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女孩的压力世代【美】丽莎·达穆尔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和相关的科学研究报告发现:年轻人的压力和焦虑情绪普遍有所上升。研究报告证实,女孩的焦虑情绪呈骤增趋势,有焦虑症状的女孩和年轻女性高达31%;从2009年到2014年,声称自己经常感到紧张、担忧或恐惧的女孩数量增加了55%,而青春期男孩的可比数字则保持不变;从2005年到2014年,患抑郁症的女孩比例从13%上升到17%,即12~17岁之间女孩患抑郁症的概率几乎是同一年龄段男孩的3倍。......作为一名专门向女孩提供咨询的临床心理学家,丽莎·达穆尔博士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私人诊所里以及她担任咨询师的女子学校中亲眼目睹了压力和焦虑的这种上升趋势。她在书中以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和令人宽慰的语调,令人耳目一新的、基于研究的实用性解决方案,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年轻女孩走出压力的困境。
-
系统心理学乌杰 著系统心理学是采用系统论与系统方法研究心理学的学科,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20—30年代在西方心理学界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我国至今尚未有专门的研究著作问世。随着系统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心理学重新回到研究者视野。本书作者积累数十载系统科学研究之心得,从中西方心理学的不同视角出发,以系统的研究方法,梳理系统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和方法论,并从中分析系统心理学的结构与功能、性质与规律,从而对其与实践的关系展开探索,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专著。
-
抗挫折能力杨秀君《抗挫折能力:测量与提升》以“抗挫折能力”为核心概念,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抗挫折能力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量表测量、案例分析、危机预防,以及抗挫折能力提升机制等内容,共有5篇12章。1. 在前言和理论篇,本书从问题意识出发,概述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引出为什么要进行该研究;论及什么是挫折、挫折感的影响因素、受挫后的反应,并论及抗挫折能力与挫折承受力等的辨析、抗挫折能力与心理弹性的辨析、抗挫折能力的三个层次、抗挫折能力的表现等。2. 在测量篇,主要是整合了研究者多年的研究成果,较为详尽地呈现抗挫折能力测量方面的内容如:大学生学习挫折的测量、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测量、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测量。3. 在案例篇,从生活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和求职等方面来对抗挫折能力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希望通过典型案例来帮助人们学习正面的榜样并避免反面的事件。4. 在预防篇,主要论及心理危机的预防和自杀的预防。5. 在提升篇,本书分别论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体对抗挫折能力提升发挥出的基础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和主体作用。
-
厌卷[美] 亚瑟·乔拉米卡利 著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累,成就感却越来越低?享誉海内外的心理学家亚瑟·乔拉米卡利博士在全心钻研共情的力量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当代人身上普遍背负着巨大压力:我们比上一代人物质条件更好,却更加繁忙和焦虑。在三十多年的临床研究中,他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成就成瘾。成就成瘾是一种信念,认为只要拥有完美的外表、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就能实现梦想,得到爱和尊重。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我们会不断用社会标准下理想的自己来贬低现实的自己,因此而忙碌,感到焦虑、痛苦和卑微。它摧毁了自我的价值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破坏了我们的人际关系。乔拉米卡利博士总结了成就成瘾在爱情、事业、家庭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表现,带我们回到“案发现场”,提供了自我评估等多种实用型工具,帮助我们找回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让我们摆脱焦虑与压力,获得松弛感。
-
