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作者:肖川主编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1-01
ISBN:9787532094615
定价:¥2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专门为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而特地编写的读本,内容包括对教育使命的阐述,对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与任务的分析,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论述。 本书作者力求做到简洁、明快,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实践的案例;既有学者们已经达成的一些共识,也有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我们的用意在于:学习的过程是分离和交流的过程,是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接受、简单的照搬照抄的过程。希望教师们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分享,能够更丰富、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自觉地生成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
作者简介
暂缺《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上编 教育的使命
第一章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第一节 作为文化-心理过程的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价值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可教育性
第二节 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第三节 教育的意向性
第四节 “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第三章 审视教育目标
第一节 讨论“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节 “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提出的依据
第三节 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
第四节 对教育的反思
第四章 创设健康的学校文化
第一节 学校的职能
第二节 创造新的学校文化
第三节 关注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中编 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与任务
第五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六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缘起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及其理论基础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研究性学习
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第七章 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节 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八章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 新的学习方式
第二节 实现教学方式变革的前提
第九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步骤
第十章 有效教学的策略
第一节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十一章 发展性教育评价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功能
第二节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内涵及其应用
下编 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十二章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与途径
第一节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第二节 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要求
第三节 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第四节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第十三章 新课程中教师观念、行为与个性的转变
第一节 教师观念与角色的转变
第二节 教师培训的特征
第三节 教师的“六个学会”
附录一 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案例
附录二 参考文献与进一步的阅读索引
后记
上编 教育的使命
第一章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第一节 作为文化-心理过程的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价值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可教育性
第二节 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第三节 教育的意向性
第四节 “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第三章 审视教育目标
第一节 讨论“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节 “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提出的依据
第三节 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
第四节 对教育的反思
第四章 创设健康的学校文化
第一节 学校的职能
第二节 创造新的学校文化
第三节 关注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中编 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与任务
第五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六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缘起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及其理论基础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研究性学习
第四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第七章 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节 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八章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 新的学习方式
第二节 实现教学方式变革的前提
第九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步骤
第十章 有效教学的策略
第一节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
第二节 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十一章 发展性教育评价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功能
第二节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内涵及其应用
下编 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十二章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与途径
第一节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第二节 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要求
第三节 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第四节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第十三章 新课程中教师观念、行为与个性的转变
第一节 教师观念与角色的转变
第二节 教师培训的特征
第三节 教师的“六个学会”
附录一 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案例
附录二 参考文献与进一步的阅读索引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