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俄)叶梅利亚诺夫斯大林两部曲的第一部。著名历史学家IO.B叶梅利亚诺夫在大量证明文件与当事人回忆的基础上,揭开了20世纪最杰出和最有争议的国务活动家斯大林的生活和事业中的一个个谜团。撇掉围绕斯大林的一次次造神与造魔运动的历史浮沫,作者以专业水准呈现给我们一个最真实的斯大林。斯大林的格鲁吉亚出身和他在教会中学的学业对他的性格的形成起什么作用?斯大林做过沙皇警察机构的暗探吗?斯大林怎样进入布尔什维克的领导层?列宁想卸去斯大林手中的权力吗?作者考察斯大林在政治上的“进化”过程,令人信服地解释了为什么斯大林总是在国家处于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时刻领导这个国家。
-
战火中的外交官潘占林1999年5月7日,美国和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人遇难、二十多人受伤、大使馆被毁。这是人类文明史上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野蛮时间。本书作者潘占林时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以亲历者的身份,从使馆人员自救的指挥者的视角,用白描和写实的手法再现了炸馆事件的前前后后…….北约对南联盟大打出手。北约公然轰炸中国使馆:不是间接轰炸,是直接轰炸。轰炸使馆的行动是如何进行的?那一颗针对大使的炸点缘何未炸? 是误炸还是故意:炸馆事件解析。本书将为你一一解开这些疑惑。...
-
巨星闪耀郭宏军1976年,一个被泪水浸透了的年份!这一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这三位叱咤风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人物相继辞世,三星共陨,是一种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无论如何,三位伟人之间举世罕见的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合作终于画上了句号。也许,在十年浩劫的背影之下,这个句号画得并非完美,带着些许的遗憾,但回望历史,它却依然那么令人感动。随着岁月的流逝与社会的进步,对领袖人物的“神化”固然早已不合时宜,但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对领袖人物的“庸俗化”自然也难以让人起敬,而那种怀有别样居心对领袖人物的“丑化”则令人所不齿。历史的河流终将汰除浮渣,沉淀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和几千年来我们无数英雄的祖先一样,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已经深深地汇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 我们民族的精神、意志、情感和文化和象征。回归历史,追根溯源,本书愿陪伴它的读者:在一个静静的晚上,或是一个闲暇的周末: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重读这三位领袖人物,重温发生在他们之间的那一幕幕或叱咤风云,或惊心动魄,或扑朔迷离的动人往事。
-
为中国加油周晓柏 著第一章 2008,把什么样的中国展现给世界/1 一、世界为何选择了中国/2 二、更快、更高、更强、更美/4 三、百年屈辱的历史心中不灭的梦想/6 四、人文奥运人的力量/9 第二章 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13 一、中国巨石怎样激起世界之浪/14 二、办事讲程序做事懂规则/19 三、不玩“零和游戏” 合作才能共赢/24 第三章 不仅有大国形态更要有大国心态/29 一、我们不能忘记但是我们可以宽恕/30 二、摒弃弱国心态/34 三、大国的心态,大国的责任/40 四、国家影响力凭什么/49 第四章 传承华夏文明 重建礼仪之邦/55 一、不要割断我们的文化之根/56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时代精神/63 三、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67 第五章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71 一、让造假者无地自容/72 二、小聪明贻害无穷/77 三、大胜靠德/82 第六章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87 一、有多少风景在哭泣/88 二、谁在碾踩世界/96 三、中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103 四、内心和谐即是一种成功/110 第七章 在索取之前先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113 一、慈善排行榜说明了什么/114 三、公民素质的必要装备/153 第九章 为中国加油/165 一、国家中兴人人有责/167 二、可以平凡不能平庸/176 三、为中国加油/180 附录一:八荣八耻/184 附录二:首都市民文明公约/185 附录三:第29届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试行) /186 附录四:永恒的一刹那/187 后记
-
资源基础与中国工业化战略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美国与伊朗范鸿达著今天处于交恶的美国和伊朗在1979年以前曾经有过一段非常密切的双边关系,从1941~1979年长达38年。《美国与伊朗:曾经的亲密》通过大量的有关美伊两国关系的资料,详细介绍了美伊两国这一段时间内由“淡漠”到“亲密”再到“仇视”的关系发展过程,指出两国亲密的实质是控制和依附的关系,国与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变化无不取决于国家利益的追逐和国家实力的较量。
-
热言时代李文凯《热言时代:南方都市报时评精选》收入南方都市报时评版近年来发表的时评文章122篇,议题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呈现了在历史转型的当下,媒体通过自省和努力,可以给时事评论(或曰“文人论政”)带来多大的空间,以及可能企及的高度。目前南方都市报的时评,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而设置生长的——中国与中国人,正处在百余年未绝的历史大转型努力之中……在这个转型中,这个国家的方向、所获得的进展、所遭遇的困顿、所影响的命运,是我们评论所要紧密关注、积极表达的话题。这看似有些宏大拔高的命题,其实正是中国现状下媒体的自觉。
-
