哑的粤音,往来交接的是蛮荒的习俗。于是,南来的人多半会有去国怀乡的零落之感、孤篷万里的身世之悲,而真的久居下来了,却又像老马恋栈,尽管未啖荔枝三百颗,也分明愿意“不辞长作岭南人”。实际上,岭南的偏隅不仅使它成为在中原以外的一方奇异乐土,而且成为了一个不易破解的矛盾的组合:既是瘴气蛮烟之地,又是物料丰饶的宝国,“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既是蛮语难越,又是张眼看世界的窗口。在政治命运和革命历史进程的选择中,一方面,岭南远离中国儒家伦理政治的中心,另一方面,在近代,却又责无旁贷地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策源地。开放改革的20多年,更成为了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先行一步的先驱。 正是这种复杂性,“岭南文化”随着岭南社会在近20多年间的开放改革,已经成为了学术研究中的“显学”,与各种地域文化相提并论。但在对岭南地域文化的研究中,一种不容忽视的共识就是文化方式的“平民性”———渗透在茶香花香中的点点滴滴。 文化是依人而言的。在这里,人创造了文化,同时也是文化选择的结果。从文化是人类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总和的最基本的定义出发,广州文化就是广州的综合的生活方式而已。 在这一综合的生活方式中,敢为人先、先行一步不仅是广州人最重要、最突出的精神品质,而且是最引人注目的行为特征。从历史到今天,这一精神引领着他们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创造了今天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从而使广州成为了当今中国风潮最强劲的地区。而且,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开放的广州对人的尊重与包容、对生命自由的追求,适宜文化的创造与共享、适宜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与其认为文化是一种理论指导,倒不如说,文化是广州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品质追求、工商活动的展开以及城中人的故事都可看作是“文化”的体现与传承。人在文化中,认识广州以及广州人,一切文化解释系统都不及生活方式来得彻底和全面。 本丛书旨在把“文化”从理论框架与抽象的描述中进行具体的还原,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角度揭示广州城市以及广州人的独步时代的价值观、文化精神以及审美趋向等。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文化被创造与享用的过程,更强调文化深入生活的各种细节与层次。它将层峦叠嶂地体现广州社会无与伦比的丰富性。
-
他改变了中国(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著;谈峥,于海江等译这本传记介绍了江泽民同志的人生历程,尤其是阐述和评价了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国主要领导人的10多年中创立的历史功绩。在着重于国事活动的同时,也广泛涉及家庭生活、业余爱好、人品风格等方方面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传主的风采。对于关心政治的读者,这本书在介绍江泽民生平的过程中,以一个西方人的坦率和视野,直书许多过去敏感的历史关头,几乎是我们看到的首次揭秘,比如胡耀邦辞职及逝世与89学潮之间的联系,《世界经济导报》如何成为导火索,赵紫阳何以去职,江泽民是如何出乎所有人的意外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作者库恩是著名的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也是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节目主持人。他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中国,关注着江泽民同志,并向江泽民同志的亲属、好友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写成本书。作者自称,“写作这本书的重要原因在于人们的两个错误观念:认为中国对美国本质上充满敌意和把中国领导人江泽民视为‘独裁者’。如果说21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美双边关系,那么这两个错误观念是极其有害的,而且可能是危险的。”此外,作者还谈到他对中国以及江泽民主席的认识,“我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品格。我敬仰江泽民,他受到轻视,受到来自各方的批评,受到各种非议,人们甚至对他永远改变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的功绩无动于衷。我也体会了一次小小的心理历程——努力去认识江的政治哲学和领导艺术所依赖的观念和感情经历。”作者简介: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是著名的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他还是作家、编辑、学者、科学家、私人投资家和慈善家。