全脑演讲大卫祁本书认为,一个好的演讲应该是既运用左脑演讲思维又运用右脑演讲思维的全脑演讲。基于此,本书提出了全脑演讲思维的六大能力:左脑演讲思维的三个能力(概括力、结构力、论证力)可让你的演讲观点明确、结构清晰、有理有据;右脑演讲思维的三个能力(联想力、共情力、即兴力)可让你的表达形象生动、扣人心弦。为此,本书分三篇详细论述了全脑演讲的概念、呈现方式和具体运用:篇介绍左右脑思维在演讲中的不同特点和演讲技巧;第二篇聚焦在演讲的表达,比如如何运用身体语言和语音语调,以及如何克服演讲恐惧;第三篇对职场人士经常遇到的七个演讲场景进行方法介绍。本书认为,全脑演讲思维重新定义了演讲,不仅能帮助你提高演讲能力,更重要的是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演讲思维习惯,发挥你在演讲中的大优势。
-
任性的大脑[英] 盖伊·克拉克斯顿 著,姚芸竹 译你会不会莫名地欢快或沮丧?你有没有做过很诡异的梦,或者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说话?抑或回想起以前的事情,或经历过什么前兆性的现象:思路突然中断,或者又出现什么新奇的联想……而这一切看似突如其来?类似暗示、预感和审美感这样比较微妙的提示,会不会让你兴奋得恶心或者毛骨悚然?所有这些稀奇古怪的现象只能说明一点,人类远没有想象的如此能干,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思想。事实上,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很难用理智去解释,头脑看起来倒像是一个独立思维的组织。在远古世界里,人们为了弄明白普通生活中难以解释的感受,就有了神灵和神话的故事。而今我们对这些现象做了比较科学的解释:这些都不过是我们大脑中的两条电路连接所产生的奇妙感觉罢了。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展现了历史上各种有关无意识的阐述。它汲取了思想、文化、文学以及灵修中的精华,从古埃及到荷马史诗再到希腊神话、现代的波利尼西亚,把人们从来没有厘清的凌乱的无意识整理出来。它还阐述了无意识那无形的基石,包括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思维对人类日常生活行为的持续影响力。
-
非凡心力田俊国 著实力不等于简单的能力积累,心力不足有实力也发挥不出来。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处处有压力,意志力时时要经受考验。面对充满“不确定”的未来,只具备解决已知问题的能力显然不够,内在丰盈的心力是真正驱动人前行的力量。本书针对生活与职场痛点提出了梳通卡点、稳定心态、提升效率、减少消耗、打造强大抗压力与意志力的可复制技巧,以帮助读者从容应对种种挑战。
-
信念的魔力【美】罗伯特·迪尔茨 【美】蒂姆·哈尔布姆 【美】苏茜·史密斯 著你相信吗?仅用一次对话,罗伯特·迪尔茨就让癌症晚期的母亲“起死回生”!很多时候,是信念,而不是治疗手段,在疗愈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在陪伴母亲的康复之路上,罗伯特·迪尔茨开始研究信念对健康的影响。人们一旦相信自己无法做到某件事,就会无意识地寻找一种方式来阻止改变的发生,以与现有的信念保持一致。要改变限制性信念,最关键的就是确认当前状态和期望状态,通过对照和比较这两者的差距,最终确定需要哪些能力和资源才能达到期望状态。这整个过程就是罗伯特·迪尔茨研究十余年得出的NLP改变方程式:当前(问题)状态 资源=期望状态!本书介绍了罗伯特·迪尔茨原创的识别和重塑限制性信念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现实检验策略、信念策略、印记重塑、冲突整合、准则排序、过敏症快速处理法等,能帮助我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倾听内在的声音,最终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平衡。身体的疾病症状是内在一部分自我在说“不”。通过本书,学会聆听内心的呼唤,重塑内在的信念,让生命重归于自在。
-
我疯了,而且疯的不止我一个凯斯特?施伦茨著 陈依慧译畅销书作家凯斯特·施伦茨经历了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但不愿意谈论的事情——严重的心理崩溃,而且需要专业的帮助。作者本着必要的严肃态度,以惯常的干冷幽默风格,讲述了自己从患病到治愈的全过程:患上心理疾病是什么感受?如何寻找合适的治疗师?在精神病院都经历了什么?痛苦到底是怎么来的,应该如何自救?作者走出心理地狱的旅程艰难而离奇、动人心魄而又极具参考价值,给所有罹患心理问题的人带来了希望和鼓励。
-
我们为什么会抑郁达里安?利德达里安?利德认为,“抑郁”本身只是一个描述各种状态的模糊术语,而鉴于所谓的“抑郁”大多与分离和丧失经验相关,可将“哀悼”和“忧郁”视为我们理解这一现象更为精确的概念。在此背景下,《我们为什么会抑郁:哀悼、忧郁与精神分析》从古老的“哀悼”“忧郁”概念出发,结合丰富的文学、艺术、电影素材以及咨询室案例,以精神分析的视角探索哀悼的一般性过程,以及不同文化中的个人对分离和丧失的无意识反应,为我们理解“抑郁”概念未曾阐明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极具代入感的切口。亲人逝世,往事难追,悲伤无处安放;友人别离,渐行渐远,孤独感大肆蔓延;世事无常,一切悬而未决,未知的恐惧难以消解;……在生活中,显著或微小的抑郁情绪无处不在,现代人为了摆脱抑郁的纠缠,往往求助于药物治疗。但在《我们为什么会抑郁》中,精神分析师达里安·利德指出,对药物的依赖会让我们忽略抑郁的真正根源。抑郁更多与丧失和告别有关,是我们对过往的哀悼和忧郁。当熟悉的关系不复存在,新的连接尚未确立,“我是谁”的终极问题便随之浮出水面,利德结合丰富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唯有直视对失落之物、已逝之人的留恋乃至憎恨,才能真正理解心灵的失序,从而重建自我的内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