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
体裁短语学视域下汉语二语学习者学术语篇综合对比分析吕长竑本书为学术专著。 书稿融合了体裁分析对语篇宏观结构的分析优势和短语学研究对文本微观特征的分析特色,采用“综合对比分析模式”(ICM),在英/汉语一语者学术语篇对比分析(CA)的基础上,重点对汉语一语和二语学位论文摘要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特征予以了对比分析(CIA)。从体裁短语学角度,综合对比分析是本书在研究方法方面的主要特色。将语步分析与语料库方法融合则可扬长避短,既能揭示考察对象在句子层面上的语言实现手段,又可反映其在修辞语步/语阶层面上的交际功能,以为意欲表达同类语步/语阶功能者提供词汇–语法特征使用方面的参考。 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汉语二语教学、规避负迁移、提高汉语二语学习者学术写作能力、编写学术汉语教材、制订学术汉语教学大纲提供参考。
-
上海科技人才发展研究报告2022—2023曾方,张艳林本书以“科技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分为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发展案例、参考借鉴四大板块,对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青年科技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地方院所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上海科技人才建设建言献策。
-
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张淑惠书稿结合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实践,研究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机制与模式,提出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为国际社会贡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中国智慧。与已有研究相比,本项目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了政府主导的共生型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分析框架;二是通过QCA建模分析社会组织参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影响因素;三是构建了层次清晰的“引导型”加“功能型”社会组织参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政策体系。
-
学术与我们的时代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编暂缺简介...
-
法律文化纲要张志京暂缺简介...
-
中华民国民法 立法理由及判解汇编责编:易卉《 民法·立法理由及判解汇编》(以下简称“民法判解汇编”),由民国时期的法学家吴经熊编辑,郭卫增订,原名《 六法理由判解汇编·第二民法之部》(会文堂新记书局1948年7月出版发行)。本项目将原来的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按照现代阅读习惯加以标点,并勘校原版的错讹之处。“民法判解汇编”以《 民法》篇章结构分类汇编,全书分为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五编,各编之内先列民法条文,次列立法理由,依次再列判例、解释,以及及相关函、电、咨、令。在每编之后还有“补遗”“补遗二”,为增订公布之判、解、函、电、咨、令。凡经南京国民政府及各院部公布施行及修正之法令,概行辑录;1927年以前北京政府所颁布之司法法令,经前国民政府命令暂准援用现尚继续有效者,亦为编入。大理院的判例解释例,无条文可依据者,则按编分类,或者列入施行法、判解别录等,总期全无疏漏。1948年7月之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的失败,其 法院的判解未再做汇编,直到败退 。因此该“民法判解汇编”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完备的民法立法理由与判例解释例汇编,具有重要的民法学史料价值。
-
论个人数据上的权利构造吴晓倩本书对个人数据的内涵、属性、所涉利益主体及其利益关系等进行了系统且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针对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对于个人权利单边保护的不足,通过权衡个人数据之上承载的多重利益关系,明确数据主体(个人数据来源者)、数据业者和公共部门对个人数据享有的权利(权力)及权利(权力)行使的界限,构建个人数据上的权属体系,以回应数字经济及数据资产化发展的需求,解决个人数据上个人合法权益与商业开发、公共利用之间的制衡问题。
-
最高人民法院人格权案例指导与参考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与参考丛书编选组本书为《案例指导与参考丛书》之一,全书从人格权案件办理司法实践中反映的各种疑难问题着手,整合近几年来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审判指导与参考中的执行案例资源,总结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的思路与经验。通过同类指导性案例梳理与比较,为实务提供指导和参考,为理论研究提供案例资料,为司法工作者提供法律适用的具体指导,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同种案例的司法处理结果预见。
-
矿业权实务概论盈科律师事务所,张仁藏矿业权是矿产资源开发和发展的法律基础,本书将矿业权定义为探矿权和采矿权的统称,它是一种涉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财产权。本书从矿产资源基础知识、矿业权的基本概念出发,理论联合实际,阐述了矿业权的转让、矿业权的流转、矿业权侵权风险防范、矿业权相关刑事法律风险防范、矿业权相关行政法律风险防范和权利救济中的各类问题。书稿同时结合相关典型案例,对产业权涉及的法律适用的重点问题、前沿问题、疑难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
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 第6辑吴佩林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开创和发展的儒家文化,形塑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形态,并成为 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历 变得无所不包”,其影响辐射东亚,乃至 。但在社会变革尤其是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时期,儒家以仁义礼乐为核心的自立方略因未能有效抵挡西方的军事与文化冲击,伴随着科举制的废除和“欧风美雨”的鼓荡,制度化的儒家体系逐渐走向解体。重视对这些特殊时期传统文化命运的研究,有助于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与制度创新。山东是孔、颜、曾、孟四圣的桑梓地,儒家思想的发祥地。与此相应,该地区保存的大量记载儒家圣贤事迹及历代封赐、林庙修建、祭祀典礼、碑传诗赋、优礼后裔、社会变革的档案、碑刻、族谱、方志等文献,成为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及社会转型时期圣贤境遇的重要历史资源。对这些资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既能展现传统 政治生态及基层社会治理的实况,又能促进人们理解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与运行机制的变迁;既能为传承中华 传统文化、弘扬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注入源头活水,又能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凝结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