库恩博士现任花旗集团公司执行董事,专职负责并购、公司重组、财务战略和资本运作。另外他还担任库恩基金会董事长,该基金会运作文化、教育、科技和人文项目,他还担任库恩全球资本公司董事长,通过该公司管理自己的私人投资。自1989年以来,库恩博士一直担任中国的经济政策、并购、科技和媒体等方面的顾问,系北京前沿科学研究所副理事长。他著有《投资银行文库》等多部著作,还是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系列节目《走近真实》的制片人和主持人。他曾获加州大学海杉矶分校大脑解剖学博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摘录:2001年9月11日,北京午夜时分,亦即纽约正午时刻,短短数小时之前美国刚刚遭受了骇人的袭击,江泽民主席紧急致电乔治·布什总统。他是最早这样做的世界领导人之一……在袭击发生之后,中国几乎马上派遣了32名反恐专家前往美国,前所未有地让美国人分享情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惊人的转折……1989年,中国深陷于自人民共和国40年前成立以来最大的各种危机之中。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大批抗议学生聚集在中国首都北京的心脏——天安门广场。政府作出了反应,先是发布戒严令,接着又动用了武力,随后发生的事招致了国际社会的责难。在一度混乱中,这个国家的最高职务——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一职被交给了一位前工程师。此人因其忠诚、老练、文化价值观以及知识分子的多种兴趣而闻名。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个前额头发开始变得稀疏、戴着大号眼镜的名叫江泽民的大个子,不过是个“过渡性人物”,在一个新的强人登台亮相之后,他就得让出自己的位子。……对中国人来说,这起炸馆事件是对他们国家的一个侮辱,而且大多数人认定它是蓄意的。愤怒的群众开始在北京聚集,他们把怒火对准了美国大使馆——位于北京东部一个绿树成荫的地区——困在使馆里的美国大使慕尚杰简直成了人质。当人群越聚越多,情绪也越来越对立时,有经验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认识到这场示威活动是自发的。……目录:引言江泽民的经历第一部分根基1926-1989年第1章1926-1943年“我的背景就是我的家庭”第2章1943-1947年“我是一个爱国者”第3章1947-1955年“我是工程师”第4章1955-1962年“我爱才”第5章1962-1976年“史无前例的破坏时期”第6章1976-1985年“在工作中学习是我的习惯”第7章1985-1986年“少说多干”第8章1986-1989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第二部分领导地位1989-1996年第9章1989年1月-5月“准备作长期斗争”第10章1989年5月-6月“我深感担子很重”第11章1989年7月-12月“人非圣贤”第12章1990-1991年“稳定压倒一切”第13章1992年“大胆探索”和“加速改革”第14章1993年“我们将向全世界证明我们是可依赖的”第15章1994年“外界对中国有很深的误解”第16章1995年“精神文明”第17章1996年“讲政治”第三部分崛起1997-1999年第18章1997年1月-9月“怎样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呢?”1997年10月-12月“我的耳朵还很管用”第19章1997年10-12月“我的耳朵还很管用”第20章1998年1月-12月“中国的改革现在已进入“攻坚”阶段”第21章1998年7月-12月“我,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者”第22章1999年,“我真是感慨万千”第四部分展望2000-2004年第23章2000年1月-6月“尊重科学家不同寻常的敏感和创造精神”第24章2000年7月-12月“不是不中国间谍?”第25章2001年1月-7月“我的一生与上个世纪几乎四分之三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第26章2001年8月-12月“世界的知识是浩瀚的,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第27章2002年1月-6月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第28章2002年7月-10月“君子和而不同”第29章2002年11月-12月“希望同志们团结一致”第30章2003年-2004年9月“我们中国人都对此感到非常高兴”结语语江泽民的历史功绩江泽民生平年表注释鸣谢后记译者附记
-
失衡孙立平著本书是《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一书的续篇。《断裂》从现实和理论上对“断裂社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而本书则进一步探讨了在现实生活中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并进而将“失衡”作为理解“断裂社会”的一个基本概念来进行深入的研究。作者认为,合作主义的宪政体制是使我们走出权利失衡困境的一种可能的宏观体制安排。
-
