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不愿活下去的人Katie Engelhart事实证明,自杀比想象中困难得多。资深记者凯蒂·恩格尔哈特历时四年,跟踪访谈数百位不想活下去的人。他们或因疾病、或因衰老、或因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当生命注定无法好好地活,他们但求得好好地离去。然而重病之人往往很难独立终结自己的生命,有人冒险订购非法的致死药物;有人倾尽家产远赴“死亡诊所”;还有人甚至已经无法自主选择,只能依靠亲属做出可能符合自己心愿的决定……种种自杀困境使辅助自杀合法化的呼声日渐高涨,支持者强调免遭病痛折磨的渴望,认为这关系到自主权,关系到尊严。反对者担心允许协助死亡的法律只要存在,就会给道德伦理带来滑坡,最终将所有病患囊括其中,滥用在穷人、自身并不情愿的人、妥协了的人、感到害怕的人身上。在这场关于死亡的辩论中,作者重点关注了六个人的故事,他们代表着不同立场:当事人、协助者……人生中无法避免的这最后一件事情,决定权在本人、家属、还是医生、法律或命运?这份特别报道对这个关乎伦理与权利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和无畏的审视,它向读者介绍了那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努力寻找尊严与真实的普通人。
-
醉的哲学王俊醉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一种很多人都可能有过的经历。 现象学者尤其擅长对人的意识状态进行犀利的剖析,然而,对醉的状态下,真能做出清醒的分析吗? 对醉的研究,是一种切己的体察。在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下,醉又意味着什么? 作者在本书中对古今中外的哲人关于酒醉状态的描述和讨论进行了分析,也扩展到对中西饮酒文化的思考。 作者运用现象学的方法,揭示了醉在哲学上的独特意义,显示了作者独特新颖的视角和体验。 本书为彩色印刷,大量精美图片,让酒和哲学的关系更为生动直观。
-
四书集编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四书集编》,南宋大儒真德秀撰。南宋末期,朱熹已逐渐确立其作为儒家道统的地位,其毕生精力萃于四书,以《四书章句集注》为集大成之作。真德秀以朱子语录附于“章句”“集注”之下,又采二程、张栻等学说,间引他说以相发明,又附以己见,折衷讹异,成《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其中《大学集编》《中庸集编》为真德秀生前手定,《论语集编》《孟子集编》虽已点校,却尚未成书,由后人汇集成书。《四书集编》全书发挥朱子学说,又有所补充,可视为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疏解。《儒藏》(精华编)本是《四书集编》的首个校点整理本,采用现存最早的版本康熙十九年《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校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校点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静。
-
傅佩荣解读庄子傅佩荣 著哲学家眼中的《庄子》一、当今著名哲学家,台湾大学著名教授,研究传统经典50年,以解读《庄子》为人生一大乐事。二、傅教授以中西哲学比较视野重新解读《庄子》,以哲学思辨为重点,遵循“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的哲学原则,对书中的关键概念及价值判断均做出清楚说明,重建庄子的哲学体系。三、《庄子》作为天下第一奇书向称难读,本书的白话译文简洁流畅,可与原文一一对照;用白话替代注释,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四、内容重新修订,总结傅教授近年来的教学相长新体验。
-
傅佩荣解读论语傅佩荣 著哲学家眼中的《论语》一、傅佩荣是当今著名的哲学家,台湾大学著名教授、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研究《论语》40多年,在台大哲学系讲授《论语》超过30年,出版有关《论语》的图书10余种。二、回到原典,以经解经,跨越两千多年帝王专制对传统理念的扭曲和压制,还原再现先秦儒家的原生风貌。三、结合海内外四百家批注成果,采用西方哲学训练的方法,依照现代诠释学的原则,逐字逐句重新梳理每一句话,使零散的章句显示出一贯的系统。四、《论语》是哲学,作者以哲学家的高度和眼光,提出“人性向善论”通解儒家人性论:以革命性的见解诠释儒家的哲学思想,为学术殿堂打开新的里程碑。五、本书为修订再版,总结傅教授最近10年教学相长的新体悟。
-
性格色彩婚姻宝典乐嘉《性格色彩婚姻宝典》是性格色彩理论的重要著作,乐嘉“情感三部曲”之一,是一本运用性格色彩理论系统讲述不同性格如何经营婚姻关系的著作。全书由《不同性格的情感画像》《不同性格的婚姻观》《性格色彩婚姻指南》《不同性格的修炼法则》四部分组成。在婚姻生活中,没有最好的搭配,也没有最坏的搭配,一切取决于你是否了解自己,理解对方,做更好的自己,用适合对方性格的方式与对方沟通。书中根据婚姻生活的不同场景与分类,给出了许多解决婚姻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如何化解夫妻冷战、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如何帮助伴侣解压、如何解决育儿冲突,等等,并且对应四种不同颜色性格的人,一一给出切实可行的修炼方法,旨在帮助婚姻中的双方更加了解自己、理解伴侣,与爱人展开良性互动,找到适合彼此的相处之道,将婚姻生活经营得更加美满、幸福。喝鸡汤可以抚慰情感,掌握工具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经权观研究赵清文著“经”和“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经权观研究,不仅可以直接揭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处理道德准则的普遍性与道德生活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的思路和方式,而且对理解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质与属性、不同学派或思想家之间伦理思想的差异、不同时代伦理思想的损益,都是重要的切入点和理论依据。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经权观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历史演变、伦理意蕴、现代启示等问题的研究,系统探析其发展逻辑、核心理念、理论特色和现代价值,有助于拓宽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的视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价值,以及立足本土文化基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体系。
-
苦论E.M.齐奥朗 著,蔡羽婷 译这是E.M.齐奥朗写于名作《解体概要》之后的第二部法语作品,也是他自称在法国“流传最广、最贴近自我”的作品,以其碎片化的写作,奠定了“齐奥朗风格”。精妙、简练而强烈,《苦论》拥抱碎片——没有一个思想家像他这样激烈地揭示自己。本书分为十个章节——语言、孤独、宗教、历史和音乐是萦绕的主题。在这些痛苦的嚎叫中,有一种狂躁的幽默;他的嘲笑中,掺杂泪水的痕迹。
-
危机中的重建杨耕《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以近代思辨的历史哲学、现代批判(分析)的历史哲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历史哲学为理论背景,重新审视和阐释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明确提出: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历史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生长点,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双重职能;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应以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基础,在深化历史本体论研究的基础上强化历史认识论研究,从而使唯物主义历史观成为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高度统一的现代历史哲学。《危机中的重建》先后出版了三个版本,收入《杨耕文集》的是第三版,并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
道教伦理陈霞 著本书上篇讨论道家道德哲学。“德”与“道”是道家最重要的哲学概念。老子大量谈到道德,并追问道德的根基。“道”作为根基具有超验性、形式性、包容性、非强制性、普适性、实践性等特征。道教继承并转化了道家道德哲学,有着强烈的济世情怀,劝导“头上三尺有神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承担了社会教化的功能。中篇以道教劝善书为例探讨传统社会的道教伦理。下篇从生态角度对道教伦理进行新的诠释。道教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是“道物无际观”。道家道教“无为而治”、“损有余补不足”、“承负”、“周穷救急”“贵柔守雌”“天地财富观”、“返璞归真”、立足于责任和义务的弱人类中心论等诸多有关人与自然的思考能够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