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韩国的儒学受容及其史论性展开(韩)李润和本书以韩国的儒学受容及其史论性展开为主题,主要论述了儒学传统的受容和展开。上部“儒学传统受容和展开”共收录了九篇论文,下部“儒学传统的史论性展开”也收录了九篇论文,对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意义。
-
西方古典经济思想论战解析赵严冬,郑丽本书以经济思想为主线,聚焦经济思想 有代表性的同时至今仍无定论的思想理论,围绕这些思想理论开展的论战,展示各个经济学家、经济学流派思想的深度、高度、广度,并借此揭示经济学思想论战的根源。
-
莱纳-弗斯特正义批判理论研究王娟娟传统的正义观念已经无法解决当前世界多元发展的规范诉求,如何化解多元文化的发展与统一规范的正义秩序之间的紧张关系成了政治哲学探讨的核心焦点。面对这一时代问题,作为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学派“第四代”的领军人物,莱纳·弗斯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正义观念,即“证成的正义”观念。这种正义观念以“证成权利”为理论基础,批判和分析了多元化发展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重新审视正义的规范基础及其核心问题,重构人与社会的证成关系,并试图进一步找寻统一的跨国正义之规范秩序。本书立足于弗斯特“证成权利”这一核心主线并阐述弗斯特如何协调个人、 以及世界之间的权利关系,从而为解决世界多元发展与统一的正义规范秩序要求之间的紧张关系提出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
通变古今 融汇中外安靖本书为“南开大学哲学院庆祝哲学学科重建60周年论文集”的外国哲学卷,所选文章为本教研室(退休的与在职的)任教教师撰写的有关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基本问题——实体学说的源流与演化、范畴学说的源流与演化、形而上学的历史形态,等等——的重要研究论文(所有论文都已在 正式学术期刊发表过)。
-
德国哲学 2022年卷 总第42期邓晓芒,舒红跃《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集刊。《德国哲学》首任主编为张世英先生,洪谦先生、贺麟先生和熊伟先生为顾问,现任主编为邓晓芒、舒红跃。本辑分为“康德研究”“美学和现象学研究”“现当代德国哲学研究”“译文”“书评”5个专题,从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理性事实概念、对康德先验范畴的修正与辩护、康德历史哲学的定位等视角入手,展开对康德哲学的研究与思考,聚焦逻辑普遍主义和弗雷格的元理论方法、西方先验哲学、客观精神与 精神之辩等当前德国哲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既有对康德先验范畴的修正,对康德所揭示的纯粹理性在理论运用中的思维结构及其方法的新的思考,又有以韩炳哲的数字技术批判为基础,对“点赞”这样的新现象的解析与反思,体现了理论性、前沿性,保持了一贯的学术风格。为 外热爱德国哲学、热衷于外国哲学研究的学界同仁提供一个深入研究德国哲学和外国哲学的理论平台和前沿阵地,促进了一大批学术新秀的健康成长,对推进德国哲学乃至整个外国哲学的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几乎 从事外国哲学特别是德国哲学研究的主要专家学者都曾在《德国哲学》发表自己的重要论文。
-
多元与对话吴攸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是中西思想相遇、交流的重要场域,本书从对话主义的文化立场出发,探讨法国当代哲学家、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对中国问题的跨文化思考。于连以中国为“哲学工具”来撬动欧洲思想的根基,提出“经由中国,反思欧洲”的“外部解构”研究范式,中国艺术、中国思维与中国智慧成为他反思、丰富与发展西方理论的重要理论与灵感来源。“多元共生”是研究中西文化交往的理想范式,中西双方应在不断交流之中发掘彼此的“未思”,开拓出中西对话、文明互鉴的理想路径。
-
劳动的空间分工与地方洪北頔本书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以政治经济学为主题,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梅西 阶段到第二阶段中产业地理学思想的演进,其对象是“劳动的空间分工”,核心术语是“区位”、“区域”和“聚集”;另一个是卢森堡、布哈林、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它们是对梅西缺乏战后新自由主义的大背景下 性经济学理论的补充,同时也是彰显后者空间理论在左翼思想中的脉络。第二章以空间理论为主题,同样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梅西第二阶段末期到第三阶段其空间元理论的发展,以与哈维等人的理论分歧为出发点来展开她自己的空间理论逻辑,核心术语是“地方”和“后现代”;另一个则是在空间观上根据与梅西术语和逻辑上的关联性对列斐伏尔、哈维和拉克劳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不仅检验梅西是否误读和误用了他们的思想,还能在左翼思想 为梅西定位。第三章相对来说起附属和补充作用,关注于梅西两个时常为人所提及又是其现实政治落脚点的“女性主义”和“世界城市”,意在表明它们与梅西的空间元理论保持了一致性,是后者必然的政治归宿,同时也暴露出其理论与政治取向的命门。
-
卢梭问题(德国)恩斯特·卡西勒卢梭及其著述不仅对人类思想、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引起后人褒贬不一的激烈争论。比如,卢梭的学说内在是否存在着矛盾,特别是他的《社会契约论》与其他著作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卢梭的思想与法国大革命的罗伯斯庇尔等人的暴力盛行以及爆发的诸多暴力革命是否有着直接的联系?卢梭作品真是一种文学倾向的小说?恩斯特·卡西勒驳斥了“学说内部存在矛盾”的说法,认为卢梭以自然人为基础构建的社会契约论既非霍布斯的“利维坦”,也不同于百科全书派,并由此阐述了卢梭思想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
思想录(法国)布莱兹·帕斯卡尔《思想录》是帕斯卡尔随想随记下的杂论,涉及颇多社会问题,惜终其一生未及成书,后人整理后取名《思想录》。帕斯卡尔的思想理论集中地表现在本书中,其思想既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以理性来批判一切,又在一切真理都必然以矛盾的形式而呈现这一 思想之下指出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及其界限。全书不宥于维护宗教的初衷,而全面探讨了社会问题,诸如伟大人物的作用、有无上帝和生死观等都有所论列。
-
启蒙的时代(英国)以赛亚·伯林十八世纪的哲学家试图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遵循不可改变的物理定律,从而将哲学变成一门自然科学。伯林在本书中广泛摘选了洛克、贝克莱、休谟、托马斯·里德、孔狄亚克、拉美特利、哈曼和利希滕贝格等人的重要著作,并以富于洞察力的导言和评论解释了这些哲学家的核心概念,以及他们的思想和时代,揭示了他们对十八世纪和 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