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
作者:逄增玉著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5-01-01
ISBN:9787535522511
定价:¥1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多种学科,难度比较大,目前的主客观条件不能说很成熟。记得1989年在苏州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上,作者曾建议杭州年会以“中国现代作家与吴越文化”为讨论主题之一,这个建议虽然得到理事会的赞同并通过,但后来的实际研究成果似乎不多。它可能就和学术界对区域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文学研究对区域文化更是比较陌生,知识结构有待调整等状况有关。但正因为这样,决心朝这一方向进行开拓性的艰苦扎实的努力,更其显得可贵。
作者简介
逄增玉,男,1957年生,吉林省白山市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同年赴湖南师大中文系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4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始任教于东北师大中文系,1993年晋升为教授。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参加了《中国现代文学辞典》、《中西方文学比较年表》等多种工具书和著作的编写。
目录
一 东北地域文化概说
1.黑土地上的远古人类活动
2.中华文化文学的发源地之一
3.生存环境与渔猎文化
4.包融、混杂与多元文化态势
二 日神文化精神与东北作家的现实态度和文学态度
1.源远流长的日神文化精神
2.东北作家的歌哭呐喊·外倾心态与审美构造原则
三 漂泊与自由
1.鸟图腾崇拜与漂泊心态和自由精神
2.萧军萧红的人生轨迹和人格形态
3.黑土地上的流浪者形象及其文学表现
四 土地、生命意象与雄犷苍凉的人生情态
1.东北作家的土地情结
2.端木蕻良笔下的土地与农民
3.黑土地孕育的生命强力
4.雄强犷悍的形象与性格
5.情爱关系中的野性色彩
6.对生命萎缩的痛心与批判
五 胡子与英雄——历史、文化和审美视角下的特殊人生评判
1.历史与道德坼裂中的东北胡子现象
2.“隐恶扬善”观照与描绘
3.野性与人性的悲怆二重奏
4.胡子精神的当代形态与流变
六 文化与民族多元融会撞击下的人生与文学
1.萨满教的浸润
2.俄苏文化的渗透与影响
3.民族与文化多元撞击、融合中的人生景观
七 “老家在山东”——东北作家创作中的“文化恋母”和“寻根”现象
1.“文化恋母”的历史由来
2.东北作家的“恋母”情结及其文学主题
3.骆宾基笔下的乡土、乡亲和乡情
八 情义民风·乡土语言与文本特征
1.多情重义的关东风情
2.黑土地的语言构成
3.地域·文化因素与文本特征
附录
东北区域文化与东北作家创作的二重结构和特征
《铁流》、《毁灭》与东北作家群创作
流亡者的歌哭——论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创作
新时期东北作家群研究述评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1.黑土地上的远古人类活动
2.中华文化文学的发源地之一
3.生存环境与渔猎文化
4.包融、混杂与多元文化态势
二 日神文化精神与东北作家的现实态度和文学态度
1.源远流长的日神文化精神
2.东北作家的歌哭呐喊·外倾心态与审美构造原则
三 漂泊与自由
1.鸟图腾崇拜与漂泊心态和自由精神
2.萧军萧红的人生轨迹和人格形态
3.黑土地上的流浪者形象及其文学表现
四 土地、生命意象与雄犷苍凉的人生情态
1.东北作家的土地情结
2.端木蕻良笔下的土地与农民
3.黑土地孕育的生命强力
4.雄强犷悍的形象与性格
5.情爱关系中的野性色彩
6.对生命萎缩的痛心与批判
五 胡子与英雄——历史、文化和审美视角下的特殊人生评判
1.历史与道德坼裂中的东北胡子现象
2.“隐恶扬善”观照与描绘
3.野性与人性的悲怆二重奏
4.胡子精神的当代形态与流变
六 文化与民族多元融会撞击下的人生与文学
1.萨满教的浸润
2.俄苏文化的渗透与影响
3.民族与文化多元撞击、融合中的人生景观
七 “老家在山东”——东北作家创作中的“文化恋母”和“寻根”现象
1.“文化恋母”的历史由来
2.东北作家的“恋母”情结及其文学主题
3.骆宾基笔下的乡土、乡亲和乡情
八 情义民风·乡土语言与文本特征
1.多情重义的关东风情
2.黑土地的语言构成
3.地域·文化因素与文本特征
附录
东北区域文化与东北作家创作的二重结构和特征
《铁流》、《毁灭》与东北作家群创作
流亡者的歌哭——论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创作
新时期东北作家群研究述评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