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如寄耿介耳本书是一部读书人的书画手记,亦是一部基于日用和学习的艺术笔录,一部真正的自我陶养的文化反思录。作者秉持“书斋·日用”观念,反思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变异,探赜中西艺术对比中的幻象与真义,强调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人文意蕴和文人趣味,旨在召唤自我“回到书斋”。10年间,作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对当代书坛进行了深刻而有力的反思,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赋予了本书极高的文本价值。这十年的成果是作者精神世界的缩影,更是对现实世界与心灵世界交融共生的深刻思考与完美融合。本书辑选作者近十年的书画创作作品,分“水墨笔记”(绘画)和“浮世日札”(书法)上下两卷,共500余幅手迹,形制包括扇面、手卷、册页、楹联、札记等。绘画部分以花鸟为主,兼有人物小品;书法部分列“读古札”“庚子札”“人物札”“艺事札”四大系列,书体涉及篆隶楷行草诸体。
-
生灵 二十五年绘画沉思录陈志勇 绘著 黄月 译陈志勇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他是首位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奖的亚裔画家,他的动画作品《失物招领》曾捧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他创作的故事和绘画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生灵》是陈志勇首次对自己25年的创作生涯进行了回顾和沉思,在这样一部自传式的绘画集中收录了陈志勇200多幅画作,除了为《抵岸》《失物招领》《外郊故事》和获得凯特·格林威奖的《内城故事》等作品绘制的草图,还首次集纳了他此前从未面世的独立的绘画作品,甚至有一张3岁时的画作,所有这些创作,都与他痴迷的“生灵”有关。陈志勇为这些画作进行了长短不一详细而真诚的注解,犹如在这样一本“纸上个展”中,他亲自担任解说员,用幽默哲思的语言,分享了从童年到成为创作者一步步寻找灵感并坚持创作的过程。在这样一本“视觉上令人兴奋和产生幻觉”的画册中,或许你能从陈志勇所创作的这许许多多“生灵”里找寻到某种共鸣。
-
莫什科夫斯基 钢琴技巧练习曲15首 作品72莫什科夫斯基莫什科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1854-1925)是波兰籍的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1854年8月23日生于波兰的弗罗茨瓦夫(德名布雷斯劳),1925年3月4日逝于法国巴黎.早年先后就学于德国德累斯顿音乐学院、斯特恩音乐学院(柏林)和库拉克音乐学院(柏林),后定居柏林。在库拉克音乐学院任教钢琴多年.1873年在柏林初露头角,举办钢琴演奏会;后又在德国其他城市和法国巴黎登台演出,确立了他的钢琴家的地位.1886年出席英国伦敦的爱乐音乐会,以后经常以钢琴家和指挥家的身份,活跃在英国的音乐舞台.1897年起,常在巴黎登台演奏。本书为莫什科夫斯基最为著名的一本钢琴练习曲集。
-
苏州园林机械工业出版社梧竹幽居是苏州园林中较多的一种建筑景观,有顶无墙,小巧玲珑。既可观景,也可点缀景色。《苏州园林-梧竹幽居》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文创产品创作中心研发的一款古建拼装模型。旨在欣赏江南美景之时,也让体验者感受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的智慧与精神。
-
新编古典吉他入门徐宝主编,李星野、杨扬、时程副主编本书旨在培养学习者对吉他的兴趣,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音乐素养。通过本书,学习者从零开始学习古典吉他演奏,在基础阶段就接受系统、规范的古典吉他教学,同时为以后进入更高阶段学习,甚至进入艺术院校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为所有的谱例配备了完整的视频教学内容,完整展示抱琴姿势、演奏指法、旋律内容,随扫随学,方便学习者使用。
-
最美敦煌敦煌美术研究所本书以朝代为序,为读者呈现400余幅奇美敦煌艺术作品,跨越1700年敦煌艺术历程。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从不同朝代壁画风格的变迁感悟一个时代和历史的兴衰荣辱。书中不仅有不同宗派的佛像、菩萨像,还有很多关于中国传统神话、装饰图案以及音乐、舞蹈、服饰、农业、交通等百科史料画。画作配上故事解读,让本书不仅是一本精湛的美术艺术集锦,也不单纯是敦煌教科书式呈现,更是以艺术的方式完整介绍和展现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敦煌壁画这座“墙壁上的图书馆”以图书的形式绝美呈现。
-
寻访北京古长城王亚军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寻访北京古长城的成果记录。北京16个区中共有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6个区不同程度地保存有中国古代的长城遗迹,远至北齐,绝大多数则属于明代遗存。书中呈现给大家的,是关于北京6区长城的一个简本介绍,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为专业人员一线考察资料,也为一般读者了解北京的古长城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书章节除北京古长城总论外,按照自东往西顺序,由平谷到门头沟依次介绍6个区长城情况。各区长城除了各有一篇总的情况介绍及特点分析文章,还配以自己在寻访过程中拍摄的大量照片。除平谷和密云两区因为部分段落尚未实际考察,照片资料有所缺失外,其它各区所选照片基本可以向读者展示区内各段长城及沿线关堡和古村落的整体情况。
-
超越当下后盾本书运用现象学的理论方法,考察人对场所的审美感知过程,以弥补当下“建筑现象学”领域忽略个体意识的研究缺陷。全书以胡塞尔的意识学说为出发点,分析人对陌生场所的认知和对场所的审美体验;通过海德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见解,挖掘场所审美的内在价值:既是对现实的肯定,又是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性超越;分析了一些绘画、园林、文学、戏剧、音乐作品对非现实空间和场景的营造,以及一些建筑作品试图摆脱时间藩篱、展现永恒之美的倾向。本书作为建筑理论和美学论著,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同时也为哲学专业人士提供借鉴。
-
江山之助潘超《江山之助》是关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美术家赴西北写生实践的研究著作。在当时民族危机与抗日救亡的时代语境中,西北的重要战略地位与因战争带来的文化焦虑之感促使美术家们走出斋轩,深入西北。美术家在文化自觉与内省的过程中,通过现场写生的行为缔造个人与民族、国家的联结。这一时期美术家的西北写生实践构筑出一条整合民族意识、建立民族认同的有效路径,观者通过美术家的作品了解与认知西北,建立起自我、集体与西北之间的联系。此时的西北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的区域,更是文化与精神层面的话语空间,国家与民族的身份认同在丰富的西北图像中得到了扩展与接纳。
-
壮锦图案吴伟峰, 蔡荭本书收集了200多幅经典壮锦,从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单独构图、自由构图4个方面展示壮锦图案富有特色而强烈的表现力,这些图案最终又运用到现代生活中,通过壮锦文创的形式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本书主要从图案这一形式语言着手,通过富有新意的排版,展现壮锦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希望让读者在对这些图案喜爱的同时,达到传承与保护壮锦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目的。书中的壮锦图片均来自作者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让本书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和观赏、收藏价值。