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黄帝世系及其神话传说研究刘晓 著本书围绕黄帝族群共祖和人文始祖身份形成的一系列神话传说,对其族群共祖和人文始祖身份的形成进行了探讨,同时利用历史学、考古学、哲学以及诸如世系、姓氏、文献生成等领域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对黄帝神话传说、黄帝形象演变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讨论,对黄帝及其神话传说进行了多维度、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同时作者立足于文学本位,对解决黄帝神话传说的形成、黄帝形象的塑造等重要文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思考,对于黄帝神话传说研究乃至黄帝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启示意义。
-
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百年发展史暂缺作者本书旨在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本书在探讨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百年发展史的过程中,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分析方法,把握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当下实践,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背景分析、内容阐释和地位评价。
-
道圣符契天下文明暂缺作者这本《道圣符契天下文明》从中国古代与基督教关联的诗歌中取材,视角虽不大,却也如万花筒,可以使我们关注一下古代士大夫们怎样看待基督教和西洋事物,这些诗作者,有的是基督徒,有的是非基督徒,视角不一,各有精妙。倘能起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那将是意外之喜。本书作者更希望借鉴古人和先贤,对今日中国基督教的健康发展带来裨益。
-
网络占星曾一果,颜欢 著如何理解当代社会形形色色的网络占星术?本书对占星术的历史起源、网络时代星座文化的兴起做了仔细考察,并从社会学、心理学、媒介学和文化研究等角度,探究糅合和改造了中西方传统占星术的网络星座,如何与当代哲学、心理学和媒介学相结合,而成为深受当代中国青年人喜欢的一种“新俗信”。进而分析青年人如何借助多样化的占星文化实践,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以星座为话题的亚文化趣缘群体。通过交流互动,分享星座知识,建构身份认同,解决日常的生活、情感及精神困惑。在后亚文化星座部落中,青年星座迷的这种交往关系通常是松散的、混杂的和流动的,这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彰显。
-
华夏良能杨涛,熊承霞 著本书第一章探索文化原型基因是以“造物设计”作为推动文明进程的原动力,以造物设计解读人的精神信仰、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道德。第二章通过“玄黄”二元中隐喻的中国空间地理意象,揭示出人们对意象图示的认知决定了中国传统造物智慧的双向式思维的超越。第三章通过鲧禹治水创世神话,探索治水、建造和伦理的关系。第四章通过对《易经》“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分析,解读其隐喻的自然辩证关系,理解其中的造物设计与原始道德,而其核心在于演绎天地神秘的意象,以玄黄为色彩二元表征下的玉石象征,比拟天地阴阳思维原型所构筑的伦理指向,延递“立象以尽意”中的中华器物文化精神,在当代大力推崇传统文化之契机中,挖掘文化大传统时代的造物价值。第五章将神话思维与神圣建筑进行原型联系,沿着“建木”神话推溯人类追求“摩天大楼”式建筑形态的原型思维。第六、七、八章对建筑原型精神进行了分析论证,使其形态植入当代设计。第九章以原型基因为视角,探讨汉字原型对中国城市变迁的影响,研究隐喻在城市建筑中的与汉字有关的联系,从不同角度分析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原因,由此引出传统城市设计理念在现代城市规划理念中的应用实践,以及反思当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第十章探索了农耕背景下的楼阁式高塔建筑的演变过程。从古代文献、文字原型、古代实物以及民间故事四个方面分析了自然环境、农耕文化与长江流域楼阁式佛塔建筑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当代楼阁式佛塔建筑形态的发展与演变。最后得出了农耕文化与佛塔建筑形态的关系。第十一章尝试结合文学经典解读建筑空间,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隐喻的文化原型入手,选择作品中关键人物的三处居住空间“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的室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探索成熟表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原型意象。通过大观园中主要人物宝、黛、钗三人的住所分析居住者的性格及审美,既从总体上结合现代建筑理念对三座建筑所具备的建筑特色进行概括,又从建筑与人物的关系出发,解读建筑主人的性格特征与建筑空间之间的意象关系。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是以西江苗寨和蒙古穹庐式建筑作为原型进行分析。
-
中国古代道教管理法律制度研究张亦,徐刚,段治民,刁穗 著本书试图通过梳理历代道教管理法律规范文本,在把握古代道教管理法律制度的整体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朝代道教管理规范作具体的研究和比较,以期为进一步探讨道教与王权的关系,道教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供有益的视角。
-
耽玄与尘居程乐松 著以经典解读和观念诠释为基本进路的思想史研究,与围绕信仰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展开的社会史研究可以被视作宗教历史研究的两个支点。信仰从来都是一体两面的:始终关切超越的旨趣必然使得信仰以某种思想或观念的方式否定或疏离日常生活和世俗世界,确立独特的宇宙秩序与信仰价值;与之相对,信仰实践的展开又是与日常生活须臾不离的,从现实的意义上说,一种纯粹且脱离了世俗生活的信仰是难以想象的。就道教而言,修真登仙的玄思与禳灾祈福的实践是不可分割的,科仪戒律的规制与度牒帐籍的律法也是并行不悖的。如果要尝试理解某一个历史时期中的道教信仰,就需要结合其时的经典文献与社会生活。鉴此,本书以唐宋时期的道教信仰为主题,分别从隋唐时期的道教信仰思想与唐宋时期的律法及信仰关联两个视角展开专题研究,展示上述一体两面的信仰史框架。
-
道风艺韵董中基 编2019年11月,由浙江省道教协会、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古琴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坛”举行。本书为2019年浙江省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的论文集汇编,主题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道教中国化的路径,其中特别研究了道教与古琴艺术。论坛设立了“道教与传统艺术”和“道教与古琴艺术”为主题的两场分论坛,与会人士共同探讨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次论坛收到的论文,基本围绕道教与中国传统艺术来展开,力求探索进一步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道教中国化进程的可行路径。
-
唐代女道士的生命之旅贾晋华 译女道士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在唐代崛起,这在中国妇女史上前所未见。本书对唐代女道士这一群体展开完整而全面的研究。虽然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对女性不利,但她们并不是牺牲品,而是有可能成为生机勃勃的力量,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参与性别关系的重组、权力构成的交涉及社会发展的运作,唐代女道士即为这一代表。
-
拉丁美洲解放神学暂缺作者本书力图深入拉丁美洲历史,展示拉丁美洲解放神学的历史纵深。这个研究其实已经越出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拉丁美洲解放神学的范围,进入了更广阔的拉丁美洲思想史之中。这本书以“梅斯蒂索化”作为基本线索来梳理拉丁美洲文化传统,把西班牙和印第安混血形成的“梅斯蒂索”推向前台,置于关注中心。按照健辉的理解,解放神学就是拉丁美洲梅斯蒂索传统的承续者,是拉丁美洲寻求自我肯定、获得自我定位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