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该辞典是佛学词典,是一部中国佛学研究的重要专著。其内容涵盖广泛,囊括了佛教各种专有术语、典故、典籍、名词、名僧、史迹等。每条辞目下,均注明其类别、解释辞义、征引出处,便于读者考索。
-
无尽藏暂缺作者“十无尽藏”者,信、戒、惭、愧、闻、施、慧、念、持、辩十种藏也。前七名七圣财,以念、持二者守护,以辩积而能散;又前九为蕴积,后一乃出生。一一行量,体含法界,德用不穷,故名为藏。本书将梦参法师所讲“十行”内容集结出版,旨在广结法缘,复为师尊华诞之贺,诸佛欢喜龙天护念,诚胜善事也。
-
河北佛教史张志军 著作者以历史为经,人物为纬,在以人物为主线的思路下,将每一个朝代的佛教都予以分门类述,勾划了近二千年来佛教在河北的传入与发展的历史。《河北佛教史》填补了当今中国佛教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成果与一般史志不同,在方法论方面,兼采历史学与佛教的理论与方法,唯此方可深入研究佛教作为宗教的层面。具有历史学价值,如其对道安、道生及临济禅、赵州禅等重点论述,具有相当深度。
-
唯识要论慧仁 著唯识学是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具有高度组织与逻辑性的佛学思想体系,因其包含的理论概念众多复杂,所以传来中国后也被称为法相宗。从整体结构性而言,其众多复杂的名相概念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它们分属于几大范畴,有机地构成了唯识学的理论整体。通常来讲,八识、心所有法、种子、量论、三自性、修道次第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理论范畴,本书做了一定的调整,选取了八识、种子、量论、三自性、止观、转依六大范畴进行介绍。其中八识是关于心识结构的理论;种子是关于心理潜能,以及现象产生内因的理论;量论是关于认知的理论;止观是关于禅或静虑的理论;转依则是关于解脱原理与次第的理论,以上六大范畴有教有证,将唯识思想与瑜伽修证方法做了整体性的有机统一,基本上反映了瑜伽行派思想的全貌。
-
杭州佛教研究宋涛 编《杭州佛教研究》(学术辑刊2015年卷)作为第二届杭州佛教历史文化学术论坛的优秀论文结集,就学术论文涉及的主题、内容与深广度而言。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仅为未来更为广博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区域性的佛教历史文化研究树立了典范。她的问世,必将为探讨杭州佛教历史文化的渊源、发展、流变与影响,持续深入地研究杭州佛教历史文化,为拓宽社会各界认识、了解杭州佛教历史文化的渠道,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
-
闲师慧语会闲 著暂缺简介...
-
小藏经研修弘法 编书稿是作者通过多年的实修研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印光法师文钞》进行的详细解读。完整呈现了印光法师的人格魅力,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印光法师的佛学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推广和实践。
-
元代北京汉藏佛教研究胡雪峰 编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元代帝王与汉藏佛教人物研究”收录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高华先生对《元仁宗与佛教》;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杨曾文先生的《耶律楚才与佛教》;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尕藏加的《元代帝师八思巴生平中一二事》;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教授乌力吉巴雅尔的《元廷与藏传佛教高僧交往管窥》;日本大谷大学真宗综合研究所研究员福岛重的《关于元世祖忽必烈崇教抑禅政策》。第二部分“元代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研究”收录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班班多杰的《佛教在藏地与汉地本土化历史之再考察》;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孙悟湖的《元大都汉藏佛教交流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嘉木扬·凯朝的《元代北京汉藏蒙佛教的思考》;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西南濒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丽明的《从四川蒙古族看佛教在川滇的影响》。第三部分“元代汉藏佛教仪轨研究”中,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沈卫荣谈《从“大喜乐”和“演揲儿”中拯救历史》的关于佛教“语文学”研究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安海燕做出了《清(宫廷瑜伽)、西夏“道果机轮”及元代“演揲儿法”》的考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楠教授的《元大都大白伞盖佛事杂考》研究了佛教仪轨在民间中的发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研究员尹邦志则是从《大圆满与禅》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第四部分“元代汉藏佛教文史与艺术研究”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教授索罗宁发表了《西夏文(随缘集)与西夏汉传佛教流传问题》概述。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晓就《李承休(宾王录)笔下的燕京荐福寺——兼及木庵性英与讷庵道谦》做出了概述。北京雍和宫管理处副主任刘军就《试论刘元对元大都佛教造像艺术的贡献》做了阐述。
-
南朝佛教与金陵莲华,董群 编《南朝佛教与金陵(第2辑 建康佛教的经论翻译)/江苏尼众佛学院同泰佛学论丛》是以“南朝佛教与金陵”的第二次会议的参会论文编集而成。此次会议以“2016金陵刻经处与近现代佛教义学研讨会暨第二届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为题,这个会议作为第六届金陵礼佛文化月的一个内容,7月5日-6日在南京召开。依本来的计划,是延续首次会议的模式,单独召开,恰逢纪念金陵刻经处成立150周年,其中也有一个学术研讨会,这样两个学术讨论会合为一个名称,“南朝佛教与金陵”作为一个分会场进行,这样一个联合会议,“由中国佛教协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金陵刻经处、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管委会联合承办”,江苏尼众佛学院、鸡鸣寺承办其中的“南朝佛教与金陵”研讨会。这一次的会议主题是“南朝佛教中的译经”,所以,会议论文都是围绕译经、译经人物、译出经典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影响,是大家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中日黄檗山志五本合刊林观潮 注中日黄檗山志五本,指的是福建福清黄檗山萬福禪寺的相關寺志四本,亦即明朝崇禎年間編《黄檗寺志》三卷、南明永曆年間編《黄檗山寺志》八卷、清朝道光年間編《黄檗山寺志》八卷、南明永曆年間编《獅子巖志》二卷,以及京都黄檗山萬福禪寺於日本宽文年間所编寺志《新黄檗志略》二卷。本書是這五本志書的合刊,並加以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