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儒学与未来刘蔚华著孔子文化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资助出版:本书阐释了中国儒学的起源,孔子思想,孟子思想,荀子思想,关于儒家伦理精神的批判继承等内容。
-
哲学何中华著谁要是想让哲学家出丑,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问他“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了。的确,这大概是哲学上的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 当然,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哲学词典或哲学教科书上找出有关“哲学”的定义和界说,但当你对哲学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和领悟之后,就会感到在这个问题上最好是保持沉默。因为你一旦进入哲学,就会发现它原本是无法谈论的,正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维特根斯坦也说过:“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然而,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仍然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大谈何为哲学,这是不是缺乏智慧的表现呢?是不是徒劳无益的呢?当然不是。因为哲学的全部尴尬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说”“不可说”。倘若考虑到这一点,我似乎就有了—种“谈论”“哲学”的勇气。它足以使我在进入哲学话题的时候,能够获得某种自我辩护,从而变得心安理得。 严格地说,哲学不是一种知识,,尽管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指出若干“哲学知识”,如哲学家们所说的那些东西,以及历史上哲学思想的积累等等。但从根本上说,哲学是不能够被当作一种“知识’’来“看待”和“学习”的。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哲学不过是一种运思方式而已。据说康德当年就曾告诫他的听众:学生应该学的只是去进行哲学式的思考。就此而言,哲学是“做”而非“说”。因此,哲学是既不能“教”也无法“学”的,它只能参与,亦即在参与“思”的历程中领悟“思”的方式本身。雅斯贝尔斯说得好:“哲学是不能教的,只能靠自身的悟性去参悟人生与世界。”这实际上意味着哲学不能或不应被设置成一个对象性的规定,然后以—种知识论的态度去对其进行把握和揭示。因此,我的这本谈论“哲学”的书,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以免对于哲学采取—种纯粹“旁观者”的姿态。
-
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梁一儒,户晓辉,宫承波著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具有极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社会文化产品,可供我们做个案分析或进行跨文化、跨民族的比较研究。中国文化从史前直到今天未曾发生“断裂”,这也使我们能够对其整体(包括中国人的思维和审美心理)发展过程做宏观的把握和查源知流式的审视。
-
误入世界(奥)卡夫卡(Franz Kafka)著;叶廷芳等译简介本书选自卡夫卡的《随笔集》与《谈话录》,收进来的主要是一些能够体现这位大文豪与大思想家对人生世事思考的文章与段落警句。其思维之犀利,目光之敏锐,至今仍让我们在阅读时不免心跳。他说到了我们最没能提防的那些东西,说到了我们曾经有意无意想掩饰的东西,在他谦恭的述说面前,我们还准备掩饰什么呢?目录:前言:生活在别处论罪愆、苦难、希望和真正的道路对恶魔不能分期付款有些问题无法回避从某一点开始不再有回头路堂吉诃德与奥德赛一个笼子在寻找鸟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恶是善的星空与人交往诱使人进行自我观察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四个传说受难是这个世界的积极因素厌倦与永恒自由意志三点式前世的证明宗教像人一样在失败我本来应该是很满足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招魂会议居住的痕迹被出色地抹掉了一切障碍在摧毁我与狂热保持遥远的距离猫和老鼠谁不听从遗命,就将被消灭人的弱点我不断地迷失方向每个人都在斗争坦白与撒谎人是一片巨大的沼泽地孩子们的轻率令人难以理解待在上帝殿堂里的动物堂吉诃德不得不移居国外片段两则假死《他》补遗关于伊地绪语的演讲上帝,生活,真理权力意志的罪孽爱在叙述的对象里向压迫者支付中毒费用文学是精巧的奢侈品死亡完全是人类的事情附录:卡夫卡生平及创作大事年表前言:生活在别处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其父经商有道,是一家时装店的老板。他性情暴躁,对孩子通常采用压制的方法进行教育,“专制犹如暴君”,他对子女动轭就骂,既不理解孩子的写作,更不支持孩子的写作。而卡夫卡又生来体弱,性情温和,对外界的一切非常敏感,他父亲的粗暴管制在其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阴影。这使得他在其以后的作品中反复表现威权压力,一生都对这种威权保持着审慎反思。