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学教育学:新编本
作者:叶上雄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2-01
ISBN:9787040137484
定价:¥21.4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学教育学(新编本)》讲述了:《中学教育学》1993年11月由我社出版,重印20多次,发行近80万册,受到众多使用者好评,获四川省人民政府2001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新编本”在原书基础上重新编写,全面反映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新政策、新动向、新情况和新问题,全书贯穿素质教育这一时代主题,将素质教育理论与中学教育学的框架融为一体,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融会于中学的全部教学、教育活动和办学育人的工作之中。“新编本”共分为四编18章。第一编中学教育导论,为理解教育、中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树立正确教育思想,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编论述中学教育过程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第三编讨论中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第四编中学教育的研究、评价,探讨创建素质教育示范性中学的努力方向。“新编本”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广度,又突出实践应用功能,有助于提高中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专业化水平,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是培养、培训中学教师的公共课“教育学”的最新教材,亦可作为教育行政干部、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研究中学教育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暂缺《中学教育学:新编本》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一、教育学
二、中学教育学
三、学习中学教育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编 中学教育导论
第一章 教育总述
第一节 教育本质
一、教育自身固有的属性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三、教育的概念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教育
二、古代教育
三、现代教育
四、当代教育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我国教育
一、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历史方位和使命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创新
三、落实教育战略地位,发挥教育战略作用
第二章 基础教育和中学教育
第一节 基础教育
一、基础教育的性质和范围
二、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中学教育
一、中学教育的性质、特点和任务
二、义务教育和中学教育
三、中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三节 农村中学教育
一、农村中学教育的地位、作用
二、农村中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推进农村中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章 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第一节 我国教育方针
一、教育方针概述
二、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确立和发展
三、新世纪新阶段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和精神
第二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功能
三、教育目的的客观制约性及价值取向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
一、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
二、中学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
三、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学全面发展教育
第四章 素质教育和中学素质教育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提出及确立
一、素质教育的历史和现实制约性
二、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三、素质教育概念确立的依据
第二节 素质和素质教育
一、人的素质概念和结构
二、素质教育概要
第三节 中学素质教育概要
一、中学素质教育的任务及含义
二、中学素质教育的特征
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第四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已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三种行为”必须到位
三、力戒形式主义,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效
第二编 中学生和教师
第五章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第一节 主体和主体性
一、主体的概念
二、主体性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发展因素
三、主体间性
第二节 教育过程中孰为主体
一、教育主体问题的提出
二、教育过程中孰为主体的争论
三、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
第三节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及意义
二、现代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六章 中学生
第一节 学生概述
一、学生的概念和权利义务
二、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务
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第二节 中学生的特点和教育
一、中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教育
二、中学生的年级特点和教育
三、中学生的学业差异和教育
第三节 中学生集体和素质教育
一、中学生集体及其特征
二、学生集体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三、学生集体和“学会关心
第七章 中学教师
第一节 教师概述
一、教师的概念
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四、中学教师的根本职责和任务
第二节 素质教育对中学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
三、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教师的业务素养
第三节 中学班主任
一、中学班主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原则和方式
第三编 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八章 加强和改进德育
第一节 中学德育概述
一、中学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学德育的任务和要求
三、中学德育目标
第二节 中学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原则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及其实质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三、中学德育的原则
第三节 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含义及其条件
……
第九章 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第十章 深化教学改革
第十一章 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第十二章 抓好课校外教育活动
第十三章 形成“三结合”教育合力
第十四章 推进中学信息教育
第十五章 开展中学生指导
第四编 中学教育研究·评价·办学
第十六章 中学教育研究
第十七章 中学教育评价
第十八章 建设素质教育示范性中学
一、教育学
二、中学教育学
三、学习中学教育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编 中学教育导论
第一章 教育总述
第一节 教育本质
一、教育自身固有的属性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三、教育的概念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教育
二、古代教育
三、现代教育
四、当代教育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我国教育
一、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历史方位和使命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创新
三、落实教育战略地位,发挥教育战略作用
第二章 基础教育和中学教育
第一节 基础教育
一、基础教育的性质和范围
二、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中学教育
一、中学教育的性质、特点和任务
二、义务教育和中学教育
三、中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三节 农村中学教育
一、农村中学教育的地位、作用
二、农村中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三、推进农村中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章 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第一节 我国教育方针
一、教育方针概述
二、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确立和发展
三、新世纪新阶段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和精神
第二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功能
三、教育目的的客观制约性及价值取向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
一、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
二、中学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
三、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学全面发展教育
第四章 素质教育和中学素质教育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提出及确立
一、素质教育的历史和现实制约性
二、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三、素质教育概念确立的依据
第二节 素质和素质教育
一、人的素质概念和结构
二、素质教育概要
第三节 中学素质教育概要
一、中学素质教育的任务及含义
二、中学素质教育的特征
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第四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已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三种行为”必须到位
三、力戒形式主义,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效
第二编 中学生和教师
第五章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第一节 主体和主体性
一、主体的概念
二、主体性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发展因素
三、主体间性
第二节 教育过程中孰为主体
一、教育主体问题的提出
二、教育过程中孰为主体的争论
三、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
第三节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及意义
二、现代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六章 中学生
第一节 学生概述
一、学生的概念和权利义务
二、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任务
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第二节 中学生的特点和教育
一、中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教育
二、中学生的年级特点和教育
三、中学生的学业差异和教育
第三节 中学生集体和素质教育
一、中学生集体及其特征
二、学生集体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三、学生集体和“学会关心
第七章 中学教师
第一节 教师概述
一、教师的概念
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四、中学教师的根本职责和任务
第二节 素质教育对中学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
三、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教师的业务素养
第三节 中学班主任
一、中学班主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原则和方式
第三编 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八章 加强和改进德育
第一节 中学德育概述
一、中学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二、中学德育的任务和要求
三、中学德育目标
第二节 中学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原则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及其实质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三、中学德育的原则
第三节 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含义及其条件
……
第九章 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第十章 深化教学改革
第十一章 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第十二章 抓好课校外教育活动
第十三章 形成“三结合”教育合力
第十四章 推进中学信息教育
第十五章 开展中学生指导
第四编 中学教育研究·评价·办学
第十六章 中学教育研究
第十七章 中学教育评价
第十八章 建设素质教育示范性中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