一手遮天陈戈“一把手”的权力不受制约到了何种程度?连伪造他的一个签名都能解决一些人朝思暮想的升迁难题;而看似铁桶般密不透风的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有了这个伪造的签名,“铁桶程序”立即变成“纸桶程序”。皖北的利辛县人事造假案虽然荒唐透顶,却是很能说明某些地方“一把手”与制度关系的活标本。对利辛县特殊历史阶段的情况有深入研究、已于2003年4月不幸因公殉职的新华社记者张曙光,曾向本书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200工年5月《南方周末》记者伍小峰、江鸟也以《拒礼金立新规重重遇阻,县委书记改革中道夭折》对“利辛风暴”进行了详细报道。“利辛人事案”的爆发点有点像是“电影镜头”。2000年10月底的一天,刚任利辛县委书记一个多月的夏一松,因腿伤在利辛宾馆3楼的宿舍(记者曾数次被夏一松邀请进过这间注定成为见证皖北政治风云的小陋室)办公,一个乡镇领导前来探病,顺便汇报说:“夏书记,您让安排的学生的工作办妥了。”夏一松颇为奇怪,因为他从未委托别人安排什么学生的事。事实上,他从皖北灵璧县调到利辛县工作后,在当地无亲无故,只与患病的儿子一起住在利辛宾馆的一个简陋房间里。儿子患怪症后不能多见阳光,夏一松那一阵子除了工作外,陪儿子呆在房间的时间较多,别说等待安排工作的学生,就是来看望他的灵璧县老部下,单独相处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当时他警惕地问:“你确定是我安排的吗?”“报告上还有您的签名呢。”那个乡镇干部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夏一松沉吟半晌,怎么也记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签的字。他敏感地觉得其中“大有蹊跷”,便说:“你赶紧到县人事局,把那份有我签名的报告拿来。”夏一松谈起这件事时,对新华社记者张曙光感慨地说:“对人事问题,我的弦向来绷得非常紧。幸亏当时多了个心眼,否则后果可能要严重得多了。”厚厚的一撂报告让夏一松目瞪口呆。26件已在县里各部门存档的批文,每一份有他清晰的“签名”。刚才那个乡镇领导提到的报告是一份某学生中专毕业欲进某机关的谋职申请。一股无名的怒火烧得夏一松说不出话来。猛一看,这些报告上的签名笔迹跟他自己的笔迹确有几分“神似”,看来伪造签名者是下了一番“苦功”的。是谁竟胆大包天到在县委书记的眼皮底下如此胡作非为?为求得有说明力的铁证,他立即让县公安局把这些报告,送到安徽省公安厅的专业机构检验笔迹。结果是:其中23份批文上的签名均系伪造!据记者在与夏一松接触中积累的“感性认识”,他是一个出言谨慎的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更是极少“批条子”。在不同场合,他表示过对“乱批条子”现象的不满,称其为政坛一大公害。据记者从夏一松原任职的灵璧县和后来任职的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夏一松确实没有“批条子”、更没有为人事问题给下级施加影响的习惯。到底还有多少阴谋未被发现呢?夏一松既大为恼火也自知事态重大,迅速将此事上报至亳州市委领导。很快,亳州市纪委、公安局分别立案,组成联合调查组奔赴利辛县。据新华社记者张曙光的资料说,当亳州市纪委抽调的2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驻扎进利辛县时,肃穆的气氛着实让利辛县城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宾馆门口挂起了绿色检举箱,有专门的武警守卫,连路过的行人也骤然紧张起来。这一夜,小小的利辛县有多少人失眠?!不光是大量参与造假者、从别人的造假中获取了利益者,也包括对利辛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并盼望能“响一炮”者,大家都在复杂的心态中沉默地观望着。夏一松后来对张曙光说:“在问题没有查清楚之前,不少人曾埋怨这是人为制造恐怖,造成不稳定,但我认为有更严重的情况藏在这冰山的一角之下,所以我一直认为这绝非小题大做!”只要敢动真格,其实并不费神。伪造县委书记笔迹签名的人,很快被公安机关用专业侦破手段揪了出来。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犯罪分子竟是一个在县城不少人眼中还算“厚道的干部”——县计委机关分工委副书记张学勇。顺藤摸瓜的结果更让调查组的纪检干部震惊不已。不仅领导签名是假的,追查这些报告,那些盖有钢印的所谓“大中专学生”的文凭、派遣证、档案统统都是伪造的。而这些报告竟然都“一路绿灯”,通过了县多个部门的审查。这批“假学历、假身份、假文凭”的人,如果不被挖出,就会堂而皇之地成为“身份合法的高素质国家干部”!
-
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美)史华慈 著;陈玮 译本书独辟蹊径,从相关的学术框架和内部的政治关系方面考察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视角,引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各个方面的相关资料,洞悉与把握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与脉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是国外研究毛泽东与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一部优秀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为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天才诗人。由于他对现代中国之思想、制度和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也由于他对建构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做出的重要贡献,几十年来,对毛泽东本人及其思想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长久意义的学术领域。毛泽东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尽管国外的毛泽东研究在理论目标、分析方式、社会功能和学术立场等方面与国内存在差异,但在全球化的宏观视角下,其研究成果,应当被看作整体毛泽东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国内毛泽东研究一起,对这一学术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毛泽东的政治哲学(美)斯塔尔 著;曹志为 王晴波 译本书运用政治学的分析方法,从政治概念的界定入手,从“政治教育”、“政治参与”、“政治整合”等九个方面,把握和分析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向人们展示了从另一种角度考察毛泽东政治理论的可能性。例如,把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放在政治学框架下进行分析,将其看做一个“启动-效果-反馈”的政治过程,就体现了不少独到的见解。该书使用西方政治理论框架分析毛泽东政治理论的方法,在西方学者中也受到了批评,但它对于中国学者开拓知识视野,建构问题意识,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书据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译出,并插入了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构成毛泽东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是冲突或矛盾,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变化。在其政治著作中。毛泽东所论及的每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是以冲突和变化概念为基础的。在他看来,政治领域里各个方面合乎规律的,恒常的冲害也变化,与自然界的冲突和变化的情形是相同的。由于他的认识理论是建立在这一核心观念基础上的,所以,他不仅把他的著作理论看成是这种冲突和变化观念的阐发,而且看成是这一观念的例证:从而服从于支配着自然界和政治现象的同一发展规律。——约翰·布莱恩·斯塔尔(编者: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