卡夫卡小学、中学都是在德语学校度过的。1901年,他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化学,但是由于父亲的干预,他只好转而修习法律,1906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住。卡夫卡自幼爱好文学,尽管迫于父命改学法律,但他对文学的爱好却丝毫没有改变。大学期间,他广泛涉猎经典名著,潜心研读斯宾诺莎、达尔文、尼采、克尔凯郭尔、帕斯卡尔等人的哲学著作,积极参加布拉格的文学活动,并结识了终生知己马克斯?勃罗德。勃罗德成名较早,对卡夫卡后来的创作曾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勃罗德从头到尾都是卡夫卡的忠实读者和坚定的支持者。卡夫卡作品之能够得以面世,与勃罗德的鼓励、催促与支持关系很大。在卡夫卡去世后,勃罗德为卡夫卡编纂全集,使得卡夫卡的作品迅速为世人所了解。190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经过一年的实习,从1907年始,卡夫卡就到了布拉格的波希米亚王国劳工工伤保险公司供职,他在这里一待就是15年,直到1922年因病退休。公司里的工作同他的文学创作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他厌恶一切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他多次想摆脱出来,专心从事创作,但都未能如愿以偿。而在办公室里,卡夫卡总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从来没有对工作有过任何怠慢,对待同事也是非常客气与恭敬。他的批判态度总是表现在自己的思想层面和文学创作领域,但绝对不在对同事和上级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在保险公司的15年,使卡夫卡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荒谬有了深切的体验:穷人的胆怯、无奈和惶恐;官员的冷漠、推委和怒吼;公文旅行的烦琐无意义令人感到悲哀、绝望和恐怖。这一切都无不使其心灵受到震撼,他也把它准确而又稍带变形地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办公室生活的相对平静与个人内心生活的激烈斗争,成为卡夫卡个人生存的奇特悖谬。这种分离,甚至让现代的作家们也感到有些费解。这是深切孤独中的冷静,也表现了卡夫卡本人对于理想与秩序的看法。因为他自己也曾经说过:“国家的力量建立在人们的惯性和需要安静这两点上,但是,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发生什么事呢?那样,您今天的咒骂就会变成普遍有效的贬低人的准则,因为言辞是符咒。这种符咒在人的脑子里留下指纹,瞬息之间指纹就能变成历史的足迹。说话,我们都得注意。”“说话,我们都得注意”这种警语,也正表明了卡夫卡对于上级、同事与领导的态度。卡夫卡非常强调理智与秩序,而他自己也自愿遵循理智与秩序,“倘若没有每个人都理解、因而每个人都自愿服从的真理,那么每种秩序都只是粗野的暴力,都是迟早要在真理需求的压力下四分五裂的笼子。”“而反过来,谁要是让周围的坏思想坏习惯牵着鼻子走,谁就是不自尊。没有自尊就没有道德,没有秩序,没有坚贞,没有促进生活的温暖。这样,一个人会像一堆牛粪那样分崩离析。他只能对那些蛆虫和昆虫有点用处。”卡夫卡不愿意跟随着流俗与习惯走,他想寻求一个和谐的社会,同时也想先从自己做起,尊重自己和他人。卡夫卡生性内向,不善与女性接触,但他非常渴望爱情,也曾经希望建立家庭。正如他对待办公室工作的态度那样,在谈到家庭时他说:“没有一个中心,没有职业、爱情、家庭、养老金,这就意味着没有在世界上站住脚。”他先后经历过很多次恋爱,并曾与两位姑娘先后三次订婚又三次解除婚约,直到41岁辞世时仍然孑然一身,卡夫卡的婚恋悲剧,主要是由于他不愿与世俗为伍,由于他想保持一块属于自己的思想空间。卡夫卡向往爱情,也曾谋求婚姻;但在他那里,爱情婚姻都定位太高。婚姻与家庭的世俗性会干扰他,会惊扰他的自我反思,会迫使他不得不放弃一些不愿放弃的东西。他与少妇密伦娜曾有过一段从未有过的热烈爱情,但当年轻的密伦娜提出要与他幽会时,他却感到这与他的爱情理想格格不入,感到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导致他最终把婚姻视之为“一生中迄今最恐怖的东西”。
-
郑玄志耿天勤主编;《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编纂委员会编本志上限为127年,下限止于2000年,讲述了汉代著名哲学家郑玄的生平事迹,学术及影响,以及对其进行评价的著述和思想与学术成果。
-
王蒙自述王蒙著《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典藏本)》迹近随笔,在书中,王蒙结合自己几十年体验,剖析人生的各个环节,讲述人行于世的种种道理。全书不到二十万字,有十一个章节,不论内容还是体例,都可以看出,本书是一本既好读,又有强烈的现实参照性的读物。本书内收“生存与学习”、“我是学生”、“人生之化境”、“人际二十一条”、“什么是价值?”、“人生健康论”等十二个专题文章。十四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十九岁写出了《青春万岁》;毛泽东亲自保护的青年作家;“流放”新疆十六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任文化部长;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将获得者;我的人生主线;我为什么没有自杀?我的二十一条人际准则;陷入纠纷是一大悲剧;最好的人际关系是“忘却”;“学会”不如“会学”;“最好的东西是舌头”,最坏的呢?人比人,气死人?还是学学老子;恋战“扬己”莫若“拿出货色”;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不做什么”;太想赢的时候反而会输;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记住:你永远占不了所有的“点儿”;等待:一个无夺下的积极概念。