青春的敌人阿忆著北大学者、影视节目策划人、阿忆力作,央视《实话实说》新任主持人。十年间畅销近百万册,伴随一代人走过青春岁月,现隆重推出全新第四版。中国第一部self-helpbook。送给即将、正值、已经走过青春岁月的你,让我们一起来眺望、来体会,来怀念。如果为你开出皆大欢喜的药方,这本书应该叫《消灭青春的敌人》或《怎样度过青春》,但我坚持认为,一部书的好坏,不在于它提供给你多少答案和照章行事的办法,而在于它是否提出症结,给了你启示。一部书,当它流畅的语言吹进你的心湖,揉碎蔚蓝的波影,引起你胸中美丽的回声,当它轻轻诉说,把特殊的形式美舒展在你面前,当它不断勾起你的记忆,使你朦胧感到醉心的澎湃,当它优美的思维超越了你想象力的边缘,使你发现许多事情你早想宣泄但却始终没有形成语言,当它把你渐已逝去的从前一步步复原,又把你正要面临的未来说给你听,这部书便当之无愧堪称好书。
-
中国中产者调查陈冠任,易扬著中产者是今天中国社会的一个新型阶层,并将成为明天的小康社会的主流人群。中产者到底将成为明天的小康社会的主流人群。中产者到底是些什么人?他们是怎么成为了中产者?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正在或者将会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和影响?“中产阶级”曾经是一个令人心存余悸的词语,在今天却成为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话题。它与SOHU、CEO、CBD、TOWNHOUSE等国际流行语想联系,与白领、金领、洋房、小车、名牌时装等精致追求构成一道前卫的生活的风景。它代表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是富裕的象征,高品位的代名词。中产者们的奋斗和生活方式,他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折射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第一个人的未来。在波澜壮观的改革开放和向现代化迈进的伟大进军中,我国的中产阶层,已作为一个崭新的社会群体,显出露水地出现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无疑是鼓励着中产队伍的发展壮大。然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是大多数人迈入中产之家,步进富裕、文明的时代。这需要全国占人口多数的人成为中产者。因此,我国中产阶层将飞速发展,大多数人成为中产者不再是遥远的梦!然而,迈入中产社会,这需要国家的、个人的、政策的、行动的、技术的、客观的、主观的努力和奋斗。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经过反复的调查采访,分析研究,历时半年多时间,最终完成了《中国中产者调查》一书,愿对我国迈入中产社会有所推进。目录:第一篇从个体户到“中产者”一、“杨百万”:一个震醒沉睡的财富梦二、流通领域市场化:超额利润铸造新富三、金融领域市场化:一夜暴富不是梦四、市场化催生技术型财富人五、知识市场化带来富翁年轻化第二篇“中产阶级”的敏感话题一、“中产阶级”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二、我国是否已进入中产时代第三篇在中国,谁是中产者?一、中产者部落二、灰色地带的中产者三、另类中产者四、以貌取人:准中产者素描第四篇中产者,一个无特征的阶层一、中产者的生活品味二、中产者的共同特征三、中产者的标准测试第五篇财富:中产者的立身安命之本一、迎风斗流:个人财富的积累二、中产者致富的领域三、新时代的财富英雄:趣来趣年轻化四、中产者的投资趋向第六篇轻松、惬意:中产者的幸福生活一、中产者的幸福生活应该是什么样?二、消费:有梦就去追三、日常生活:所谓最大的“烦”四、中产者幸福生活的标准五、周末:中产者的天堂第七篇中产者的休闲尚一、极限运动:玩的就是心跳二、优雅运动三、引领时尚:休闲娱乐+方式四、旅游:给心情放个假第八篇摇曳多姿的情感世界一、恋爱:激情燃烧的岁月二、围城内:快乐着和不快乐着三、新同居时代四、晃晃悠悠的边缘情感五、寻求冒险、刺激还是其他第九篇中产阶层也有烦一、职业:紧张+压力二、中产“综合症”三、中产者的六大问题七大烦第十篇中产阶层的社会作用一、中产阶层的社会地位二、中产阶层的社会功能三、中产阶层的社会作用第十一篇中产阶层的政治作用一、对现存秩序的积极肯定二、中产阶层的参政方式三、五大缺点,构成中产者的群体不足第十二篇机遇与挑战:中产者的未来一、机遇:重构社会结构二、挑战:传统桎梏亟待冲破三、国家如何应对挑战四、中产如何应对挑战结束语:中产者的发展趋势
-
禅的故事明空编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禅的核心,要求人们超越语言文字,透过种种现实存在去把握宇宙人生的真谛。但“非言无以传”,历代杰出的禅师还是留下了一些方便参悟的公案、禅话和禅诗。本书从大量有关禅的文献中精选了近500则经典禅理故事,语言清新流畅,文字典雅别致。书中每一则故事都充盈着佛教智慧,隐含着人生真谛。我们在这里遇到的禅师,不再是身似枯木、心如古井的苦行僧,而是风流潇洒、超然物外的智者。他们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令人拍案叫绝,回味再三。而他们遗世独立的大智大慧,又让人望尘莫及,神往不已。如果说,异化的心灵如同荒漠,禅就如同清风甘泉,当头棒喝,能让读者保持着觉醒,获取丰富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启示。茶余饭后,闲暇之时,随手翻阅几则禅门故事,品读几首禅诗,既能缓解劳顿,又能启迪智慧,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