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佛泽张望佛门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浩瀚的佛教经典,隐秘的丛林殿宇,总让身处红尘俗世的人们保持敬畏或者只是心生好奇。难得有人心怀虔敬,深入佛门,领略另外一种人生的同时也体悟自己原本的生命轨迹,从而渴望澄明。本书的作者便是其中之一。他历时九载,深入灵隐寺、天台山等佛教寺院,与方丈同吃住,与法师共修禅,更与众多佛门弟子朝夕相处。佛门的清苦他难以忘怀,而佛门的高尚则让他感动而景仰。作为一位摄影家,作者用镜头记录下这段时光里让他记忆犹新的时刻,小到饮食就寝,大到剃度受戒。他同时用真切的文字记叙了这段令他也另异国他乡的友人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岁月。他希望这是一座桥,让人们通过它看到一个真实的佛门;他也希望这是一面镜,让人们照亮自己的内心。
-
南朝纪事朱岩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佛学专家,王志远;《帝国政界往事》作者、历史学者,李亚平;畅销历史作家、著名赫连勃勃大王,梅毅;联袂推荐!一个奇特的朝代:南朝·梁;一个奇怪的皇帝:菩萨皇帝·萧衍《佛教往事实录》第二部;一种奇妙的融合:佛学东渐·三教合流。写一个硕学尚佛的帝王:英雄一世,萧衍引领大梁帝国走向辉煌,建庙兴佛,流播深远;学问千秋,菩萨皇帝终因妄语葬送江山,活活饿死,令人叹惋。写一个佛学东渐的时代:魏晋以降,世事动荡,天下生灵涂炭,无数孤魂待慰藉;佛法西来,度人度鬼,几度兴佛灭佛,多少佛事烟雨中。齐明帝一夜高卧入梦,见“神入”直飞殿前,大喜。遂派人前往竺圆梦,从而拉开了国人寻佛的序幕……佛教传入中国,似乎以此事件为契机。事实上,佛教在中国流传的过程,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南北朝是一个不能不提的时代,梁武帝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作者通过对卷帙浩繁的佛教文献、历史资料的征引、梳理,通俗地为读者讲述了梁武帝萧衍从士族子弟到官场风云人物,从权臣到皇帝的过程。西去东来的高僧、蹒跚西来的佛教、兴佛灭佛的帝王们……渐次登场,佛学对于一个帝王、一个王朝、一个时代乃至千年历史的影响跃然纸上。一段真正的佛学东渐史,如实呈现……本书是“佛教往事实录”系列图书的第二部。作者以传记体的叙事风格行文,文笔从容流畅,血肉丰满,是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能轻松阅读的好书。
-
英国复兴领袖传(英国)莱尔(J.C.Ryle);梁曙东 等译18世纪的基督教世界有过一场伟大的属灵复兴,而在那场运动中产生的如怀特菲尔德、约翰·卫斯理等领袖人物已经成为教会历史上的中流砥柱。 《英国复兴领袖传》以人物传记体的形式来介绍那个复兴时代的面貌,书中除了记载怀特菲尔德、卫斯理这两位世人熟知的复兴领袖,还介绍了罗曼、罗兰斯、格里姆肖、贝里齐、维恩、托普雷迪、赫维、沃克、弗莱彻这九位对于当时信仰复兴作出功勋成就的著名牧师,许多人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是第一次听见。这十一位巨人彼此呼应配搭,共同组成了一支复兴的军队,正如书中在谈到他们时说:“怀特腓尔德和卫斯理是属灵大军中的骑兵,在全国各处上下巡游。格理姆肖是一位步兵,他的总部在豪渥斯,从来不曾远离本部。与此同时,罗曼是一位重炮兵司令,在一座大都市的中心位置身居要塞,很少在城墙以外活动。然而这四个人都是神手中成就大事的大能工具;没有一个人是无足轻重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战线上大大效忠。”所以,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那个复兴年代,从繁华的伦敦都市到偏远的边陲小镇,从劳苦担重担的矿工到没有盼望也没有上帝的农民,几乎每一个地点,每一批人群都被宗教复兴的浪潮所卷动。我们因此也看到,十八世纪的英格兰,原来国力衰微,政治、经济腐败,信仰、道德都处在极大的黑暗当中,而通过这一场伟大的信仰复兴运动,整个国家都被震撼,从而改变了这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使英国在十九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本书在记述这些复兴领袖时,不仅简要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和传道事迹,也着重地从一个比较公允的角度对他们侍奉的风格,生活的方式,以及卓越的品格和缺点都作出了评价,由于作者引用了大量第一手的传主资料、讲道稿,使我们能够除去历史和宗派的迷雾,对他们有了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主教J.C.Ryle,他在1837年在教会听以弗所书第二章的讲解时他经历了福音的大能而改宗归信基督,从1841年起,在英国圣公会从事了廿五年的牧会工作。 莱尔主教是一位优秀的圣经释经家和作家,他继承十七世纪伟大的清教徒传统,持守圣经的至高权威。他包括本书在内的作品受到斯托德等大家的推崇。莱尔也是大能的讲道者和忠信的牧者,司布真认为他是“英国国教中的杰出人物”。 《英国复兴领袖传》的副标题原为“The Christian Leaders of Last Century”,本书大部分内容是在1866到1867年间英格兰一份著名的刊物上刊登的,莱尔在1869年整理成书,本书可以说是对18世纪那场伟大属灵复兴以及那一批信仰巨人的一份最好的缅怀,而今天,当我们阅读莱尔主教一百多年前的这部作品时,教会历史上伟大的一幕也仿佛就在眼前。
