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
东亚佛学评论刘成有本辑收录十篇文章,来自作者投稿或约稿,研究主题涵盖东亚佛教研究的不同方面,涉及文本考证、义理分析及一篇书评。文本考证部分详细考证了《大乘起信论》的核心观点“三大”的思想渊源;尝试复原了唐本《妙觉塔记》的原貌;重新考察了目前学术界存在争议的《大乘玄论》的作者问题。义理分析部分分别对地论学派内部的壁垒之见及对师承正统的竞争意识,法宝的一乘和判教思想,法藏在判教系统内对诸教种性问题的思考,慧均五种佛性思想的源流,说一切有部在处理随眠、烦恼和缠的复杂关系时体现出的继承经典与确立自说之间的张力,北周武帝与净影慧远之间的辩法缘由等议题展开讨论。书评部分,结合学术界对金石材料的研究,综合评价了伊吹敦《墓志铭所见之初期禅宗》的价值和意义。
-
印顺中观思想及其绎论欧阳镇 著本书内容结构上,分为五章,章下设节目。按先后顺序,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分别为:印顺中观思想的形成、印顺中观思想的主要内容、印顺中观思想的显著特征、印顺中观思想与菩萨道和印顺中观思想与人间佛教。从各章来看,每一章内容均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并构成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总体来说,从第一章至第五章,每一章与其后一章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具有严密的逻辑发展程序。也就是说,全文紧紧围绕一根主线,即从印顺中观思想推理演化而形成人间佛教的逻辑过程,展开全面的论述。如果以最后一章印顺中观思想与人间佛教为章的起点,依次按章逆推,那么全文可以说是一种回归溯源性的探讨。本书对印顺人间佛教的形成过程作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论述,特别是指出从印顺中观思想到人间佛教建构,必须经历菩萨道的推理演化,其间不是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说,菩萨道思想体系在印顺中观思想至人间佛教建构之间起到了一个桥梁纽带作用,这也充分肯定了菩萨道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学术界在探讨印顺人间佛教思想源流时,这一点长期以来却被忽视。
-
十不二门指要钞校释知礼 著,聂士全 校《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宋代天台宗山家派大师知礼撰,为唐代湛然《十不二门》一文之注释。《十不二门》原为湛然《法华玄义释签》卷十四之一段文字,系论述《法华》本门十妙前所作之导论,后人录出该文,别行于世。《十不二门》号称难读,宋代天台学者对它的疏释多达七部,现存六部,其中《指要钞》尤以见地精粹著称。知礼通过本书,既批驳了源清、宗昱等高僧对《十不二门》的别解,又回应了华严、禅宗针对无明法性关系、法门渐顿等佛学议题提出的质难。《指要钞》不仅在天台教典中被奉作厘清宗义的典范之作,同时也被视为一部重要的中国哲学文献,体现了汉语思维的特质与深度。 《指要钞》原本钞文单行。此次整理,以《永乐北藏》为底本,将《十不二门》原文与《指要钞》会合,并将宋可度注本《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分别会入相应内容之下。下以案语,主要对《指要钞》进行注释,解说术语概念、疏通文意,每段正文后均有总释。另附录知礼生平材料及其他几种《十不二门》相关文献,包括唐道邃录出《十不二门义》、宋源清《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宋宗昱《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宋仁岳《十不二门文心解》、宋处谦《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宋了然《十不二门枢要》,并附《述论》详述知礼生平及著述、《指要钞》思想及其在天台宗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等。
-
甘珠尔总目录莱隆谢贝多吉 著暂缺简介...
-
《金光明经》汉藏合璧才让多杰,朝鲁蒙格日乐 著暂缺简介...
-
现证庄严论释格勒 著《现证庄严论》是藏族传统经典“五部大论”之一,藏族历代大德们依据自身研学所得,留下了大量注疏文字,其数量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现证庄严论释——至尊弥勒口传难处辩析》即是此论的藏文版注疏新作,作者通过参考传统注疏,并对各版本内容加以对比、论证,对其中的难点、疑点作了细致的阐释,文末附录了书中所涉的各类名词术语,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
金刚经[后秦] 鸠摩罗什,田茂志 注译《金刚经》为国学经典丛书之一,是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1)译出。1卷。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本次所注译底本为鸠摩罗什本。鸠摩罗什所翻译的大乘经论很多,如般若、法华、净名、弥陀等经,智度、中、百、十二门等论,信实而能达意,文笔又优美雅驯,在翻译界被认为是第一流最成功的译品。所以,鸠摩罗什的译典,千百年来受到国人的推崇,得到普遍的弘扬。本次又加以详细的注解和释文,方便初学者学习。本书国学经典的平装本重印17次,本次为国学经典平装本改造升级为精装本,做为精装本后会有较可观的销量。
-
阿弥陀经[后秦] 鸠摩罗什,王党辉 注译净土三经是净土宗的根本经典,净土宗就是以这三部经典为依据形成的。净土三经为《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加上《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两章佛经,合称净土五经。这是我们选取净土三经做现代著述体例的注释和白话翻译,传承国学文化经典。本次为国学经典平装本改造升级为精装本,做为精装本后会有较可观的销量。
-
《太上感应篇》活学活用刘余莉 著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构成。有当代大德指出,儒家的根是《弟子规》,释家的根是《十善业道经》,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从各个方面讲述了善恶报应的原理、原则。何者为善,何者为恶?本书使阅者法法头头,有所仿效,心心念念,有所警惩。
-
宗教社会学段德智 著宗教社会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却从来没有像近一个世纪的哲学那样,涌现出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这样一类对当代文化产生深广影响的思想家,也没有像近一个世纪的哲学那样,对当代人类文化产生如此深广的影响。但是,学者们多把宗教社会学完全理解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把宗教社会学完全理解为一门“经验学科”或“实证学问”,一门完全基于实证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学科或学问,他们所建立的充其量也就只能是一种“社会学的宗教社会学”。而作者则认为,宗教社会学摆脱理论困境的根本出路,则正在于把现时流行的“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宗教社会学”提升为“作为宗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宗教社会学”,简言之,就在于把“社会学的宗教社会学”转换成“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唯其如此,它才能对宗教的社会性,对宗教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能作出全面透彻的说明,它才能成为一门真正面向人类社会、面向人类大多数、面向大多数学者开放的人文学科,它才能为构建和谐的人类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