-
毛泽东楹联·名句·趣事路浩编著这是一部收集一代伟人毛泽东早期的楹联、名句和由此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趣事的图书。从毛泽东早期的楹联、名句和趣事这一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人格和风采。优秀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造就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毛泽东与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是优秀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中成长起来的最杰出的伟人之一。路浩,山东聊城人,1954年7月出生,1973年1月入伍,大学文化,大校军衔。参军后一直在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工作,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科长,“抗洪救灾”模范::周丽平生前所在团政委,装甲某师副政委,现任江西省萍乡军分区政委。曾先后编写过《王杰》、《周丽平》报告文学,参与编著过《中国国情教育教程》、《新时期军队基层政治工作百题解》、《部队基层政治工作》、《青年军人才成方略》等书籍,撰写过大量的部队新闻稿件和政工研究文章,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本书通过撷取毛泽东楹联、名句及由此发生的趣事,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了传人毛泽东矢志不移探救真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一幅幅决战决胜的画卷:他从神奇的韶山走出乡关,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从安源张家湾的点点星火走向八百里井冈,燎原之势,锐不可挡;从艰苦上卓绝的雪山草地走向革命圣地延安,抗日救国,用兵如神;从西柏坡走向首都北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菊香书屋谆谆教子到朝鲜战场硝烟弥漫,抗美援朝,彪炳史册。作者以毛泽东的楹联、名句及趣事为红线,从文化层面上探索毛泽东的人格、风采和睿智韬略,领悟毛泽东思想的底蕴和精髓,并由此展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描绘华夏浩瀚文化,史海钩沉,引经据典,字里行间妙趣横生,情趣盎然,加上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知识点多,引人入胜。
-
毛泽东印象丁晓平,方健康编选/校注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外国人眼里的毛泽东”,选入了七名外国记者———斯诺、海伦·斯诺、爱泼斯坦、斯特朗、斯坦因、福尔曼和贝特兰的文章,首次集中展示了一九四五年以前到过延安采访的进步西方记者发表的报道毛泽东的作品。同时收入时任美国驻华使馆二秘的约翰·谢伟思先生,在一九四四年随美军观察组在延安期间访问毛泽东后呈送美国国务院的秘密报告一份。第二部分“同学眼里的毛泽乐”,选入的是毛泽东的小学同学萧三撰写的《毛泽东略传》和《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第三部分“重庆谈判时的毛泽东”,收入了当时《新华日报》、《大公报》等媒体记者发表的一九四五年八月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前前后后的盛况和人民群众对毛泽东评价的通讯、特写;同时收入编者撰写的《毛泽东与美国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等文章以及人物简介,对读者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有无之辨康中乾著这部著作紧紧抓住了魏晋玄学的中心议题,即“本末有无”的本论论问题而展开,力图揭示魏晋玄学本体论思想内在逻辑发展基本线索。这部著作深入地研讨了王弼的贵无论哲学思想,尤其对王弼哲学的“无”范畴作了细密的剖析,最后把它归结为三种,(1)本体义、生成义、抽象义,(2)功能义,(3)境界义,从而较深入地揭示了王弼玄学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的矛盾,进而推动了王弼玄学研究向纵深的发展,提高了王弼玄学研究的水平。论著另一个特点是,史料丰富而翔实。总之,这是近些年来的有关魏晋玄学研究的一部力作,并富有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我相信这一专著的出版,定能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对魏晋的研究。<
-
中西哲学文化比较研究冯波著本书的内容是对其中基本的方面做些初步的涉猎。同时,本书的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