-
开悟证严法师 著“谦卑之后才有尊荣”,生命的延续是美妙奥秘的。一个人来到世间,就承受了父母的爱,亲人的爱以及社会的爱。成长的过程,有爱的伴随,随之而来的是尊重生命的存在。人生的谦卑,生命的谦卑,使人关怀周遭的环境;民胞物与的胸襟,使贫富平等、贵贱无别、生死如一,进而到达物我齐一的境界。证严法师通过古典的佛教故事、现代的真人实事为你讲解认识生命、关怀生命,进而发扬生命、创造生命的智慧与大爱,带你感受生活中最真最纯的爱和真正幸福的秘诀。内容生动有趣,并且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本非常值得的好书。1937年出生于台中县清水镇,1963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禀师训“为佛教,为众生”,于1966年创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著作有:《静思语》、《八大人觉经》、《人有十二难》、《三十七道品讲义》、《父母恩重难报经》、《净因三要》、《静思晨语》、《清净的智慧》、《欢喜自在》、《回归心灵的故乡》、《人间菩萨》、《慈济心灯》、《慈济叮叮语》、《证严法师说故事》、《自在的心灵》、《证严法师心莲等》。
-
在北大讲易经殷旵 著不要放弃,不要等待,不要气馁,不要抱怨。就像骑着一辆单车,以平和的心态,融入到匆匆忙忙的人流、车流之中。你在前行,但属于你的路只有一条线;这条曲曲折折的,你并没有因为曲折而抱怨空间太挤太窄。使你欣慰和鼓舞的是,不是因为人多而显得窄,而是因为人多路窄而显得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竞争的乐无穷。人生的炬光在心头,在脚下,在一颗平和而快乐的心绪里。人流、车流组成了庞大的“大人”,每一个人,每一部单车就是“大人”中“自主”的个体。当我每次骑着自行车在车水马龙中曲折行走时,一次次体验着的是《易经》乾卦中“利见大人”的人生意蕴和作易圣哲们的人生境界——妙啊!得此意蕴和境界,其快乐的感受,黄金难换,唯有自主、自强、自尊中得。
-
禅来烦去雷黑子 著禅无疑是佛教里最美的,它所讲的缺陷即圆满,即是美;这个世间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真法界,同时也超越了一切宗教,把眼光牢牢定位在了我们的现实人生当中。 世间的一切都没有变过,只是在一个阳光不算很烈的也许明媚的下午,你正站在某个地方,风中一种熟悉的气息依然袭进鼻孔。禅,让我们的人生永远摆脱苦恼,从此成为一个快乐、成功的人。《禅来烦去》从爱情、婚姻、教育、感恩、美容、交往、处世、生活等方面阐述了禅学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帮助读者解烦恼,减压力,悟人生,让生活工作放轻松。
-
佛陀纪事朱岩 著释迦牟尼生于母亲的右肋,刚出生就能独立迈出七步。从容地观察各方。他踏过的足印,立即幻化出美丽的莲花。继而,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就是广为人知的佛教典故“七步莲花”。人们对释迦牟尼的认识往往来自类似典故,人们尊崇、敬仰甚至膜拜他,却未必认识那个真实的佛陀。释迦牟尼的人生历程,也正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发生与发展历程。本书是“佛教往事实录”系列图书的第一部,以佛陀为叙事核心,从文献学、社会学的角度,对早期佛教的发生与发展历程做了全新的挖掘和探讨。作者从释迦牟尼的降生起笔,介绍了这个来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肩负宗族振兴使命的王子的身世、成长、苦行、漫游及证悟成道的人生历程,并全面考察了释迦牟尼49年的传法历程及早期佛教的特点与发展状况。书中所引材料翔实,引经据典,无论是从跨度还是深度,都颇见功力。本书以传记体的叙事风格行文,举重若轻,文风从容干练,是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能轻松阅读的好书。
-
