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佛法与方法吴疆,王启元 著本论文集为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第四十五期佛法与方法:明清佛教及周边访问学者工作坊的论文集,内容为明清佛教及多元宗教的研究集成,涵盖了今天国内外学界对明清宗教文本、历史、义理等多方面新研究成果。论文集的特点有叙事上的突破,坚持研究人物-事件-材料的佛教史基本方法,确保在研究数量上有继续的提升和推进,同时关注利用政治史、区域史、心态史、微观史学以及宗教学范畴内的研究方法;既从不同学科的视角促进明清佛教研究领域内的交流,也重视了儒、道、耶研究对于明清佛教研究的促进和扩充作用。
-
九华育僧才黄复彩 编本书梳理了九华山佛学院创办几十年来的历程及僧才培养方面的累累硕果,作为九华山佛学院三十周年的献礼,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体现。本书重点介绍九华山佛学院30年办学历史,记录了办学的缘起、过程、重大事件、知名校友等内容。
-
新时期佛教教育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佛学院教研处 编2018年11月25日,中国佛学院邀请部分长期倾心佛教教育建设与研究的高僧大德和知名专家学者,在北京法源寺举办“新时期佛教教育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旨在为了推动佛教教育事业的发展,回顾近现代中国佛教教育的历史进程,探讨传统佛教教育与现代佛教教育的关系,进一步推动佛教教育事业的发展。本书为此次研讨会的论文结集。
-
中国道教写本经藏刘志 著中国道教写本经藏的研究是道教文献研究在目录学、校勘学之后,于写本学中继续开拓的一个新领域。本书研究了中国古代道教写本经藏的历史发展阶段,道教写经人物,道教写经写本的载体、字体、行款、色彩、规格,以及社会功用和价值等,认为中国古代道教写经作为中国古籍写本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中国古籍写本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鲜明中国本土特色而又自成一体的写本文献群。
-
坛经明意温海明 著本书通过笺注形式,解读《坛经》的哲学思想,基于《坛经》哲学的古意,从“空有之意”的角度,指出“《坛经》虚无主义”和“六祖虚无主义”在禅宗哲学国际化过程中的危害性。作者试图从中西比较哲学和比较宗教学的角度建构现代化的中国禅学,介绍中国禅宗哲学,进而希望在世界范围内重建起对以《坛经》为中心的中国禅学及相关的中国哲学经典、思想和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
云南宗教研究2018萧霁虹 编“云南宗教研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及探讨云南宗教文化的专题性成果。《云南宗教研究(2018宗教与生态文明建设)》收录了《从接天子活动谈鹤庆的水利、市场与村落联盟》《论明清时期云南的龙神崇拜及其蕴含的生态意识》《佛教轮回观视角下战争主体问题浅析》等内容。
-
京师人文宗教讲堂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 编京师人文宗教讲堂是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主办的,面向高校广大师生、面向全社会的纯公益性讲座,由海内外人文宗教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主讲。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由北京师范大学建立,致力搭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与交流的平台。研究院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为院长,并在全球范围内聘请人文宗教领域的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等。《京师人文宗教讲堂(2014年卷总第4卷)》收集内容主要包括本讲堂2014年的系列讲座内容,涉及儒学、道学、佛学、中医药等系列。本书收录稿的演讲人多为业界权威。
-
彼得前书注释张永信 张略天道圣经注释系列之一种。《彼得前书》是新约的一卷书,共5章,是新约书信中著名的一封,作者使徒彼得写信给散居在小亚细亚一代的基督徒,提醒他们现在所受的苦难是为了熬炼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在苦难中要有坚忍和盼望。《彼得前书注释》分为绪论和注释两个部分。绪论部分结合《彼得前书》的学术研究成果,介绍了成书时期、作者、收信人、体裁与结构、写作目的等。注释部分结合原文分别对5章内容进行注释。
-
帝国潜流张先清 著明代中期重新传入的天主教,由于与早期全球化紧密联系,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与佛教、道教不同的文化意义。不仅展现了中国卷入世界体系的特点,而且反映了中国社会应对全球化与西方文明的早期方式。本书尝试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中西档案文献,对清代前期中国天主教信仰世界进行深度考察,涉及历史记忆、民族主义、社会网络、性别意识、书籍传播、时间文化、医疗仪式、空间改易等主题。全书力求通过具体而微的个案,从细节处揭示清代前期天主教的本土化与底层社会的普遍联系过程。
-
昨天今天明天潘兴旺 编本书是浙江省基督教两会为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70周年而出版的关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及基督教中国化的研究成果。内容分为“昨天”“今天”“明天”三个篇章,分别展示教会历史的回顾、教会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教会未来发展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