庄子一百句陈引驰 解读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对于经典,经学家的解读往往化简为繁,让人难以接近,更令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这套丛书则独辟蹊径,从每一部经典中选取最具警策意义、最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加以引申,等于给繁忙而有为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精华的选本,同时也为读者深入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百句,当然不一定就是整整一百句,每本书的体例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一句一议,有的是精选数句说明一个话题,还有的选句则“藏”在正文的解读之中。丛书虽小,却云集了一批学术名家。他们对经典有精深的研究,对生活有独到的感悟。由他们带领读者穿越历史,与先贤对话,交流,碰撞,想必会是一次愉快的精神历险。这套丛书之所以叫“悦读经典”,就是希望读者捧读这些小书时能享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愿读者诸君阅读愉快。该书从《庄子》这部经典中选取最具警策意义、最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加以引申,等于给繁忙而有为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精华的选本,同时也为读者深入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此书虽小,却云集了一批学术名家对经典的精深研究和对生活的独到领悟,由他们带领穿越历史,与先贤对话,交流,碰撞,一定会是一次愉快的精神历险,也能使读者享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
-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南怀瑾《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二十一世纪以来最深入的修证对话。一代宗师南怀瑾之重要佛学著述,大陆简体字版首次正式出版发行。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正式授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一位美国金融家来东方问道的记录。我们应该意识到学法的艰难,佛法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得到的,要很努力修行才行。——美国著名佛学研究者 包卓立先生(Mr.William Steven Bodri)跟随佛学要发大愿,起大勇猛精进心,如大海豁然磅礴,洋洋大观,“普能严净诸刹海”,以无比的魅力将自己的身心,里里外外,洗涤得一干二净,身口意三业纯净无染,晴空万里,甚至由一己身心之净,扩展遍及三千大千世界、无量微尘世界,亦皆清澄通澈,万德庄严。
-
佛教十五题季羡林学术文章必是艰涩难懂吗?看看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文章就会发现原来学术论文也可以这样妙趣横生。本书以佛教在印度产生、发展、传播,如何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后再倒流回印度为线索,将季羡林先生论佛教的文章编排为十五个题目。使读者能够条理清晰地阅读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关系史上的这些重要论述: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论释迦牟尼、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法显、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佛经的翻译与翻译组织、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关于玄奘、关于《大唐西域记》、佛教对中国儒道两家的影响、佛教的倒流。 阅读本书不仅能获得佛教和中印关系的基本知识,还能了解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与堂弟提婆达多的斗争以及玄奘和唐太宗、菩提达摩和梁武帝的故事。 季羡林先生的文字平易近人,论说逻辑分明、丝丝入扣,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揭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其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善于综合和联系的特点。希望本书能满足那些对学术大师的研究成果心存向往的普通读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